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七乐康创始人兼董事长石振洋向记者打趣道,这就是他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石振洋最近确实很忙。2017年2月份,石振洋刚刚带领团队为七乐康募集来了C轮融资,虽然具体金额并未公开透露,但投资人列表中京东、红杉、东方证券等一众大佬们的存在,似乎已经预示了这笔融资的数量可观。紧随其后的3月份,七乐康又成为首批落户银川的17家互联网医院之一,但随着一份国家卫计委关于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内部征求意见稿的流出,各家互联网医院似乎都感觉到了一丝寒意,纷纷严阵以待。参与者之一七乐康自然同样不敢怠慢,关于互联网医院,不管是建设、推广还是运营,都还有大量工作等待理顺。
从连锁药店起家,到医药电商销冠,顺势入局移动医疗,再到如今致力于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院”,对于七乐康而言,转型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关键词之一,而正紧锣密鼓布局的七乐康银川互联网医院则是检验其转型成果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正因此,尽管目前七乐康已拥有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移动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多重属性,但石振洋坚定的将互联网医院列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快一步会死,快半步则活。”这是石振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对于正在转型的七乐康而言,成功所需要的除了快人半步的先机,更重要的,或许还有对前沿政策的准确判断,以及在风云诡谲的市场中灵活应变的本领。
关键词:转型与闭环
“七乐康希望做医药界的阿里巴巴。”这是2015年11月成功拿下一亿美元的B轮融资之后,七乐康CEO姜海东所透露出的未来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则是联动药房、醫生、患者、保险、健康体检等医疗产业链的所有平台,打造一个“大健康”生态圈。
对此,石振洋倒是持谦虚态度:现在离这一目标还差得很远。“阿里巴巴是一个平台,我们则是向医生平台进行转型,只是仍在雏形阶段。”石振洋向E药经理人表示。
但如果回溯七乐康发展历程便不难发现,从开设连锁药店,到介入医药电商,再到切入移动医疗,其发展路径与不断进行的转型,正与中国移动互联网医疗近年来的发展路径如出一辙,不同动作的组合拳下,针对的是同一个目标,即完成所设想的“大健康”生态圈。
连锁药店是七乐康发展的最早阶段,也是其“大健康”生态圈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即掌握住“药”的资源。2001年,学医出身的石振洋从医学院校毕业,没有同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去医院当医生,而是走上了经商的道路。从消字号产品的代理做起,逐渐转向一些高毛利药品的代理,通过向药店进驻促销员销售自己的代理品种,石振洋也赚到了第一桶金。正是在此之后,连锁药店也顺势开了起来,到2009年,石振洋已经开了7家七乐康药店,这成为了七乐康日后发展的基础。
当时的石振洋已经敏锐意识到的是,尽管连锁药店处于盈利状态,但实质上自己已经错过了线下连锁药店的黄金发展时期。同期的连锁药店标杆老百姓大药房的全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已经令后入者难望其项背。在这种情况下,石振洋开始了七乐康的第一次转型:发展医药电商。
彼时,中国的医药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期,医药B2C资质审核权也有所放开,由国家食药监局下放至各省局,石振洋抓住机会,成为了第一批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之一。随之在2011年,七乐康正式启动电商业务,2012年,七乐康决定集中精力攻占天猫平台,2013年,七乐康推出官方网站,同年进驻京东。而同当时绝大多数医药电商起步阶段的选择一样,石振洋决定以计生用品和保健品来切入,先打出规模,再逐步将产品范围扩大至OTC药品、医疗器械、母婴用品、养生保健等多种类别。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医药电商蜂拥而至,打价格战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商业举措,而药品销售的不景气,尤其是处方药网络销售的受限,也逐渐让石振洋意识到这条路并非长久之策。第二步转型则由此而来。2015年8月,七乐康移动医疗产品手机应用“大白云诊”(后更名为“七乐康医生”)低调上线。该APP为患者提供图文、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咨询,以满足患者问诊、慢病管理、自我健康管理等需求,七乐康的这一动作,被视为迈出了“药+医”模式的第一步,也是切入互联网医疗这一风口的关键一步。
只是,彼时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环境中,已然是对手林立。其中,既有“平安健康管家”、“春雨医生”等已经较为成熟的平台,也有BAT等巨头投资的“问医生”、“阿里健康”等对手,甚至也有同是医药电商推出的在线诊疗APP,七乐康医生的境地并不乐观。但在石振洋看来,2014年才是移动医疗真正崛起的时刻,而七乐康切入的时机,恰恰是在先行者已经进行了市场教育之时,因此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市场的表现则证实了石振洋的判断。数据显示,自七乐康医生2015年上线以来,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34个省份超过300个城市,接近40万医生用户。“全国实际上才200万医生。”石振洋向E药经理人表示。而2015年底,七乐康又引入电商行业声名赫赫、曾在京东任职副总裁的姜海东接替石振洋担任CEO,而不久之后的一亿美元B轮融资,则开始让业界对这家公司认真关注起来。在石振洋看来,一个“医患药”的闭环已经初步形成:移动医疗“七乐康医生”APP作为互联网医院的入口,医药电商承载互联网医院空中药房的服务,而线下连锁药店则让患者更加方便的购药。接下来的一步,则是借助这一闭环,提供出更多的医疗服务。
