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iy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芜湖市鸠江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的背景,分析了鸠江区对于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调查与思考,包括坚持用发展区域经济的理念、用规划工业园区的方法和用推进工业载体的措施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推进;都市型农业;鸠江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3-317-02
  从2011年8月以来,鸠江区经过了三次大的区划调整,从江北划入沈巷、二坝、汤沟、白茆4个镇。针对区域面积扩大、人口增多、城乡结构明显变化等特点,如何认真贯彻落实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江发展战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鸠江区提出要加快全区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与配套机制,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形式,探索实现农业多功能性的新渠道,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提升江北农业经济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
  1 背景情况
  调整后的鸠江区分布江南和江北两个片区,江北片区辖沈巷、二坝、汤沟、白茆4镇和裕溪口街道办事处,江南片区辖官陡、湾里、清水、四褐山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国土面积820 km2,耕地面积接近2.67万hm2,水面0.62万hm2。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20万hm2,其中:水稻1.00万hm2,小麦0.97万hm2,油菜0.53万hm2,玉米0.47万hm2,棉花0.37万hm2,瓜果蔬菜1.87万hm2。
  区划调整后的鸠江区,跨越长江南北两岸,境内有较长的长江岸线。江北片区属长江冲积平原,总体地势平坦,以平原地貌为主,海拔均小于20 m,区域内水网密布,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地势为平原圩田,具有良好的水绿网络型田园风貌。
  江北四镇区划调整前均为所在县的农业大镇、重镇,农业生产仍然是以粮棉油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在芜湖市平均水平之下。在农民人均收入结构中,打工收入是主要来源,约占60%以上,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40%。和江南相比,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农民增产、增收能力不强。一是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较为落后,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农村适应现代农业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二是土地经营分散,规模效益不高,土地经营碎片化严重,土地人均面积较小。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品牌效应较低。四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收后处理设施和交易市场建设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70%以上农户的农产品是由经销商上门收购,农产品价格完全由经销商决定。
  2 主要做法
  2.1 坚持用发展区域经济的理念来谋划现代农业
  鸠江区江南片区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经济比重仅为1.1%。随着江北四镇陆续划入,鸠江区农村区域面积达到了551.4 km2,农业生产变成了以粮棉油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素称江北粮仓、水产蔬菜之乡。面对江南、江北经济结构的差异,如何加快区域经济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如何实现跨江发展战略性目标,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鸠江区一方面走出开展调研,借鉴学习外地好经验、好做法,邀请专家到江北四镇实地考察帮助论证;另一方面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个方面开展大讨论。全区上下普遍认为,江北片区发展现代农业区位优势明显、土壤地力适宜、产业基础良好,跨江发展离不开“农”字,还要在“农”字上做好大文章,尤其面对新常态,正是 “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大好时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创新机制,立足“水乡”特征,体现“现代”要求,突出“高效”目标,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大发展。
  2.2 坚持用规划工业园区的方法来发展现代农业
  借鉴鸠江区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依托各镇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明确主体功能定位,将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种养殖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集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仓储物流、质量监测、生物科技、农机农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型平台。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原则和“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编制了《鸠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4-2030)》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建设规划。充分发挥专家作用,进行科学论证,明确控规和详规,确保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业突出。在规划布局上,将重点打造“两园两区三带”现代农业格局。在园区定位上,做到与城市功能配套相融合,突出发展以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为重点的休闲农业,以及以精品蔬菜瓜果、高档苗木花卉、特种水产养殖为重点的高效农业,打造具有综合性产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发展区。
  2.3 坚持用推进工业载体的措施来建设现代农业
  鸠江区按照抓工业园区建设的做法,实行一套班子、一笔经费、一个工作计划、一抓到底的四项具体措施,明确专门机构、专项经费抓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区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健全了指导协调机制,分别在白茆、沈巷两镇设立了园区管委会,落实专职人员,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了园区各项建设任务有效落实。沈巷高效农业示范园先期投入500多万元,将约6 km2范围,作为核心区启动建设。白茆都市农业示范区目前已投入1 100万元,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期核心区约477 hm2的一轴、两翼、一心、一村和五大片区的主要道路及园区内部循环路,以及同步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手抓,积极编制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业招商项目,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吸收本地有头脑、有实力、有技能的能人大户入园经营规模农业。目前,沈巷农业示范园已引进2个亿元项目和5个3 000万农业项目。白茆农业示范区已有7家企业入驻,累计投资1.4亿元,芜湖硕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部级蔬菜标准园。   2.4 坚持用扶持二、三产业的力度来支持现代农业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的原则,有效整合涉农资金,鸠江区委、区政府2013年就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指导意见》,并配套出台了相关扶持办法,从2014年开始,区政府每年安排3 000万元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从事生态观光、特种水产、无公害蔬菜、精品瓜果和花卉苗木生产的农业企业等。对土地流转、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品牌提升等分别给予以奖代补。
  3 成效及问题
  3.1 成效
  通过大力推进,鸠江区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功能日趋完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示范效应开始显现。一是规模效应不断放大。通过科学布局、推进建设、招商引资和示范引导,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水果、蔬菜、花卉等一批优势生产基地。2014年白茆农业示范区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设施功能不断完善。示范区内主要道路硬化、排灌便利、路网健全、农田平整、村庄整治,设施功能实现“四通一平”。三是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良种、良法等农业科技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先后落户示范区,组织开展试验示范、科技攻关等服务。白茆农业示范区已与安农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小老海特种水产养殖还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四是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成功入驻,“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逐步形成。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0.93万hm2,成立农业合作组织155个,新发展各类家庭农场129家。五是农民增收能力不断增强。示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达17 642元,高于传统农业农民年收入3 207元。
  3.2 问题
  尽管如此,鸠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要素支撑不足。园区已投入近2 000万元,全力提升和改选了园区基础设施,但在要素对接上存在较多制约瓶颈。如:区级农业发展获得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的扶持远不如对县级的支持,园区农业企业争取生产周转流动资金贷款远比工业企业困难。此外,园区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启动建设用地,满足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的需要。但受基本农田保有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诸多因素限制,园区内建设用地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增加了产业发展难度。二是发展规模和竞争力有待增强。目前园区在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上,与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园区整体发展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较慢,类型单一,龙头企业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的聚集度不高等。三是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园区内从事生产的农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必须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
