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9 mg,Ⅱ组在Ⅰ组基础上+舒芬太尼3 μg,Ⅲ组在Ⅰ组基础上+舒芬太尼5 μg。所有患者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进行术后镇痛,镇痛泵药物配方:舒芬太尼0.1 mg+托烷司琼1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持续输注1 ml/h,PCIA单次剂量1.5 ml,锁定时间20 min,镇痛泵持续至术后24 h。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Bromage)分级,麻醉效果分级,术后2、4、6、12、24 h时VAS评分情况,首次自控的时间,24 h自控按压次数,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 h和4 h时VAS评分,Ⅰ组为(0.5±0.3)分和(3.2±0.6)分,Ⅱ组为0分和(2.3±0.3)分,Ⅲ组为0分和(2.1±0.4)分;Ⅱ组和Ⅲ组VAS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均<0.05);术后6 h和12 h时VAS评分,Ⅲ组为(2.3±0.5)分和(2.7±0.3)分,Ⅱ组为(3.3±0.5)和(3.4±0.6)分,Ⅲ组VAS评分均较Ⅱ组低(P均<0.05);余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Ⅱ组和Ⅲ组首次自控镇痛时间分别为(3.1±0.4)h、(5.9±0.8)h和(7.9±0.5)h;Ⅰ组、Ⅱ组和Ⅲ组24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分别为(24.1±5.3)次、(12.6±3.8)次和(6.4±1.4)次;Ⅰ组、Ⅱ组和Ⅲ组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分别为(59±11)ml、(35±8)ml和(26±6)ml;Ⅱ组和Ⅲ组首次自控镇痛的时间、24 h自控镇痛按压次数、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首次自控镇痛时间、24 h自控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用量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罗哌卡因9 mg复合舒芬太尼3 μg或5 μ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麻醉,可明显增强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并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用量,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多;复合舒芬太尼5 μg较3 μg术后镇痛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