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乡村教师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有一位“老资格”教师,七八十岁的老人在路上碰到她,都要恭恭敬敬称呼一声“高老师”。高視琼是郫县(现郫都区)教育的“活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就走上了讲台。她孕育了一个教育世家,她、她的二女儿、小女儿、外孙女都跟随着她的脚步,相继加入了教师的行列。
  1927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高祝琼出生在郫县的一户农村家庭,排行老二。幼年,高祝琼家里田地充裕,生活不愁。但自从父亲染上鸦片,把家里的田地当光,又躲进山里继续寻鸦片,家里光景便一日不如一日。
  “我只记得我小学还没毕业,父亲就进山里了,后来死在外地,还是有人递消息过来才知道。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到。”高祝琼说,在父亲离开后,母亲做鞋、做帽子来卖钱,独自拉扯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尽管经济条件不好,母亲也没委屈高祝琼,供她读小学、初中,后来上了师范学校。
  “我初中只读了5期,提前半年考上了四川省女子中等师范学校。”高祝琼坦言,其实当初想当老师并非觉得这个职业高尚,而主要是因为师范“免费,还管饭”。学校里,爱好艺术的她在主修语文、数学、常识等课程以外,选修了体育和音乐。
  1949年年初,高祝琼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灌县(都江堰旧称)的志诚分校,包揽学校的体育和音乐教学。
  学校在县城,有操场和篮球架。高祝琼也教得尽兴,还在都江堰放水典礼上,组织学生表演了舞蹈,大唱岳飞的《满江红》。
  四川解放后,回到郫县的高祝琼生活相对稳定,先后在友爱公社的友爱小学、晨光公社的和平小学(前两所学校均为村小)、郫筒二小和郫筒一小任教,直到1982年退休,教龄三十三年。
  高祝琼印象中,友爱学校“教室都是很矮的平房,远看也就是茅草房的样子,墙是泥巴糊上的”。平房中间空出来的光秃秃的泥巴地就是所谓的操场。打不了篮球,踢不了足球,高祝琼就把体育课内容调整成做操和运动小游戏,孩子们也玩得愉快。
  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因为会弹脚踏式风琴,高祝琼又被分配到和平小学,一个人撑起了全校的音乐教学。
  高祝琼回忆,在新中国刚成立的前几年里,百废待兴,学校师资不足,语文数学老师都缺,更别说音体美老师。她一个人教了5个年级(当年小学实行五年制),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排得满满当当。
  学校里仅有一架脚踏风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每节课开始之前,学校工人会帮高祝琼把琴从办公室抬到对应的教室,就这样“班班抬”,学生们唱会了《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歌曲。
  在和平小学教了9年,最后一年的时候,高祝琼已经用嗓过度,还得了白喉。
  “疼得不行啊!”细菌入侵高祝琼咽喉,她不停咳嗽、喉咙刺痛肿胀,无法再发声。学校找了一个代课老师,结果没到一个月就离开了。
  高祝琼不得不带着未痊愈的身体回到学校,不能教唱歌后她开始教语文,当起班主任。
  在和平小学当了半年的班主任后,1960年,高祝琼被提拔到郫筒二小任教,教一二年级语文,兼班主任。
  “当时的语文很多都是新东西,培训了半个月,专门学习拼音字母。”高祝琼学得快,上手也快,自己还创新了很多教学方法。钟蔓筠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张长桌子,上面总是摆满了母亲手写的卡片,有的是字母有的是偏旁部首,飘着墨香。
  “比如我要教提手旁,我就左手拿着提手旁的卡片,右手拿着一叠生字的右半部分,每翻一下就成一个汉字。”高祝琼像当初教学生一样比划着回忆,“比如提手旁和‘爪’组成抓,和‘圭’组成挂,你看,都是提手旁。”
  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高祝琼还开辟了一个“学习园地”,有书,有学生的优秀作文,还有板报,学生们早晨来得早就爱蹲在里面看。
  因为“负责,教得好”,家长们都爱把孩子往高祝琼班上送。有一年,学校收了三个智力低下的孩子,本来该一个班一个平均分开,但家长们就想高老师教。
  “最后还是全都到我的班。”高祝瓊说,三个孩子有的是先天,有的是后天生了病造成智力低下,“但他们很安静很听话”。
  “你对他们好,班里的孩子也不会歧视,都一起上课。”她说道。
  1970年左右,高祝琼调任郫筒一小继续当班主任,直至1982年退休。
  在其退休之前,二女儿钟蔓芸因为在公社上表现较好,被推荐到彭县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在德源小学教书两年,最后到县教委工作。而小女儿钟蔓筠在母亲退休的次年“接班”,如今教龄甚至已经超过母亲。
  在钟蔓筠退休之前,交接棒早已交到外孙女杨蕾(钟蔓芸的女儿)手上。
  祖孙三代,分别见证了不同时期,新中国教育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同子母亲经历过的曲折,钟蔓筠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从教,当时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更加严格。钟蔓筠高中毕业后,需要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
  1978-1984年是乡村教师政策的恢复调整期,聚焦规范农村教师的选拔和管理。这一时期,农村教育秩序逐渐得到调整和恢复,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走向规范,待遇和地位逐步得到提升,整体素质前一期间有很大的改善。
  此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以及国家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农村教师的“专业合格”受到重视。到了杨蕾这一代,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以及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寻高质量的教育,农村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逐渐转为促进农村教师“高素质发展”。
  如今,高祝琼教课时的破旧平房,已变成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师资设备极大改善,但不变的是对教书育人的精神的传承。
