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当前毛驴、驴皮供应能力与旺盛的阿胶市场需求相差甚远,驴皮供应缺口逐年加大。目前驴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农户的养殖收益、养殖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随着扶贫政策不断落实,我们应采用高效生产模式逐步提高毛驴存栏量。通过对不同的驴养殖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驴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驴产业 养殖模式 对比
以驴皮为核心原料的阿胶被国人誉为滋补佳品。近年来,阿胶销量持续走高, 2015 年时已超过 5200 吨,市场规模从 2008 年的 64 亿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342 亿元。但是,当前毛驴、驴皮供应能力与旺盛的阿胶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国家统计局编发的 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6 年末全国驴存栏量为 944.4 万头,此后这一数字就以下滑为主。2006 年末,存栏量下降至 730.6 万头,到 2015 年末仅剩 542.1 万头。存栏量的下滑,首先拉升了毛驴价格。2000 年时,国内市场的驴皮每张仅 220 元,如今单张国产驴皮的价格已经在 3000 元左右。据业内人士统计分析,按中国每年 5200 吨阿胶产量计算,就需要 400 多万张驴皮,其中东阿阿胶需要驴皮 150 多万张。2016 年,驴皮供求缺口约 350 万张。
一、主要的养殖模式
目前驴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农户的养殖收益、养殖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随着扶贫政策不断落实,我们应采用高效生产模式逐步提高毛驴存栏量。目前驴养殖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散养户的传统模式,第二种是“公司 + 养殖合作组织 + 农户”的模式,第三种是 “公司 +自有规模牧场”的模式。
二、养殖模式对比分析
(一)三种养殖模式饲养管理现状及对比分析。受各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以及消费观念的影响,三种养殖模式的生产管理状况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养殖模式下,不同类型的养殖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分析三种养殖模式的饲养管理状况之前,必须要对三种模式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公司 +自有规模牧场”的模式下,养殖场的规模一般较大,一般地处驴养殖黄金地域或是离阿胶生产企业较近的地方,其机械化设施都比较齐全,饲养管理较为规范,注重疫病防控。龙头企业东阿阿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结合公司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养驴模式,在本地发展养驴业采用‘北方繁殖、南方育肥’的养殖模式切实可行。”现在龙头企业主要推行“北繁南育”养殖模式,各大龙头企业在驴产业发展上已经探索出一些经验,现在基本成熟,“北繁南育”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清晰。根据东阿阿胶发展战略,将布局两个“百万头”黑毛驴产业项目,一个在东阿阿胶所在地聊城市,第二个在蒙东辽西地区。该区域有养殖毛驴的传统习惯,毛驴存栏量大,为农牧结合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饲养成本低。“公司 + 养殖合作组织 + 农户”的模式下,阿胶企业与养殖合作组织签订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等质产品,而合作社组织入社农户生产,监督养殖环节,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但管理较为松散,不能完全实现养殖过程的统一。散养户中,根据是否以养驴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可以将散养户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养驴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散养户,此类主要多为大中型散养户,饲喂比较精细,管理相对标准;另一类是以养驴收入为辅助收入的散养户,此类养殖户一般养殖经验,但受自身条件限制饲养管理粗放。
(二)三种模式驴养殖效率和质量的比较。不同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养殖效率和质量应有所区别。养殖效率方面,“公司 +自有规模牧场”的模式应为最高,散养户最低,质量方面应相同。
(三)三种不同的养殖模式成本收益对比分析。饲养管理水平决定了养殖的成本收益,成本收益情况又影响着饲养管理方面的投入和水平。由于养殖业周期比较长,养殖成本包括的内容和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因此,核算比较复杂,收入情况则相对简单。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和收入内容略有所区别。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讲,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入、饲料、人工、兽药、折旧、贷款利息、管理费等支出,收入主要有销售收入、粪肥收入等。对于散养户而言,成本主要包括前期的购驴投入、固定资产投入、饲料、人工、折旧等,收入情况与规模养殖场相同。由于合作社基本不收取费用,因此合作社下养殖户的成本和收入情况与散养户基本相同。成本主要通过搜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应根据不同养殖模式找到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对他们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三、驴养殖产业的问题分析
根据目前所得数据及研究情况来看,产业养殖积极性得到不断恢复,存栏出现恢复性增长,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虽然三种养殖模式依然并存,但是散户退出的速度在加快。规模养殖场在饲养饲料、良种繁育、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饲养管理水平水平都要高于其他两种生产方式,两种生产方式的饲养管理水平水平基本相当。从受益来看,规模养殖场的利润高于合作社下养殖户,合作社下养殖户的利润略高于散养户。虽然养殖形势总体良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三种模式并存,規模化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生产效率低,议价能力弱;合作社管理松散,疫病爆发的风险增加;散养户经济效益低下,养殖积极性下降等问题。
