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点之一,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大,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和接收者之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议程设置”加强导向功能;调动技术热情,增强凝聚功能;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道德实践;利用自主性和互动性优势,形成第一者效果等具体策略,可以化解一些困境,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议程设置 第一者效果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一是即时性,新媒体日益成为信息发布的第一渠道,24小时不间断发稿,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也非常快。二是海量性,新媒体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外延和背景资料,特别是能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信息资料,新媒体简直就是一个浩瀚的数据库。三是全球性,新媒体使得“无国界”成为现实。四是互动性,新媒体使得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一对多”,而是“多对多”甚至“多对一”,实现了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得新媒体迅速进入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新媒体的即时性、海量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优势。
  (1)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高速的传播效率、巨大的信息容量、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途径、畅通的信息互动渠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技术是各种教育内容和手段得以丰富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媒体的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丰富和交融,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的动力。
  (2)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平台和内容。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和内容。新媒体以多种媒体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内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且富于变化,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3)提高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自主性。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是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很多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并不愿意向家长和老师讲述真实的想法,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很反感,抵触情绪非常大。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通过虚拟手段进行交流,消除受教育者的心理戒备,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和沟通,往往可以实现较好的效果。
  2、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的平民化、传媒机构的企业化、信息的虚拟化等也会扰乱信息传播环境, 使传播伦理问题、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问题、强势文化的过度影响问题、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凸显出来。新媒体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1)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导向难度。信息开放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特点,但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导向难度。新媒体信息的开放性,带来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在开阔了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难免造成价值观混乱。
  (2)虛拟性易引发大学生身份危机增加了凝聚难度。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而另一方面,新媒体又增强了个人的自我意识,削弱了社会意识,使个人游离于社会之外。新媒体使大学生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形成双重身份,这极易给性格尚未成熟的学生造成角色的混乱和人格的分裂。
  (3)虚拟空间虚化了道德行为,增加了道德实践难度。新媒体的虚拟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虚化了个人道德责任感和行为,从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传统主流教育要求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行为,在虚拟化空间不必真正实践,导致在现实社会道德实践的弱化。
  二、利用优势应对挑战的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传媒时代,教育的问题常常是传播的问题,因此需要用传播科学以及传播策略来应对。
  1、通过“议程设置”,加强导向功能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大学生处在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高校和社会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在大学生接触多的媒体进行有意识地传播。例如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中开设主题论坛,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2、调动技术热情,增强凝聚功能
  2008年11月,首份高校共青团手机报在河南大学诞生。河大青年(手机版)依托手机媒介,以原有的河大青年(简报版)和河大青年(网络版)为基础,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通过河南大学团委和中国移动通信河南开封分公司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以彩信的形式,将理论学习、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各院系、学生组织开展的团学活动等相关信息和图片摘编,每周一期向河南大学师生发送。这一技术平台的操作者主要是学生。他们负担着整个平台的维护、信息筛选、信息发布等工作,他们在对新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中,既让自己获得了进步,也服务了广大师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3、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道德实践
  虚拟化空间中人们道德观念的淡化是导致在现实社会道德实践的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虚拟空间中道德观的引导和树立是我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拓展道德实践的基础。近年来,社会各界正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道德实践,高校也要借鉴这种方式和途径,拓展道德实践。比如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去世后,上海大学在其校园网开设了“悼念钱校长专题”链接,在专题网站中设立了“伟长哲思”、“学术精粹”等板块,介绍了钱伟长先生的思想和成就,教育学生以钱伟长先生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此外还设立了“网上悼念”、“师生缅怀”等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道德实践。在校园网、校园论坛等点击率较高的网页对网络使用做出规范,促进同学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氛围,对自己网络行为进行道德规范;像在西祠胡同院校讨论区里,许多院校板块的简介中都有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生活,爱天下!”、“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挫折,相互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这样具有亲和力和引导性的语句,以触发道德感和使用网络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分析网络道德问题、建立网络秩序,诸如此类的举措,都能拓展道德实践空间。
  4、利用自主性和互动性优势,形成第一者效果
  传播效果理论中的第三者效果论认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对他人即第三者比对自己即第一者更有效果。“人们觉得其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大众媒介的影响。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当然可能对自己产生错觉,低估了消息对他们的效果”。第三者效果的形成与传统大众传播的单向性以及信息接受的被动性密切相关。而网络传播的自主性与互动性,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将第三者效果转变第一者效果。当人们参与信息传播时,显然更容易受信息的影响。因此,让思想教育的信息内容,得到自主和互动传播,是提高和改善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各高校的校园主页是学校进行网络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的校园新闻主要以公布学校重大事件、发布学生生活新闻为主,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总而言之,利用新媒体的种种优势,采用相应的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教育造成的困境,开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①胡忠青,《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②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③[美]沃钠·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著,郭镇之 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00
  (作者: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09级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在我国国有中小建筑设计院产权改革中兴起了一场MBO的实践.笔者采访了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和几家改制后的设计公司,从协会有关专家以及设计公司管理层和员工那里了解
文章叙述了青杨天牛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被害状、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
中国近十年来巨大的现实变化,呼唤建筑师们寻找新的关于真实性的标准,重新界定建筑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建立新的语言规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涛工作室近期的两个作品体现了
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的摩天楼概况,并尝试从"标志性"的角度探讨摩天楼与城市的关系.
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给我国林业带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也给大兴安岭这个全国重点国有林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此我们抓住这有限和关键的时期保护培育森林,发
文章通过介绍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提出几点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