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制祉区是政府推进都市化进程的特殊社区,祉区教育的开展有其特殊的一面。以广州市登峰街为例,转制社区的社区教育发展应当:一要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终身教育平台;二要建立长效的祉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保障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三要建立祉区教育与社会服务需求主动适应的机制,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四要建立成本补偿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五要探索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构建社区教育发展的立交桥。
关键词:祉区教育;转制社区;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转制社区是我国政府为推进都市化进程对“城中村”及城市周边村镇进行改制的特殊产物,是具备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特点但又与城乡社区有所不同的特殊社区。在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实现体制形态、建设形态、经济形态和组织形态的都市化,更加突出的是要实现人的都市化,而实现人的都市化就必须从社区教育入手。以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社区教育的实践为例,探索加快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若干问题。
一、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社区基本情况
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位于越秀区东北部,面积4.98平方公里,管辖11个社区居委会和登峰、西坑两个城中村,城中村的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80%,共有人口10.5万(其中户籍人口4.5万、外来常住人口约6万人)。近3.5万套的相对廉价的“城中村”出租屋,吸引着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也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居住和经商,已成为涉及83个国家的外国人特别是非洲、中东地区的外国人聚集区和聚居地,外国人最多时近5000人。
越秀区登峰街由“城中村”转制而来,社区居民素质相对偏低,再加上外来人员剧增、流动性强,非洲裔外籍人士多,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受教育程度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全国教育强区——越秀区”的教育发展极不相称。提高该街全体居民的文化综合素质,加快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是当前摆在当地政府面前那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登峰街社区教育的实践形式
转制社区都市化关键在于人的都市化,实质上是转制社区居民的思想和行为融入城市文明。因此,转制社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包括街道),应该与辖区内的教育机构合作,整合辖区的教育资源,积极推动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社区居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礼仪等知识的教育和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社区教育为切入口,改革陈规陋习,用先进的城市文化塑造社区居民(包括广大非户籍居民)的新观念、新思想,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家园意识”,加快转制社区居民与城市文明的融合,使他们尽快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当中。
(一)登峰街社区教育开展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进程正在加快推进,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
2008年,登峰街辖区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向广州市越秀区政府递交《开展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议,时任越秀区区委书记、现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同志在建议中批示:希望登峰街结合街道自身实际,充分整合发挥辖区资源,先试先行,创出一套有效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为此,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越秀区登峰街道办事处充分酝酿,以服务辖区居民为目的,合作开办社区教育项目。针对登峰街转制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外籍人士聚居的特点,开展分类分层的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现代教育服务,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全市首创的“外国人士旅穗知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0年4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登峰街道办事处创建“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将高职教育和现代教育服务业进行有机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就在家门口”的贴身社区教育服务。
2010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确认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广州市越秀区现代教育服务产业园”,为登峰街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登峰街社区教育的主要类型
从2008年至今,登峰街社区教育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通过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根据广州市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和登峰街的街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创建了颇具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
1.开展旅穗知识培训,引导外籍人士文明经商
登峰街是非洲裔外籍人口大量聚居的地区,目前有来自83个国家的近5000人次外国人在此登记居住,由于存在着原住民认同障碍和种族相处问题,给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如果处理失当,将是一个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甚至引发政治层面的问题。为了能让登峰辖区的外国商人尽快掌握我国的法律知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引导他们遵守中国法律、文明经商,我们采用Flash动画的表现手法开展旅穗知识培训;同时,组织外籍人士的小孩开展语言和计算机强化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区。
2.开展职业岗位与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区居民就业竞争力
登峰街有外来务工人员约6万人,户籍人口中不少是“村转居”的市民、下岗失业工人和新成长的劳动力,提高此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是社区教育的重点。因此,社区教育学院依托已有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将职业岗位与技能培训列入社区教育的重要范畴。同时,依托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平台,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开展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培训,给力“幸福广州”
城市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对促进广州成为“首善之区”意义甚为重大。为此,社区教育学院为辖区的社区工作者开展“菜单式”培训,重点突出社会工作理念、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保障社会工作人才为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
4.开展市民教育培训,促进都市化进程
市民教育包括提高居民政治思想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公民教育;普及保健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休闲教育、理财教育、老人康乐教育;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少儿艺术培训、课外文化教育;外来人员的文化、法制和融入社区教育等。
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吸引不同类别的居民群体参与,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推动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比较中融合发展,引导转制居民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区的生活方式,真正融入到城市社区中去。 三、转制社区开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终身教育平台
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是开展社区教育与服务的关键。转制社区所在的政府部门应联合合作的教育机构成立社区教育服务指导机构,组成社区教育的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实施共同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联系会议制度、督导检查制度等,并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编制社区教育与服务发展规划,对社区教育项目的执行和实施进行监控、评估和指导。建立并完善“学校指导、街道各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使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居民受益终身的公共教育平台。
