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优化学生思维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79页。
  二、理论依据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数学课上积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以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的相关经验。新课标对学习方法上指出: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基本数学方法:分类思想,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能方法。
  (二)数学知识本身特点
  认识四边形属于概念教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小学生获得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和形成概念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加大内涵从而缩小外延的方法逐步研究某图形。例如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再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从平面图形中抽象出四边形最后从四边形中抽象出特殊的四边形等一系列过程这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及认知水平是相吻合的,环环相扣。这与学生形成概念的两个过程——概念的形成与同化是不谋而合的。
  三、教材分析
  认识四边形属于空间与几何领域中的数学概念课,是研究其它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属于起始课。本节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各种活动;例如画一画、猜一猜等活动加深理解四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这一本质特征。通过对各种四边形的分类加深对特殊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感知,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鉴于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应从生活实例入手,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表象,通过分类归纳出概念的特点,从而形成四边形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一二年级学生能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角、绘画线段认识对称图形。一般来说,概念的获得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从大量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概念同化是指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1.学生认知、思维特点
  学生是八九岁的儿童,思维活跃,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
  2.知识基础
  学生能够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学生具备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经验基础
  通过前侧:我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四边形的基本经验,学生都能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学生都能从众多规范的平面图形中找出四边形,而困难点有大约57%的学生认为圆角四边形是四邊形;大约90%的学生认为凹四边形不是四边形,原因是有三个角;学生虽然能够识别四边形但是学生不理解在四边形这个大家庭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特殊四边形,其特殊在边和角上。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等活动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根据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通过给四边形分类这一活动,学生初步感知研究平面图形实际上就是研究图形边角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一系列感知四边形特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找生活中的四边形这一活动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有四条边四个角这一本质特征;虽然都是四边形,但其形状是不同的。
  (二)难点
  通过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体会特殊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七、教学过程
  (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出示课件:你能从中找到你知道的平面图形码
  三角形、圆形、五边形、长正方形等。
  2.课件演示
  出示不规则图形:生活中还有这样不规则的图形。贴图,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规则的图形,贴图。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抽象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分为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渗透分类思想。
  (二)找平面图形四边形
  1.你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吗?说一说四边形有什么点?四条边、四个角,边是值的。
  2.说一说不是四边形的理由,强调四边形边角的特点。
  【设计意图】从平面图形中抽象出四边形。
  (三)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1.我们认识了四边形,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四边形?
  总结,看来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判断四边形:老师这有一些图形,你能判断这是四边形吗?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巩固四边形的特点:四条边、四个角。
  (四)分一分
  1.你能将这些四边形分类吗?课件出示:读要求,活动开始。
  2.按角分;按边分;按对称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从众多平面图形中区分四边形的过程,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五)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长短小棒各四根,任选其中的四根摆一个四边形。(找一名学生读要求,说一说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从一维的角度进一步感知特殊四边形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能用小棒摆出各种不同的四边形,你能用七巧板拼一个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六)拼一拼
  1.用两块大三角拼一个四边形吗?(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两名同学展示)
  2.你能用三块七巧板拼一个四边形吗?选择哪三块,拼出什么样的四边形?
  3.用上所有的七巧板拼四边形,看谁拼的种类多?
  【设计意图】通过拼一拼活动,从二维的角度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八、教学反思
  通过5次试讲,我发现学生对于学习四边形的基本经验,学生都能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学生都能从众多规范的平面图形中找出四边形,而困难点有大约57%的学生认为圆角四边形是四边形;大约90%的学生认为凹四边形不是四边形,原因是有三个角;学生虽然能够识别四边形但是学生不理解在四边形这个大家庭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特殊四边形,其特殊在边和角上。
  1.在“动”中建立四边形基本感念——三次找一找。
  2.在“动”中深入概念的本质——辨一辨、分一分。
  3.在“动”中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摆一摆。
  4.在“动”中优化学生的思维——拼一拼。
  总之,学生在手动、眼观、耳听、脑思、口述中优化思维、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幸福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他文献
一、“家校联动”实践活动改善了学生做事拖沓的习惯  以前在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读书、发言还是课堂作业,学生们总是懒洋洋的,没什么兴趣。甚至有些孩子从不发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他们就从不关注。各项教学活动中,他们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家长和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可是自从家长分组后,各组每周利用周末的课余时间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活动既丰富有趣又有物质和精神奖励,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
期刊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在认知方法、认知发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该平等地
期刊
从2001年开始我区的基础教育已经迈进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新课改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融入伟大的变革之中,十多年的历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探索中的教训,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如何建设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依法治学,制度育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效课堂首先要制定课堂制度。刚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工作时,也是按步就班认真备课、认真上
期刊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积的变化规律》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一
期刊
爱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在于平凡的每一个日子里,它使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教师的爱在于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学生,从不向学生家长告状,从不让学生掉队;教师的爱在于沟通学生心灵、开启学生心扉,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上进心,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和教学目标的彰显。因此,给予学生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崇高师德  1.热爱学生是中华民族教师的优
期刊
所谓学校特殊群体学生主要是指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的学生。学校特殊群体不仅包含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同时还包含一部分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障碍或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因为伤、残、病、弱等原因在身体练习方面存在障碍,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教学。但与普通学生相比,特殊群体学生往往更需要增强体质,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学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充满不确定性,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等描述肯能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
期刊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能提出问题学习才具有动力。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使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问题的麻木习惯,这样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有趣的化学实验和现象经常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指正。  一、要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与空间  知识不是教会的,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能的发展,情感与意志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无法开展,因
期刊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美育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用美的规律塑造人的自身,促进学生扬善驱恶,求美贬丑,激情奋进。美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语言美,又能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教材中品悟意境,激发情感,教材、老师、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其中,品悟意境、激发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运用语文教学从事美育。不仅有其独特的教育手段。而且有其独特的效果,使人不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