四、政策建议
第一是继续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适度规模牧场,散养模式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推进驴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考虑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加工、消费等因素,切勿贪大喜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第二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利润提高单产是增加养殖场利润的关键,使用优良品种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又是提高单产水平的关键。很多规模养殖场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优良的品种,能迅速提高规模养殖场的单产水平。对于一些良种率达到100%的规模养殖场来说,加强人员管理则是关键,从而实现单产提高,利润增加的目标。第三是合理发展合作社模式,加强合作社管理,一些名不副实的养殖合作社,变成了“集中散养”,不仅违背了合作社模式的发展初衷,还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不应为了加快推进规模化进程,而大力鼓励发展合作社。对于已经存在的合作组织,要加强管理,真正实现“标准统一”。第四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散养户利益,单产水平低,是制约散养户收益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应通过一些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对散养户养殖关键技术和环节的培训,逐步提高散养户的养殖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单产,增加养殖效益。第五是发展多元化驴产品,增加市场规模。目前,驴产品深加工主要集中在阿胶方面,驴肉还处于发展阶段,少有深加工产品形成,驴奶、生物制剂等正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因此,需要调整和优化驴产业结构,引导驴产业多元化健康发展,细分驴产品市场,保持与其他畜牧产品的竞争优势。推动驴产业的发展要结合产业的龙头企业,提升其带动作用,辐射示范效益,建立规范化、科学化、集约化的驴饲养生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与营养管理体系。
驴产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驴产业发展,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加快现代驴产业发展,必须加强驴繁育、选育工作,逐步建立现代驴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实现驴品种良种化、性能专属化、产品商业化模式,推动现代驴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王长法,胡洪杰.山东特色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科技,2018.04
【2】梁文艳. 东阿阿胶:深陷原材料稀缺困境[N].中国产经新闻,2016.12
【3】冯玉龙,陈永广,曲洪磊,张志鹏.山东驴产业现状与发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2
【4】贾璐,乌云花. 奶牛养殖模式的演化、影响因素及效率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 9): 15-19
【关键词】:驴产业 养殖模式 对比
以驴皮为核心原料的阿胶被国人誉为滋补佳品。近年来,阿胶销量持续走高, 2015 年时已超过 5200 吨,市场规模从 2008 年的 64 亿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342 亿元。但是,当前毛驴、驴皮供应能力与旺盛的阿胶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国家统计局编发的 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6 年末全国驴存栏量为 944.4 万头,此后这一数字就以下滑为主。2006 年末,存栏量下降至 730.6 万头,到 2015 年末仅剩 542.1 万头。存栏量的下滑,首先拉升了毛驴价格。2000 年时,国内市场的驴皮每张仅 220 元,如今单张国产驴皮的价格已经在 3000 元左右。据业内人士统计分析,按中国每年 5200 吨阿胶产量计算,就需要 400 多万张驴皮,其中东阿阿胶需要驴皮 150 多万张。2016 年,驴皮供求缺口约 350 万张。
一、主要的养殖模式
目前驴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农户的养殖收益、养殖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随着扶贫政策不断落实,我们应采用高效生产模式逐步提高毛驴存栏量。目前驴养殖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散养户的传统模式,第二种是“公司 + 养殖合作组织 + 农户”的模式,第三种是 “公司 +自有规模牧场”的模式。
二、养殖模式对比分析
(一)三种养殖模式饲养管理现状及对比分析。受各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以及消费观念的影响,三种养殖模式的生产管理状况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养殖模式下,不同类型的养殖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分析三种养殖模式的饲养管理状况之前,必须要对三种模式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公司 +自有规模牧场”的模式下,养殖场的规模一般较大,一般地处驴养殖黄金地域或是离阿胶生产企业较近的地方,其机械化设施都比较齐全,饲养管理较为规范,注重疫病防控。龙头企业东阿阿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结合公司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养驴模式,在本地发展养驴业采用‘北方繁殖、南方育肥’的养殖模式切实可行。”现在龙头企业主要推行“北繁南育”养殖模式,各大龙头企业在驴产业发展上已经探索出一些经验,现在基本成熟,“北繁南育”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清晰。根据东阿阿胶发展战略,将布局两个“百万头”黑毛驴产业项目,一个在东阿阿胶所在地聊城市,第二个在蒙东辽西地区。该区域有养殖毛驴的传统习惯,毛驴存栏量大,为农牧结合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饲养成本低。“公司 + 养殖合作组织 + 农户”的模式下,阿胶企业与养殖合作组织签订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等质产品,而合作社组织入社农户生产,监督养殖环节,提供养殖技术指导,但管理较为松散,不能完全实现养殖过程的统一。散养户中,根据是否以养驴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可以将散养户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养驴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散养户,此类主要多为大中型散养户,饲喂比较精细,管理相对标准;另一类是以养驴收入为辅助收入的散养户,此类养殖户一般养殖经验,但受自身条件限制饲养管理粗放。