  “父母都是教师,其实对我当老师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的母亲,她真的非常敬业。”钟蔓筠说,认真教书会有极大的成就感,自己今年53岁了,其实可以半退休状态,但还带着两个班,去年才辞去教研组长的工作。
  跨越近一个世纪,如今退休了几十年的高視琼住进郫筒镇第二完小的家属楼里,一切又熟悉又陌生。楼道拐弯处那面墙只到腰间,从上面望出去是二小的操场。高祝琼说:“以前啊,二小没有这个操场,一堵围墙把学校和外面的田地全隔开。以前教室里学生很少,现在都挤满了。”她笑了笑,又补充道:“但是现在条件好了啊,都是电气化设备,我们用粉笔,灰大。”
  像高祝琼这样的一群教师,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代乡村教师”,他们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且长期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这些老教师始终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在基层教育领域不断开拓,他们的精神,也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其他文献
在开学前几天,玛丽在她母亲的陪同下到学校来报到。她披着一头瀑布般的金黄色头发,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看上去真是个健康漂亮的小姑娘!但没过一会儿,问题便出来了:我跟她母亲的谈话总是被她不停地打断,她的精力异常充沛,好像一点都不觉得累。她母亲告诉我,玛丽在接受多动症和哮喘的治疗,每天午饭过后要服用一粒药丸。  玛丽的母亲同意把药放在我的办公室里,我负责提醒玛丽每天在午饭后到办公室吃药。这位母亲还热
期刊
今年的教师节,有一件事冲淡了我为师多年的自足感。  说来惭愧。那天几个已经工作的学生邀我到饭店小聚,席间谈到初中生活最难忘怀的事,想不到竟是毕业前夕一次我知之不详的悼念活动。  2001年5月中旬,正当中考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却传来一则非常不幸的消息——那位在升入初三毕业班不久就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恶性疾病)而住院治疗的张妮娜同学去世了。患病之前,她是全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的优秀学生,是班里的团
期刊
“吃饭时,老妈问:“儿子,要是我和你爸吵架,你帮谁?”  儿子头也没抬就说:“当然是帮老爸了。”  老爸一听,十分开心地说:“儿子,这么多年没白疼你。”  老妈生气地说:“臭小子,我就不疼你吗?为什么要帮你老爸?”  儿子回答说:“老师教育我们要同情弱者!”  什么也没说  我问儿子:“你考试不及格,你爸爸说什么了吗?”  儿子说:“可以省掉那些脏话吗?  我说:“可以。”  儿子回答:“那他什么
期刊
“学会思考”,这说起来很容易,但你知道那些源于思考的重要发现吗?  我们的思维看不到,听不见,任何人都无法感觉到它,但它们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力量。  艾萨克·牛顿先生坐在苹果园的椅子上,突然他看见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开始思索,想知道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终于他发现了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如何保持相对位置的规律。  一个名叫詹姆斯.瓦特的小男孩静静地坐在火炉边,观察着上下跳动的茶壶盖,他开始思考
期刊
古希腊时,苏格拉底因其知识渊博的而遐迩闻名。  有一天,一个熟人来找他,对他说:“我听到了你朋友的一个消息。”  “请等一下,”苏格拉底说,“我想给你做一个测验,它的方式叫做‘三次反问’。”  “三次反问?”  “是的,”苏格拉底继续说道,“在你讲关于我朋友的事之前,花一点时间对你将要说的内容进行一下发问,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那也就是我称它为‘三次反问’的原因。第一句反问是关于真实性的。你确定无疑
期刊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
期刊
课间操时间,做跳跃运动时,班里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做操,只有个子小小的小周同学站在原位不动,我盯着他看了半天,他也注意到我在提醒他,但仍然脚不离地。课间操结束后,我和他进行了简单的沟通,从班级荣誉到课间操对身体的好处等方面进行了教育,希望他明天好好做操。但孩子的态度似乎没有什么转变,我知道今天这不了解情况的盲目教育肯定是没有起到什么效果的。第二天课间操,我观察到小周除了跳跃运动外,其他几节操做得还是比
期刊
2019年10月24日,在寒意渐浓的霜降这天,“创新课堂改革,共话教师成长”大型教学研讨活动在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第二小学举行。能与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同行者交流,让西昌这座小城的深秋也暖意融融。诚如在开启仪式中,西昌市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余有海所言:相信有了教育部领航校长工程的帮扶,有了巴蜀小学教育集团的真情相助,西昌教育一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加这次盛会的不仅有重庆市巴蜀小
期刊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首名为《中国话》的流行歌曲,曾经传遍大街小巷,几乎每个人都会哼唱几句。全球汉语热的流行,早就初现端倪,但是谁能想到,埃及人民也操着浓重的鼻音开始学习中文了。  在埃及,学中文不仅是埃及人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对在埃及的华人华侨来说,子女的中文教育也是他们的燃眉之急,有的家长甚至自己组织了汉语学习班。  贝尔·格里尔斯为中国小学生上荒野求生课  河水不
期刊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好日子。重庆,这个新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到处都是喜气洋洋、人山人海、国旗飞扬。手机短信里不断提示:母城渝中,人员密集,为给外地游客提供游览方便,本地市民错峰出行。校园里,因为学生放假显得格外清净,于是我选择在这里,泡上一壶清茶来款待一群特殊的客人——几年前我们帮扶的贫困山区小学的老师,他们是利用国庆的长假到重庆来旅游的。  虽然同处大重庆,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