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真菌感染是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血液疾病患者存在多种易患因素,具体表现在:(1)疾病本身因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本身就存在免疫缺陷;(2)治疗因素:即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药物和大量抗生素的应用.有学者提出,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决定于如下三大危险因素:(1)既往有真菌感染和消化道黏膜、呼吸道或皮肤真菌定
【机 构】
:
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感染是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血液疾病患者存在多种易患因素,具体表现在:(1)疾病本身因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本身就存在免疫缺陷;(2)治疗因素:即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药物和大量抗生素的应用.有学者提出,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决定于如下三大危险因素:(1)既往有真菌感染和消化道黏膜、呼吸道或皮肤真菌定植史;(2)免疫抑制状态;(3)器官功能损害如肾功能衰竭、肺功能异常、消化道黏膜炎和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15次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将于2005年10月12至15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会议将以外科肿瘤综合治疗和腹部大器官移植为主题全面检阅自2001年第14次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以来国内外普通外科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情况。会议将邀请大陆、港台及国外著名专家就外科领域基础与临床进展、外科医生的培养、外科医生与法律等话题做专题演讲。本次会议将致力于进一步规范外科疾病临床诊疗行为,推进外科医
为方便国内广大糖尿病工作者对国内外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提高我国对糖尿病研究和防治工作的水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将于2005年lO月7~9日在上海举办2005年“糖尿病新概念”学术年会。此次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国内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2)国内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的最新进展;(3)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策略和理念的最新进展;(4)与糖
随着科技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多数肺挫伤患者所受的外力巨大,在引起肺挫伤的同时,常有多根肋骨骨折(或连枷胸)及其他合并伤,复杂的创伤机制有时造成了肺挫伤的难治性.若早期处理不当,可致严重后果[1,2].我院自1995至2003年共收治肺挫伤患者176例,因早期采用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仍是临床外科值得探索的问题[1-3],其病因研究正引导临床外科医生在胆道重建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然而其发生率仍高居10%~35%,尤其是中后期胆道并发症的处理更为棘手,尚需移植外科医生关注和提出新的治疗策略。
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是一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血管内皮细胞[1,2]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水平与血管炎的活动性相关[3].周围神经和肌肉受累在本病并不少见[4-6].本研究分析5例MPA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及周围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与抗凝功能相关的凝血调节蛋白(thrombo
研究发现,细胞凋亡是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减少的主要因素,椎间盘退变与细胞凋亡及由凋亡引起的基质代谢障碍有关[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内发现Fas和FasL的表达[2],但没有对其进行相关功能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Fas及FasL基因的表达,并通过抗Fas抗体诱导椎间盘细胞凋亡,以了解Fas系统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线粒体基因组是细胞内惟一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之外的遗传物质.由于受精卵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源于卵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疾病呈母系遗传,即女性患者的子女均可能从母亲一方遗传获得致病基因而患病,而男性患者的子女理论上均不得病.1981年Anderson等[1]发表了人类线粒体DNA (mtDNA) 的全序列,从此开辟了研究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本文在总结线粒体基因突变相关糖尿病国内研究现状基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及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期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食管狭窄和短食管.在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1],其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而且被认为是形成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 因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目前成为西方国家上消化道疾病研究的一个重点. 在我国有大量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同行相比,我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姚焰教授在总结前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心内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技术,针对导致房颤的"病基"进行个体化消融,取得了近90%的房颤转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