  4 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将鸠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成为 “生态、高效、休闲” 农业的样板区,还需要从政策、管理、技术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均衡提高,形成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鸠江特色,带动芜湖市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4.1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加大园区规划执行力度,增强产业引导和辐射能力。以创建省级、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为契机,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突出产业合理布局和功能配套,集聚更多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入驻。深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精品水产,高档水果、苗木花卉、蔬菜及其他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园区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招商引资、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循环经济等功能,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
  4.2 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
  对于落户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除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本农田整治、标准化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外,对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市场前景好的经营主体,实行“一企一策”,给予更优惠的政策。积极探索、创新、制定一站式优质服务措施,培育一批产品质量有保证、有美誉度的农产品。对已形成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企业,在创建区域性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和争创“中国名优农产品”、“中国原产地”和“中国驰名商标”,以提高他们在农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3 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
  将以土地确权登记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园区内土地流转双方签订长期合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根据市场价格水平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租金,并建立土地租金逐年递增的定价机制,确保农民通过土地取得财产性收入。积极组织农民进入园区自建或者承包设施大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进入园区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动员农民以土地要素到园区参股,获取经营性收入。
  4.4 进一步加强科技引导
  继续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管理人才、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优秀人才进园区。区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奖励资金对技术成果研究、推广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企业家给予重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吸收,积极培育发展种子种苗、生物工程、科技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完善园区内现有的农业研究单位基础上,引进人才和科研设备。加强科研队伍、专业人才建设,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着重培养本地技术骨干队伍,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同时,加强农产品“农超对接”,打造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平台,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支持全区农业从业人员开设农产品销售网店,拓宽鸠江区农产品销路,让“互联网+农业”成为农民增收新模式。
  4.5 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在抓项目、增投资上下功夫,争取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投资额度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园区在建项目工程建设力度,促其早投产早见效。完善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生产过程,从收获、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可实现追溯机制的生产流程,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园区的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园区内企业的自主生存能力,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有年,王忠份.都市型现代农业概要[J].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
期刊
摘要粮食安全攸关国计民生,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仍是以家庭为主的农户。该研究基于对湖北省17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微观层次的农户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包括农药化肥使用行为、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用状况以及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等,从农户自身因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基层农技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原因,并提出在当前产业化、信息化发展趋
期刊
摘要 从绿道网络的概念和建设意义出发,以镇江市南山风景区绿道为例,结合城镇一体化的契机,科学编制绿道网络系统规划,探讨镇江市构建城乡绿道网络的路径及管理机制,旨在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抛砖引玉。  关键词 城乡;绿道网络;路径;机制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3-264-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期刊
摘要以云南迪庆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2010版)展开研究,计算并分析了2005~2014年迪庆州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旨在实证生态足迹模型在高山峡谷区的应用,并为迪庆州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5~2014年迪庆州人均生态足迹呈振荡式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825 3 gha波动上升到2014年的1.251 7 gha;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
期刊
摘要根据对全国10个省、自治区的城市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调查的2 163份有效问卷数据,发现消费者对当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表现出中等偏下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相应建议,有利于政府、消费者、企业等联手共治促成我国食品安全新常态。  关键词城市消费者;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影响因素探索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
期刊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能给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技术以及脱毒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饲料;玉米;赤霉烯酮;检测;脱毒  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1-095-03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玉米烯酮、F
期刊
摘要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举措。该研究以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为基准,运用因素法计算桂阳县各分等耕地单元的自然质量分、土地利用等指数和土地经济等指数,再采用等间距法,得出耕地自然质量等、经济等、利用等。在与上一轮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成果对比后,简述桂阳县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按照定距式检索表的编制要求,将调查中发现的34种山西野生兰科植物进行认真对比、分析,针对主要识别特征,力求简洁、识别特征突出、对比明显,使其成为植物分类研究、教学参考以及观赏植物开发利用工作者非常实用的鉴定工具。  关键词野生兰科植物;分种检索表;山西  中图分类号S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004-02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20
期刊
摘要 水体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近年来,水体污染与水体资源的缺乏问题日趋严重。针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护校河水体质量较差,多雨季节校园雨水径流严重、大量雨水浪费等问题,提出对校园二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基地内大片湿地的有利条件,将二期护校河水引入校园内部,经物理性过滤、一次沉降、二次沉降、湿地净化等工序改善护校河水体质量
期刊
摘要 村镇型旅游发展中,旅游者在当地村民家中留宿,村镇的个性化接待和朴素环境让人们赞不绝口,但由于其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现在存在设计不得当,经营模式不健全等弊端。研究以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景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旅游型住居模式的设计与经营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旅游型住居模式;整体风貌;功能空间;生态节能;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