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段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显著增加,但教学课时一般仍为每周2课时,在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将学习过程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在这个延伸的过程中,我觉得课外作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预习知识的关键途径、诊断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阵地。几年来,本人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外作业根据其用途,划分为知识巩固检测型、应用拓展型和预习导引型,并一直坚持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批阅、反馈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具体实例,将高中信息技术课外作业设计思路与大家商榷如下。
一、巩固检测型作业的设计
巩固检测型作业一般用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一书中“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信息表达”“信息技术与社会”等章节。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以作业来检测和复习课堂所学。
【案例描述】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关于Rnd()函数的课外作业的设计
1.目标:让学生巩固理解Rnd()函数的功能是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能够运用Rnd()函数给变量赋一个具体范围的值,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能够运用Rnd()函数给变量赋一个具体范围的值。
3.作业设计
【案例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函数的学习,学生易学易忘。本例中作业设计,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三种不同形式及不同深度和廣度的题目,让学生从识记到理解,再到应用,逐步达到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巩固检测型作业,既能加深学生知识的记忆,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保证双基的有效落实,又能弥补课堂知识应用上的不足,是巩固、检测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巩固检测型作业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应有针对性。巩固检测型的作业设计要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出发点,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制定作业内容,力求让学生花最短的时间达到巩固和检测学习目标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2.作业设计应具备层次性。一方面作业的设计要呈现一定的梯度,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状态,在兼顾重难点的前提下,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益,实现差异性发展。
二.应用拓展型作业设计
应用拓展型作业其本质是让学生完成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作品的创作,在潜移默化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应用拓展型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设计应用拓展型作业时,首先应明确作业中的学习任务包含哪些主要知识技能,并确保这些知识技能涵盖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
2.层次性。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内容类似的基本作品,又能让有创造性的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继续探索和实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生活化。一份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恰当地融入到信息技术作业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作业,能够架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到生活之中。
【案例描述】
高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图片素材的采集与加工》课外作业设计
设计背景:我校上好这一部分内容时,临近元旦,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笔者因“时”制宜给学生制定了“元旦晚会节目单的制作”的课外作业。
1、制作主题:元旦晚会节目单
2、素材(略)
3、制作要求:
(1)制作一份正反面的A4纸大小,最终对折的节目单;
(2)所提供的素材为必选;
(3)可以添加其它素材,画面美观整洁。
(4)保存为 “班级+姓名.psd ”和“班级+姓名.jpg”
【案例分析】
在完成上述作业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Photoshop软件中图像基本属性的设置、常用工具的使用、图层的基本操作,具备完成一个简单作品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做好制作要求的第1和2两点,即可完成课外作业,强化所学知识技能;作业的第3点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富有色彩、充满趣味又实用的作业,不再是学习负担,而是学习乐趣。
应用拓展型作业的使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喜好,主动思考、感悟,竭尽所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一过程,成功化解了“课堂时间限制,学生只能简单模仿”的矛盾,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作品制作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当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设计时,更加刺激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动力。应用拓展型作业主要针对实践操作类型知识系列。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中“数据库系统”、“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一书中“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算法与程序设计》一书中的“算法实现”等。
三.预习导引型作业设计
预习导引型作业,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明确将要学习的课程学习目标,了解其重难点,并试图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形式上略有差异,但在总体上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导引。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中《Do while循环语句》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导引型课后作业的设计。
【案例描述】
1.学习目标
(1)掌握Do While语句基本格式;
(2)理解Do 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用Do While语句编写简单程序;
2.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Do While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学习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3.学习导引
(1)画出算法的三种基本模式的流程图。
(2)常见的循环语句有两种形式,其中通过次数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的是 语句,通过条件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的是 语句。
(3)写出常用的DO语句的格式: 。
(4)写出下列两个程序的循环条件、语句块及执行完后S的值(程序略)
(5)将下面两个循环流程图分别改写为VB语句(略)。
【案例分析】 预习导引型课后作业编制时,学习目标的陈述要具体准确、易于学生理解。将重难点编写到学生的课外作业中,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方能做到有目标、有方向,并能带着疑问走进下次学习课堂,由此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在设计学习导引部分时,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一步步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从而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设计兼顾复习旧知识的练习和课堂练习,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课外作业是有效的沟通桥梁,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应该认真设计、高效利用、努力开发其潜在的价值,让学生在多种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作业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信息素养。