(二)建立长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保障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即使是转制社区,由于与中心城区关系密切,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些教育资源有显性的、隐性的,有物化的、非物化的,也有教育系统的和非教育系统的。开展社区教育,不仅要把社区内现有的教育资源运用起来,还要用足、用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因此,要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建立长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以制度保障教育资源公共性与公益性,促进教育资源的良性循环。如登峰街的社区教育依托“越秀区现代教育服务产业园”和“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开展,除充分利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将各类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如政府有关社区教育的政策、资金、项目、社会各类机构、经济组织的资源等)进行高效、合理的整合,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开展。
(三)建立社区教育与社会服务需求主动适应的机制,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社区教育需求包括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和社区居民需求,而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由于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更显多样化。因此,转制社区的教育与服务应与社区教育需求相挂钩,建立与社区内政府机构、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机制,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与服务需求的调研、分析,全面、及时、真实掌握社区教育的需求信息,开发、设计与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和社区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的社区培训项目,更好地满足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如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根据城中村“富二代”存在的“公民意识淡漠、人文素质欠缺、管理素质堪忧、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史教育、个人素质教育、创业守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训”,又如针对非洲裔外籍人口的“外籍人士旅穗知识培训”等,受到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欢迎。
(四)建立成本补偿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教育是公益性的,不能把它引导到营利的、市场化的轨道上来。但社区教育不是免费教育、无偿教育,要建立多渠道筹集社区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采用“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筹集社区教育经费,保证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社区居民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内容,不同的需求资源,都要分别制订政策,加以规范,既不能乱收费,也不能全免费;对于部分居民的特殊或较高的需求,既要设法满足,又要适当收费。如儿童的艺术培训,是部分家长的较高需求,就要按章收费。又如转制社区的市民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社区居民的共性要求,更是当地政府的需求,这类培训就应该免费。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就是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为了加强管理”的原则,实行无偿使用和低偿使用相结合的方法向社区内的居民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对于成本较大的教育项目,只是根据运营成本收取相应的费用作成本补偿。
(五)探索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构建社区教育发展的立交桥
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教育,除了希望能够提升素质、掌握技能外,绝大多数的中青年居民还希望能够获得学历文凭,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社区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学历教育接轨,要建立学习成就认证制度,不论学员通过何种学习形式,只要通过考核取得课程学分,达到学历要求的则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只有这样,社区教育才会飞跃发展。
关键词:祉区教育;转制社区;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转制社区是我国政府为推进都市化进程对“城中村”及城市周边村镇进行改制的特殊产物,是具备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特点但又与城乡社区有所不同的特殊社区。在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实现体制形态、建设形态、经济形态和组织形态的都市化,更加突出的是要实现人的都市化,而实现人的都市化就必须从社区教育入手。以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社区教育的实践为例,探索加快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若干问题。
一、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社区基本情况
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位于越秀区东北部,面积4.98平方公里,管辖11个社区居委会和登峰、西坑两个城中村,城中村的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80%,共有人口10.5万(其中户籍人口4.5万、外来常住人口约6万人)。近3.5万套的相对廉价的“城中村”出租屋,吸引着大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也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居住和经商,已成为涉及83个国家的外国人特别是非洲、中东地区的外国人聚集区和聚居地,外国人最多时近5000人。
越秀区登峰街由“城中村”转制而来,社区居民素质相对偏低,再加上外来人员剧增、流动性强,非洲裔外籍人士多,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受教育程度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全国教育强区——越秀区”的教育发展极不相称。提高该街全体居民的文化综合素质,加快转制社区都市化进程,是当前摆在当地政府面前那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登峰街社区教育的实践形式
转制社区都市化关键在于人的都市化,实质上是转制社区居民的思想和行为融入城市文明。因此,转制社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包括街道),应该与辖区内的教育机构合作,整合辖区的教育资源,积极推动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社区居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礼仪等知识的教育和就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社区教育为切入口,改革陈规陋习,用先进的城市文化塑造社区居民(包括广大非户籍居民)的新观念、新思想,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家园意识”,加快转制社区居民与城市文明的融合,使他们尽快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当中。
(一)登峰街社区教育开展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进程正在加快推进,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的空间。
2008年,登峰街辖区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向广州市越秀区政府递交《开展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区》的建议,时任越秀区区委书记、现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同志在建议中批示:希望登峰街结合街道自身实际,充分整合发挥辖区资源,先试先行,创出一套有效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为此,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越秀区登峰街道办事处充分酝酿,以服务辖区居民为目的,合作开办社区教育项目。针对登峰街转制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外籍人士聚居的特点,开展分类分层的教育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现代教育服务,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全市首创的“外国人士旅穗知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0年4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登峰街道办事处创建“广州市越秀区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将高职教育和现代教育服务业进行有机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就在家门口”的贴身社区教育服务。
