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宝玉看曹雪芹的佛学思想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历来被认为带有作者曹雪芹自身的自传色彩,贾宝玉最终遁入空门的结局也昭示了曹雪芹的佛学思想.贾宝玉这个具有佛性的人物,其思想中的佛学内涵对于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具有重大价值.
其他文献
葛筱强是诗人,远离文化、政治中心,在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部的一座小城生活、读书和创作,写出许多的优秀作品,构筑自己的精神圣地.在写诗的同时,他开拓另一片天地,黄榆林笔记是
期刊
《最后的情人》运用“复调”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乔、马丽亚、文森特、丽莎、里根、埃达等夫妻或情人之间复杂的精神探索历程,带领读者走进人物自身欲望的世界,在受到异质风景的
方方的小说虽常书写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却能用“刀锋”般的笔力探索和挖掘笔下人性的隐秘、幽暗和欲望,花满月正是这类人物的典型.《花满月》通过“花满月”式后现代游戏人生
身处“中-日-西”三重文化语境之下的郭沫若,面对西方基督教文化并非是简单运用和全盘接受.他在“身边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忏悔意识虽主要来自于西方,却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儒家
晓苏小说结尾以意趣取胜,在这意趣之中,小说的意义也随之浮出水面.晓苏小说擅长制造悬念,通常在结尾揭开谜底,这谜底往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戏剧性;有些小说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作家西西的代表作,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述模式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在殡仪馆做化妆师的女子的生命体验和感情经历.本文按照现代小说的叙述
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观照韩东的小说《爱与生》,发现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初具作者解构思想的雏形.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爱情与金钱、爱情与性、此岸与彼
在“荷花淀系列”小说的创作过程,孙犁不拘一格的选材、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孙犁内心的艺术坚守.“荷花淀系列”小说的价值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经得
张爱玲在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用笔塑造了一个封闭式、独立于主流之外的“孤岛”空间.一方面,“孤岛”空间是张爱玲日常生活题材的叙事空间,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关系和内心情
阮籍咏怀诗历来被认为意旨幽深,婉曲隐秀,“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古今学者对阮籍诗作背后的无穷深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因其可鉴性、创造性和永恒性,在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