(二)三种模式驴养殖效率和质量的比较。不同的饲养管理模式下,养殖效率和质量应有所区别。养殖效率方面,“公司 +自有规模牧场”的模式应为最高,散养户最低,质量方面应相同。
(三)三种不同的养殖模式成本收益对比分析。饲养管理水平决定了养殖的成本收益,成本收益情况又影响着饲养管理方面的投入和水平。由于养殖业周期比较长,养殖成本包括的内容和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因此,核算比较复杂,收入情况则相对简单。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和收入内容略有所区别。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讲,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入、饲料、人工、兽药、折旧、贷款利息、管理费等支出,收入主要有销售收入、粪肥收入等。对于散养户而言,成本主要包括前期的购驴投入、固定资产投入、饲料、人工、折旧等,收入情况与规模养殖场相同。由于合作社基本不收取费用,因此合作社下养殖户的成本和收入情况与散养户基本相同。成本主要通过搜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应根据不同养殖模式找到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对他们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三、驴养殖产业的问题分析
根据目前所得数据及研究情况来看,产业养殖积极性得到不断恢复,存栏出现恢复性增长,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虽然三种养殖模式依然并存,但是散户退出的速度在加快。规模养殖场在饲养饲料、良种繁育、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饲养管理水平水平都要高于其他两种生产方式,两种生产方式的饲养管理水平水平基本相当。从受益来看,规模养殖场的利润高于合作社下养殖户,合作社下养殖户的利润略高于散养户。虽然养殖形势总体良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三种模式并存,規模化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生产效率低,议价能力弱;合作社管理松散,疫病爆发的风险增加;散养户经济效益低下,养殖积极性下降等问题。
四、政策建议
第一是继续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适度规模牧场,散养模式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推进驴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考虑当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加工、消费等因素,切勿贪大喜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第二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利润提高单产是增加养殖场利润的关键,使用优良品种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又是提高单产水平的关键。很多规模养殖场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优良的品种,能迅速提高规模养殖场的单产水平。对于一些良种率达到100%的规模养殖场来说,加强人员管理则是关键,从而实现单产提高,利润增加的目标。第三是合理发展合作社模式,加强合作社管理,一些名不副实的养殖合作社,变成了“集中散养”,不仅违背了合作社模式的发展初衷,还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不应为了加快推进规模化进程,而大力鼓励发展合作社。对于已经存在的合作组织,要加强管理,真正实现“标准统一”。第四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散养户利益,单产水平低,是制约散养户收益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应通过一些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对散养户养殖关键技术和环节的培训,逐步提高散养户的养殖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单产,增加养殖效益。第五是发展多元化驴产品,增加市场规模。目前,驴产品深加工主要集中在阿胶方面,驴肉还处于发展阶段,少有深加工产品形成,驴奶、生物制剂等正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因此,需要调整和优化驴产业结构,引导驴产业多元化健康发展,细分驴产品市场,保持与其他畜牧产品的竞争优势。推动驴产业的发展要结合产业的龙头企业,提升其带动作用,辐射示范效益,建立规范化、科学化、集约化的驴饲养生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与营养管理体系。
驴产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驴产业发展,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加快现代驴产业发展,必须加强驴繁育、选育工作,逐步建立现代驴产业发展技术体系,实现驴品种良种化、性能专属化、产品商业化模式,推动现代驴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王长法,胡洪杰.山东特色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科技,2018.04
【2】梁文艳. 东阿阿胶:深陷原材料稀缺困境[N].中国产经新闻,2016.12
【3】冯玉龙,陈永广,曲洪磊,张志鹏.山东驴产业现状与发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2
【4】贾璐,乌云花. 奶牛养殖模式的演化、影响因素及效率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 9):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