差异定位:二次诊疗
闭环搭建完成之后,转型仍在继续。这一次,石振洋为七乐康选择的是时下最热的互联网医院。
2017年3月,银川市互联网医疗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银川如期举行,而七乐康则同微医、好大夫等一起,成为首批落户银川的17家互联网医院之一。根据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接下来七乐康将在银川成立一家全资控股公司—银川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七乐康要做的,是按照银川当地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陆续将目前已经在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注册的医生,进行多点执业的备案手续,在银川卫生计生委进行备案。 这则得益于此前七乐康在互联网医院领域所打下的医生基础。早在2016年5月,七乐康便以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为实体,建立起了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成为七乐康进驻互联网医院领域的第一步棋。但不同于依托单体医院构建互联网医院和走纯线上模式的互联网医院,七乐康的互联网医院模式是以荔湾区中心医院作为线下首个实体医院,逐步囊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形成荔湾区域内网络医联体。同时,将七乐康的医生资源和患者资源进行导入,从而实现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和全国用户连接,七乐康称其为“国内新兴的O2O互联网医院”。
与同时期的其他互联网医院相比,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显得尤为特殊,这是因为七乐康将自己的互联网医疗定位成了“二次诊疗”,即首次问诊一定是在线下,七乐康则重在提供慢性病后期管理,患者也主要聚焦在慢病患者、复诊患者、康复患者,七乐康来提供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门诊的服务。
“安全系数高。”是石振洋选择将二次诊疗作为互联网医院入口的原因。“在中国,快一步会死,快半步则活。如果刚上线就直接做诊疗,危险系数会比较高,但二次诊疗就非常符合目前的国家政策。”在石振洋看来,由于医生与患者在使用七乐康的服务之前已经建立起了线下的初次就诊关系,那么在复诊层面安全性就更有保障,其次线上复诊的方式对于需要长期吃药且病情变化不大的慢性病患者尤为方便,节省患者大量时间、精力。即便是医生在线上解决不了的,病人也可以到线下实体医院诊治并保持跟进,也可以通过转诊、会诊的方式转给更高一级的医院专家医生。
如今,七乐康将第一次互联网医院的实践复制到银川互联网医院之中,而有所不同的是,银川互联网医院将更多的体现医、患、药三者之间的闭环关系。据了解,接下来七乐康将成立银川七乐康药业连锁公司,并在银川开设实体药店,建设符合GSP规范的药品仓库。与此同时,七乐康还将在当地成立医药公司,并申请B2C医药物流资质,承接银川当地医院的药房社会化,以结合银川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药品服务。
爆发的前夜
对于目前正布局互联网医院的企业来说,2017年5月一份国家卫计委关于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内部征求意见稿的流出,无疑是给刚起燎原之势的互联网医疗泼了一盆冷水,文件对互联网医疗的准入规则、执业规则、监督管理等进行的明确的约束,明确的是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严格监管态度。
但在石振洋看来,这种情况其实再为正常不过。“首先這是一份内部征求意见稿,应该是先向各地卫计委征求意见,然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最后才公开发布,这才是正常流程,所以征求意见并不等于最后就完全按此执行。其次,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医院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个是会必然发生的事情。”
石振洋的信心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开展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都已经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出来的国家政策,因此在石振洋看来,进行互联网医疗的这一方向肯定是坚定的。但同时,“因为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文件,所以个个企业都在根据自己的方式,在医、药、术、检、住等各个环节进行尝试,所以这个阶段肯定会有些波折。”
石振洋将当前的这一阶段称之为“爆发的前夜”。尽管在当下行业监管趋严的形势下,石振洋仍然对未来七乐康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尤其是从盈利模式来看,银川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未来会有多样的盈利模式,包括产品销售、诊疗费、物流、金融等,例如帮助企业在平台上进行与传统线下活动相比成本更低的线上推广,基于数据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评估等。