一、巩固检测型作业的设计
巩固检测型作业一般用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一书中“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信息表达”“信息技术与社会”等章节。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以作业来检测和复习课堂所学。
【案例描述】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关于Rnd()函数的课外作业的设计
1.目标:让学生巩固理解Rnd()函数的功能是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能够运用Rnd()函数给变量赋一个具体范围的值,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能够运用Rnd()函数给变量赋一个具体范围的值。
3.作业设计
【案例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函数的学习,学生易学易忘。本例中作业设计,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三种不同形式及不同深度和廣度的题目,让学生从识记到理解,再到应用,逐步达到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巩固检测型作业,既能加深学生知识的记忆,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保证双基的有效落实,又能弥补课堂知识应用上的不足,是巩固、检测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巩固检测型作业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应有针对性。巩固检测型的作业设计要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出发点,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制定作业内容,力求让学生花最短的时间达到巩固和检测学习目标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2.作业设计应具备层次性。一方面作业的设计要呈现一定的梯度,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状态,在兼顾重难点的前提下,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益,实现差异性发展。
二.应用拓展型作业设计
应用拓展型作业其本质是让学生完成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作品的创作,在潜移默化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应用拓展型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设计应用拓展型作业时,首先应明确作业中的学习任务包含哪些主要知识技能,并确保这些知识技能涵盖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
2.层次性。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内容类似的基本作品,又能让有创造性的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继续探索和实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生活化。一份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恰当地融入到信息技术作业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作业,能够架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到生活之中。
【案例描述】
高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图片素材的采集与加工》课外作业设计
设计背景:我校上好这一部分内容时,临近元旦,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笔者因“时”制宜给学生制定了“元旦晚会节目单的制作”的课外作业。
1、制作主题:元旦晚会节目单
2、素材(略)
3、制作要求:
(1)制作一份正反面的A4纸大小,最终对折的节目单;
(2)所提供的素材为必选;
(3)可以添加其它素材,画面美观整洁。
(4)保存为 “班级+姓名.psd ”和“班级+姓名.jpg”
【案例分析】
在完成上述作业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Photoshop软件中图像基本属性的设置、常用工具的使用、图层的基本操作,具备完成一个简单作品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做好制作要求的第1和2两点,即可完成课外作业,强化所学知识技能;作业的第3点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富有色彩、充满趣味又实用的作业,不再是学习负担,而是学习乐趣。
应用拓展型作业的使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喜好,主动思考、感悟,竭尽所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一过程,成功化解了“课堂时间限制,学生只能简单模仿”的矛盾,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作品制作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当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设计时,更加刺激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动力。应用拓展型作业主要针对实践操作类型知识系列。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中“数据库系统”、“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一书中“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算法与程序设计》一书中的“算法实现”等。
三.预习导引型作业设计
预习导引型作业,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明确将要学习的课程学习目标,了解其重难点,并试图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形式上略有差异,但在总体上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导引。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中《Do while循环语句》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导引型课后作业的设计。
【案例描述】
1.学习目标
(1)掌握Do While语句基本格式;
(2)理解Do 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用Do While语句编写简单程序;
2.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Do While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学习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3.学习导引
(1)画出算法的三种基本模式的流程图。
(2)常见的循环语句有两种形式,其中通过次数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的是 语句,通过条件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的是 语句。
(3)写出常用的DO语句的格式: 。
(4)写出下列两个程序的循环条件、语句块及执行完后S的值(程序略)
(5)将下面两个循环流程图分别改写为VB语句(略)。
【案例分析】 预习导引型课后作业编制时,学习目标的陈述要具体准确、易于学生理解。将重难点编写到学生的课外作业中,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方能做到有目标、有方向,并能带着疑问走进下次学习课堂,由此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在设计学习导引部分时,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引导学生一步步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从而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设计兼顾复习旧知识的练习和课堂练习,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课外作业是有效的沟通桥梁,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应该认真设计、高效利用、努力开发其潜在的价值,让学生在多种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作业中,完善知识体系,提升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