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写作欲望
1.激发教师的作文教学热情。我们时常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重视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情绪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情感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关心影响学生。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对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热情,才能以自己的知识、求知欲望,创造性地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去影响、激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作文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项任务。
2.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对于学生们来说,教师站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解每种作文类型的写法,好像数学中的公式一样,一成不变,并不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波澜。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认知、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带入一个贴近他们内心、贴近他们生活的世界中。在毫无压力、轻松的氛围中思考、观察、议论,让他们有所思,又有所感悟,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二、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1.多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志公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着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注意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鲁迅在《致董永舒》的信中说:“此后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事物对写作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名家之所以能写出令人传颂的大作,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均是生活的有心人。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呢?就应该注意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只有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自觉地关注生活,要强化观察思考的意识,才能敏锐地发现可写之处。要是无关心生活的动力和捕捉生活的目的,就会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使值得一写的东西从眼前晃过去了。
3.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三天不写手生。”但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呢?每天的日记,并不规定学生达到多少字,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几句话。写一个人的肖像,一个小的场面,瞬间心理活动都可以。老师对学生日记要及时批改,不得以工作忙或其它理由搪塞学生。简短的批语,应以鼓励为主,否则将抹杀学生的写作兴趣。尽量挤出时间,每天从中选择优秀篇章供学生们赏析,互相学习、提高。
三、创造性作文
1.文章要新、出奇制胜,要有亮点,出彩之处。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品中雷同之处较多,让人读后感觉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文章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做到标新立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主要写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但作者却不从正面落墨,没有去写父亲的肖像、神态、语言等等,而是把聚光点对准父亲肥胖的、蹒跚走路的背影,工笔细描着力凸现出父亲的爱子深情。正是这样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感伤之情得到了更充分的表达。
2.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高尔基也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果作者不驱遣自己的想象,就没有活跃而丰富的情感运动,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打动人心。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就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跟作家不同,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但写作过程仍然离不开想象,所以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建立有效的作文评改机制
“玉不琢,不成器”,多一分打磨,文章会更趋完美,这是写作之常理。那么就学生作文而言,改文章的主体是谁呢?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所以,学生作文后我都让学生先自己反复修改,再在小组和全班进行评改,最后才是教师评改、点拨。在批改孩子们的文章时,我一般只指出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不妥,也不轻易地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修改,而是建议他可以怎么修改,而不以自己的理解硬性规定一定要这么修改。教师的评语,也不是生硬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而是较为委婉,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发扬这些优点。这样为学生的作文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作文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以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1.激发教师的作文教学热情。我们时常谈论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重视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情绪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情感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去关心影响学生。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对作文教学有较高的热情,才能以自己的知识、求知欲望,创造性地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去影响、激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作文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项任务。
2.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对于学生们来说,教师站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解每种作文类型的写法,好像数学中的公式一样,一成不变,并不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波澜。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认知、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带入一个贴近他们内心、贴近他们生活的世界中。在毫无压力、轻松的氛围中思考、观察、议论,让他们有所思,又有所感悟,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二、注重积累写作素材
1.多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志公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着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注意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鲁迅在《致董永舒》的信中说:“此后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可见观察事物对写作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名家之所以能写出令人传颂的大作,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均是生活的有心人。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呢?就应该注意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只有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自觉地关注生活,要强化观察思考的意识,才能敏锐地发现可写之处。要是无关心生活的动力和捕捉生活的目的,就会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使值得一写的东西从眼前晃过去了。
3.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三天不写手生。”但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呢?每天的日记,并不规定学生达到多少字,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几句话。写一个人的肖像,一个小的场面,瞬间心理活动都可以。老师对学生日记要及时批改,不得以工作忙或其它理由搪塞学生。简短的批语,应以鼓励为主,否则将抹杀学生的写作兴趣。尽量挤出时间,每天从中选择优秀篇章供学生们赏析,互相学习、提高。
三、创造性作文
1.文章要新、出奇制胜,要有亮点,出彩之处。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品中雷同之处较多,让人读后感觉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文章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做到标新立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主要写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但作者却不从正面落墨,没有去写父亲的肖像、神态、语言等等,而是把聚光点对准父亲肥胖的、蹒跚走路的背影,工笔细描着力凸现出父亲的爱子深情。正是这样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感伤之情得到了更充分的表达。
2.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高尔基也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果作者不驱遣自己的想象,就没有活跃而丰富的情感运动,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打动人心。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就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跟作家不同,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但写作过程仍然离不开想象,所以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四、建立有效的作文评改机制
“玉不琢,不成器”,多一分打磨,文章会更趋完美,这是写作之常理。那么就学生作文而言,改文章的主体是谁呢?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所以,学生作文后我都让学生先自己反复修改,再在小组和全班进行评改,最后才是教师评改、点拨。在批改孩子们的文章时,我一般只指出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不妥,也不轻易地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修改,而是建议他可以怎么修改,而不以自己的理解硬性规定一定要这么修改。教师的评语,也不是生硬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而是较为委婉,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长处,鼓励他们发扬这些优点。这样为学生的作文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作文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以不断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