但石振洋却并不急于盈利。“七乐康可以随时选择盈利,也可以选择不盈利。”在石振洋看来,互联网企业不同于实体经济,当企业规模不足以对行业造成影响时,单纯的盈利没有价值,“因为别人随时可以超越你”。而快速的赚钱则很难形成口碑和规模效应,因此,“规模比盈利更重要。”
石振洋最近确实很忙。2017年2月份,石振洋刚刚带领团队为七乐康募集来了C轮融资,虽然具体金额并未公开透露,但投资人列表中京东、红杉、东方证券等一众大佬们的存在,似乎已经预示了这笔融资的数量可观。紧随其后的3月份,七乐康又成为首批落户银川的17家互联网医院之一,但随着一份国家卫计委关于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内部征求意见稿的流出,各家互联网医院似乎都感觉到了一丝寒意,纷纷严阵以待。参与者之一七乐康自然同样不敢怠慢,关于互联网医院,不管是建设、推广还是运营,都还有大量工作等待理顺。
从连锁药店起家,到医药电商销冠,顺势入局移动医疗,再到如今致力于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院”,对于七乐康而言,转型无疑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关键词之一,而正紧锣密鼓布局的七乐康银川互联网医院则是检验其转型成果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正因此,尽管目前七乐康已拥有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移动医疗、互联网医院等多重属性,但石振洋坚定的将互联网医院列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快一步会死,快半步则活。”这是石振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对于正在转型的七乐康而言,成功所需要的除了快人半步的先机,更重要的,或许还有对前沿政策的准确判断,以及在风云诡谲的市场中灵活应变的本领。
关键词:转型与闭环
“七乐康希望做医药界的阿里巴巴。”这是2015年11月成功拿下一亿美元的B轮融资之后,七乐康CEO姜海东所透露出的未来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则是联动药房、醫生、患者、保险、健康体检等医疗产业链的所有平台,打造一个“大健康”生态圈。
对此,石振洋倒是持谦虚态度:现在离这一目标还差得很远。“阿里巴巴是一个平台,我们则是向医生平台进行转型,只是仍在雏形阶段。”石振洋向E药经理人表示。
但如果回溯七乐康发展历程便不难发现,从开设连锁药店,到介入医药电商,再到切入移动医疗,其发展路径与不断进行的转型,正与中国移动互联网医疗近年来的发展路径如出一辙,不同动作的组合拳下,针对的是同一个目标,即完成所设想的“大健康”生态圈。
连锁药店是七乐康发展的最早阶段,也是其“大健康”生态圈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即掌握住“药”的资源。2001年,学医出身的石振洋从医学院校毕业,没有同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去医院当医生,而是走上了经商的道路。从消字号产品的代理做起,逐渐转向一些高毛利药品的代理,通过向药店进驻促销员销售自己的代理品种,石振洋也赚到了第一桶金。正是在此之后,连锁药店也顺势开了起来,到2009年,石振洋已经开了7家七乐康药店,这成为了七乐康日后发展的基础。
当时的石振洋已经敏锐意识到的是,尽管连锁药店处于盈利状态,但实质上自己已经错过了线下连锁药店的黄金发展时期。同期的连锁药店标杆老百姓大药房的全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已经令后入者难望其项背。在这种情况下,石振洋开始了七乐康的第一次转型:发展医药电商。
彼时,中国的医药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期,医药B2C资质审核权也有所放开,由国家食药监局下放至各省局,石振洋抓住机会,成为了第一批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之一。随之在2011年,七乐康正式启动电商业务,2012年,七乐康决定集中精力攻占天猫平台,2013年,七乐康推出官方网站,同年进驻京东。而同当时绝大多数医药电商起步阶段的选择一样,石振洋决定以计生用品和保健品来切入,先打出规模,再逐步将产品范围扩大至OTC药品、医疗器械、母婴用品、养生保健等多种类别。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医药电商蜂拥而至,打价格战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商业举措,而药品销售的不景气,尤其是处方药网络销售的受限,也逐渐让石振洋意识到这条路并非长久之策。第二步转型则由此而来。2015年8月,七乐康移动医疗产品手机应用“大白云诊”(后更名为“七乐康医生”)低调上线。该APP为患者提供图文、语音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咨询,以满足患者问诊、慢病管理、自我健康管理等需求,七乐康的这一动作,被视为迈出了“药+医”模式的第一步,也是切入互联网医疗这一风口的关键一步。
只是,彼时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环境中,已然是对手林立。其中,既有“平安健康管家”、“春雨医生”等已经较为成熟的平台,也有BAT等巨头投资的“问医生”、“阿里健康”等对手,甚至也有同是医药电商推出的在线诊疗APP,七乐康医生的境地并不乐观。但在石振洋看来,2014年才是移动医疗真正崛起的时刻,而七乐康切入的时机,恰恰是在先行者已经进行了市场教育之时,因此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市场的表现则证实了石振洋的判断。数据显示,自七乐康医生2015年上线以来,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34个省份超过300个城市,接近40万医生用户。“全国实际上才200万医生。”石振洋向E药经理人表示。而2015年底,七乐康又引入电商行业声名赫赫、曾在京东任职副总裁的姜海东接替石振洋担任CEO,而不久之后的一亿美元B轮融资,则开始让业界对这家公司认真关注起来。在石振洋看来,一个“医患药”的闭环已经初步形成:移动医疗“七乐康医生”APP作为互联网医院的入口,医药电商承载互联网医院空中药房的服务,而线下连锁药店则让患者更加方便的购药。接下来的一步,则是借助这一闭环,提供出更多的医疗服务。
