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四大关键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写作欲望
  1.激发教师的作文教学热情。我们时常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重视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情绪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情感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关心影响学生。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对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热情,才能以自己的知识、求知欲望,创造性地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去影响、激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作文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项任务。
  2.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对于学生们来说,教师站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解每种作文类型的写法,好像数学中的公式一样,一成不变,并不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波澜。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认知、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带入一个贴近他们内心、贴近他们生活的世界中。在毫无压力、轻松的氛围中思考、观察、议论,让他们有所思,又有所感悟,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二、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1.多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志公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着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注意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鲁迅在《致董永舒》的信中说:“此后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事物对写作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名家之所以能写出令人传颂的大作,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均是生活的有心人。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呢?就应该注意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只有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自觉地关注生活,要强化观察思考的意识,才能敏锐地发现可写之处。要是无关心生活的动力和捕捉生活的目的,就会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使值得一写的东西从眼前晃过去了。
  3.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三天不写手生。”但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呢?每天的日记,并不规定学生达到多少字,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几句话。写一个人的肖像,一个小的场面,瞬间心理活动都可以。老师对学生日记要及时批改,不得以工作忙或其它理由搪塞学生。简短的批语,应以鼓励为主,否则将抹杀学生的写作兴趣。尽量挤出时间,每天从中选择优秀篇章供学生们赏析,互相学习、提高。
  三、创造性作文
  1.文章要新、出奇制胜,要有亮点,出彩之处。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品中雷同之处较多,让人读后感觉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文章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做到标新立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主要写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但作者却不从正面落墨,没有去写父亲的肖像、神态、语言等等,而是把聚光点对准父亲肥胖的、蹒跚走路的背影,工笔细描着力凸现出父亲的爱子深情。正是这样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感伤之情得到了更充分的表达。
  2.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高尔基也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果作者不驱遣自己的想象,就没有活跃而丰富的情感运动,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打动人心。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就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跟作家不同,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但写作过程仍然离不开想象,所以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建立有效的作文评改机制
  “玉不琢,不成器”,多一分打磨,文章会更趋完美,这是写作之常理。那么就学生作文而言,改文章的主体是谁呢?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所以,学生作文后我都让学生先自己反复修改,再在小组和全班进行评改,最后才是教师评改、点拨。在批改孩子们的文章时,我一般只指出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不妥,也不轻易地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修改,而是建议他可以怎么修改,而不以自己的理解硬性规定一定要这么修改。教师的评语,也不是生硬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而是较为委婉,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发扬这些优点。这样为学生的作文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作文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以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其他文献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数学知识的系统消化,讲究“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教学时重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经常听见学生振振有辞地说:“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讲过!”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到解决问题的“渔”。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数学,因为只有“会学”数学,才能真正“学会”数学。因此,我们的
期刊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现阶段我国石油资源在大陆上的开采状况已经发展较为完善,现存的石油数量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也促进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开采,海洋石油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海洋石油的开采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也进行了政策的支持及鼓励.因为海洋石油开采环境的特殊性,所以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海洋石油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及危险因素,怎样能够在海洋石油开采工作中避免安
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投资额高,施工复杂,建设周期长,施工阶段危险作业较多,尤其容易引发重大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较大.探讨和分析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QHSE管理策略,建立合理的QHSE管理体系,对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管理实践,对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QHSE管理进行了探讨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却往往存在教师重理性分析、轻学生感悟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对文本作过多的理性讲解,而缺乏对学生主动感知文本的引导。教师往往以自
期刊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各个行业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煤炭生产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其也需要依托于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自身机电技术管理的有效创新建设,形成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的煤矿生产运营体系,推动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为我国能源开采效率的提升和安全性的提升提供更大的支撑.本文针对煤矿的现代化机电技术管理进行了研究,针对于管理的创新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推动措施,致力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煤矿生产过程中系数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我国煤矿生产现代化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针对油田服务企业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问题,本次研究结合我国油田服务企业的发展现状,首先对国际市场开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有效策略,为推动油田服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尽管我国油田服务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进行国际市场开拓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竞争优势没有发挥、装备配套不足以及缺乏人才等多种类型的问题,因此,油田服务企业需要从提高综合实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注重人才培养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角度出发,分别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其市场开拓能
本文分析了管道企业在完整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总结了管道和站场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结合资产完整性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管道资产完整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供管道企业资产完整性管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借鉴参考.
语文学习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能激发起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强烈的学习愿望。语文学习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因过于抽象与理性而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不符合儿童乐于游戏的天性。而与儿童生活相结合的语文学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极易牵动学生的心灵,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教学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确实是
期刊
在煤矿开采活动不断进行的过程当中,我国很多矿井当中的厚煤层逐渐枯竭,做好薄煤层开采成为了现阶段当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为了能够做好薄煤层开采,做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关键.在本文中,将就推进薄煤层智能开采进行一定的研究.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从数字油田向智慧油田发展,是世界石油行业信息技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油气藏是可以模拟的、钻井过程是可以模拟的,开发生产是可以模拟的,压裂注水是可以模拟的、集输过程时可以模拟的,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能够做到兵马未动已决胜于帷幄之中,而不需要非要等到士兵伤亡惨重才知道派兵太少、布局不当.充分利用好强大的计算能力,用已有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建模和反复的优化模拟,是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运行效率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