2010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确认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广州市越秀区现代教育服务产业园”,为登峰街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登峰街社区教育的主要类型
从2008年至今,登峰街社区教育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通过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根据广州市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和登峰街的街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创建了颇具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
1.开展旅穗知识培训,引导外籍人士文明经商
登峰街是非洲裔外籍人口大量聚居的地区,目前有来自83个国家的近5000人次外国人在此登记居住,由于存在着原住民认同障碍和种族相处问题,给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如果处理失当,将是一个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甚至引发政治层面的问题。为了能让登峰辖区的外国商人尽快掌握我国的法律知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引导他们遵守中国法律、文明经商,我们采用Flash动画的表现手法开展旅穗知识培训;同时,组织外籍人士的小孩开展语言和计算机强化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区。
2.开展职业岗位与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区居民就业竞争力
登峰街有外来务工人员约6万人,户籍人口中不少是“村转居”的市民、下岗失业工人和新成长的劳动力,提高此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是社区教育的重点。因此,社区教育学院依托已有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将职业岗位与技能培训列入社区教育的重要范畴。同时,依托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平台,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开展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培训,给力“幸福广州”
城市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对促进广州成为“首善之区”意义甚为重大。为此,社区教育学院为辖区的社区工作者开展“菜单式”培训,重点突出社会工作理念、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保障社会工作人才为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
4.开展市民教育培训,促进都市化进程
市民教育包括提高居民政治思想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公民教育;普及保健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休闲教育、理财教育、老人康乐教育;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少儿艺术培训、课外文化教育;外来人员的文化、法制和融入社区教育等。
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吸引不同类别的居民群体参与,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推动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比较中融合发展,引导转制居民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区的生活方式,真正融入到城市社区中去。 三、转制社区开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构建终身教育平台
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是开展社区教育与服务的关键。转制社区所在的政府部门应联合合作的教育机构成立社区教育服务指导机构,组成社区教育的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实施共同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联系会议制度、督导检查制度等,并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编制社区教育与服务发展规划,对社区教育项目的执行和实施进行监控、评估和指导。建立并完善“学校指导、街道各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使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居民受益终身的公共教育平台。
(二)建立长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保障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即使是转制社区,由于与中心城区关系密切,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些教育资源有显性的、隐性的,有物化的、非物化的,也有教育系统的和非教育系统的。开展社区教育,不仅要把社区内现有的教育资源运用起来,还要用足、用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因此,要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建立长效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以制度保障教育资源公共性与公益性,促进教育资源的良性循环。如登峰街的社区教育依托“越秀区现代教育服务产业园”和“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开展,除充分利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将各类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如政府有关社区教育的政策、资金、项目、社会各类机构、经济组织的资源等)进行高效、合理的整合,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的开展。
(三)建立社区教育与社会服务需求主动适应的机制,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社区教育需求包括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和社区居民需求,而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由于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更显多样化。因此,转制社区的教育与服务应与社区教育需求相挂钩,建立与社区内政府机构、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机制,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与服务需求的调研、分析,全面、及时、真实掌握社区教育的需求信息,开发、设计与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和社区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的社区培训项目,更好地满足政府和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如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根据城中村“富二代”存在的“公民意识淡漠、人文素质欠缺、管理素质堪忧、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史教育、个人素质教育、创业守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训”,又如针对非洲裔外籍人口的“外籍人士旅穗知识培训”等,受到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欢迎。
(四)建立成本补偿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教育是公益性的,不能把它引导到营利的、市场化的轨道上来。但社区教育不是免费教育、无偿教育,要建立多渠道筹集社区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采用“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筹集社区教育经费,保证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社区居民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内容,不同的需求资源,都要分别制订政策,加以规范,既不能乱收费,也不能全免费;对于部分居民的特殊或较高的需求,既要设法满足,又要适当收费。如儿童的艺术培训,是部分家长的较高需求,就要按章收费。又如转制社区的市民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社区居民的共性要求,更是当地政府的需求,这类培训就应该免费。登峰街社区教育学院就是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为了加强管理”的原则,实行无偿使用和低偿使用相结合的方法向社区内的居民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对于成本较大的教育项目,只是根据运营成本收取相应的费用作成本补偿。
(五)探索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构建社区教育发展的立交桥
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教育,除了希望能够提升素质、掌握技能外,绝大多数的中青年居民还希望能够获得学历文凭,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社区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学历教育接轨,要建立学习成就认证制度,不论学员通过何种学习形式,只要通过考核取得课程学分,达到学历要求的则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只有这样,社区教育才会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