差异定位:二次诊疗
闭环搭建完成之后,转型仍在继续。这一次,石振洋为七乐康选择的是时下最热的互联网医院。
2017年3月,银川市互联网医疗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银川如期举行,而七乐康则同微医、好大夫等一起,成为首批落户银川的17家互联网医院之一。根据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接下来七乐康将在银川成立一家全资控股公司—银川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七乐康要做的,是按照银川当地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陆续将目前已经在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注册的医生,进行多点执业的备案手续,在银川卫生计生委进行备案。 这则得益于此前七乐康在互联网医院领域所打下的医生基础。早在2016年5月,七乐康便以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为实体,建立起了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成为七乐康进驻互联网医院领域的第一步棋。但不同于依托单体医院构建互联网医院和走纯线上模式的互联网医院,七乐康的互联网医院模式是以荔湾区中心医院作为线下首个实体医院,逐步囊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形成荔湾区域内网络医联体。同时,将七乐康的医生资源和患者资源进行导入,从而实现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和全国用户连接,七乐康称其为“国内新兴的O2O互联网医院”。
与同时期的其他互联网医院相比,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显得尤为特殊,这是因为七乐康将自己的互联网医疗定位成了“二次诊疗”,即首次问诊一定是在线下,七乐康则重在提供慢性病后期管理,患者也主要聚焦在慢病患者、复诊患者、康复患者,七乐康来提供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门诊的服务。
“安全系数高。”是石振洋选择将二次诊疗作为互联网医院入口的原因。“在中国,快一步会死,快半步则活。如果刚上线就直接做诊疗,危险系数会比较高,但二次诊疗就非常符合目前的国家政策。”在石振洋看来,由于医生与患者在使用七乐康的服务之前已经建立起了线下的初次就诊关系,那么在复诊层面安全性就更有保障,其次线上复诊的方式对于需要长期吃药且病情变化不大的慢性病患者尤为方便,节省患者大量时间、精力。即便是医生在线上解决不了的,病人也可以到线下实体医院诊治并保持跟进,也可以通过转诊、会诊的方式转给更高一级的医院专家医生。
如今,七乐康将第一次互联网医院的实践复制到银川互联网医院之中,而有所不同的是,银川互联网医院将更多的体现医、患、药三者之间的闭环关系。据了解,接下来七乐康将成立银川七乐康药业连锁公司,并在银川开设实体药店,建设符合GSP规范的药品仓库。与此同时,七乐康还将在当地成立医药公司,并申请B2C医药物流资质,承接银川当地医院的药房社会化,以结合银川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药品服务。
爆发的前夜
对于目前正布局互联网医院的企业来说,2017年5月一份国家卫计委关于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内部征求意见稿的流出,无疑是给刚起燎原之势的互联网医疗泼了一盆冷水,文件对互联网医疗的准入规则、执业规则、监督管理等进行的明确的约束,明确的是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严格监管态度。
但在石振洋看来,这种情况其实再为正常不过。“首先這是一份内部征求意见稿,应该是先向各地卫计委征求意见,然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最后才公开发布,这才是正常流程,所以征求意见并不等于最后就完全按此执行。其次,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医院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个是会必然发生的事情。”
石振洋的信心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开展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都已经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出来的国家政策,因此在石振洋看来,进行互联网医疗的这一方向肯定是坚定的。但同时,“因为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文件,所以个个企业都在根据自己的方式,在医、药、术、检、住等各个环节进行尝试,所以这个阶段肯定会有些波折。”
石振洋将当前的这一阶段称之为“爆发的前夜”。尽管在当下行业监管趋严的形势下,石振洋仍然对未来七乐康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尤其是从盈利模式来看,银川七乐康互联网医院未来会有多样的盈利模式,包括产品销售、诊疗费、物流、金融等,例如帮助企业在平台上进行与传统线下活动相比成本更低的线上推广,基于数据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评估等。
但石振洋却并不急于盈利。“七乐康可以随时选择盈利,也可以选择不盈利。”在石振洋看来,互联网企业不同于实体经济,当企业规模不足以对行业造成影响时,单纯的盈利没有价值,“因为别人随时可以超越你”。而快速的赚钱则很难形成口碑和规模效应,因此,“规模比盈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