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摒弃旧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在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材的分析研究和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课改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优化建议,以达到丰富地理教育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 教学策略
随着地理新课改的开展,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加入了不少学生活动,大多是解决问题为主,有少量的实验活动,但解决问题类的学生活动实际上和以往的课后练习题相差不大。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新课改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学生活动是完全不够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毕业会考难度不大,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应该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个性和特色,初中地理教师应发挥创新思维,把地理课堂变得愉快和高效。针对目前书本内容的有限性,我想在此提出一些丰富地理课堂的建议。
一、整合学生的经验,转化为有用的知识
根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统觉团”理论,“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其中这个观念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初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观察能力,但都是感性认识,散乱,并且没有目的性和逻辑性,地理教学重点就在于整合这些混沌的经验。地理教师可充分利用其生活经验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也就是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刺激其旧的经验,则能够帮助建立更完善的“统觉团”。
在实际应用当中,比如讲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时候,与其讲枯燥的物理学比热知识,不如唤醒学生暑假游泳的经验。中午太阳很毒辣的时候,光脚踩在泳池边的地面会觉得很烫,把脚伸进水中便会觉得凉快,这是因为地面升温快于水体;但傍晚时,泳池边的地面踩着不烫了,把脚伸进水中,水却是温热的,这是因为地面降温也要快于水体。借此可以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而陆地则相反,轻松讲述海洋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都要滞后于陆地,学生一听就懂,并且不容易忘记或者造成混淆。
当新知识与内部意识相和谐时,构建知识体系也就更为容易,善于利用经验的人,能更快速地解决问题。
二、生活即教育,把地理知识生活化
地理所学的是地球表面所有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总和。书中的知识点有限,但地理是无限的,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发散出无穷的地理知识。正因其广阔,我们便可以搜寻到更多的素材,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尽可能地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在实施方面,地理教师可以将一些国内热门综艺节目户外真人秀中的一些地理环境融入课堂。比如,2014年暑假热播的《爸爸去哪儿2》最后一站来到了太平洋上的大洋洲岛国新西兰,节目中出现的利用地热资源烹饪食物这个环节,非常有利于作为地理知识点讲授的案例。在讲授板块构造学说这部分内容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新西兰就刚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多火山,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与其只是直接讲授给学生,不如与他们所喜爱的电视节目联系起来。
另外,在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节中,介绍了世界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该沙漠位于智利北部,距中国非常遥远,同学们初次听到觉得十分陌生。但其实,阿塔卡马沙漠出现在热播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这一情节中,男主角都教授把星空的照片送给女主角的弟弟,并告诉他这是在阿塔卡马沙漠拍摄的,这是都教授在地球上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日照强、干燥、天空晴朗,到了夜晚,自己仿若置身于星空之中”是都教授对于阿塔卡马沙漠的评价。不少地理学家把阿塔卡马沙漠称为死亡之地,因为不管是南极还是北极,或是世界上另外的沙漠,你铲起一块土总能发现细菌,而这里什么都没有。把电视剧的情节和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容易注意和理解。
三、贯穿始终的德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具备了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二重性,在传授自然科学的同时,对学生品德方面加以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学科优势。
在八年级上期讲到自然资源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清楚意识到: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还要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节约各种资源,尽量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在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在我们国家才刚刚起步,对青少年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只要加以分类和改善利用,就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俗语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思索,唤起学生心中对于美好的追求。教师应当在不断获取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教学策略,使地理课堂更加愉快和高效。
参考文献
[1]蒋晓 赫尔巴特学派课程论评述.课程·教材·教法,1986,3。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 教学策略
随着地理新课改的开展,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加入了不少学生活动,大多是解决问题为主,有少量的实验活动,但解决问题类的学生活动实际上和以往的课后练习题相差不大。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新课改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学生活动是完全不够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毕业会考难度不大,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应该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个性和特色,初中地理教师应发挥创新思维,把地理课堂变得愉快和高效。针对目前书本内容的有限性,我想在此提出一些丰富地理课堂的建议。
一、整合学生的经验,转化为有用的知识
根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统觉团”理论,“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其中这个观念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初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观察能力,但都是感性认识,散乱,并且没有目的性和逻辑性,地理教学重点就在于整合这些混沌的经验。地理教师可充分利用其生活经验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也就是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刺激其旧的经验,则能够帮助建立更完善的“统觉团”。
在实际应用当中,比如讲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时候,与其讲枯燥的物理学比热知识,不如唤醒学生暑假游泳的经验。中午太阳很毒辣的时候,光脚踩在泳池边的地面会觉得很烫,把脚伸进水中便会觉得凉快,这是因为地面升温快于水体;但傍晚时,泳池边的地面踩着不烫了,把脚伸进水中,水却是温热的,这是因为地面降温也要快于水体。借此可以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而陆地则相反,轻松讲述海洋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都要滞后于陆地,学生一听就懂,并且不容易忘记或者造成混淆。
当新知识与内部意识相和谐时,构建知识体系也就更为容易,善于利用经验的人,能更快速地解决问题。
二、生活即教育,把地理知识生活化
地理所学的是地球表面所有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总和。书中的知识点有限,但地理是无限的,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发散出无穷的地理知识。正因其广阔,我们便可以搜寻到更多的素材,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尽可能地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在实施方面,地理教师可以将一些国内热门综艺节目户外真人秀中的一些地理环境融入课堂。比如,2014年暑假热播的《爸爸去哪儿2》最后一站来到了太平洋上的大洋洲岛国新西兰,节目中出现的利用地热资源烹饪食物这个环节,非常有利于作为地理知识点讲授的案例。在讲授板块构造学说这部分内容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新西兰就刚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多火山,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与其只是直接讲授给学生,不如与他们所喜爱的电视节目联系起来。
另外,在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节中,介绍了世界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该沙漠位于智利北部,距中国非常遥远,同学们初次听到觉得十分陌生。但其实,阿塔卡马沙漠出现在热播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这一情节中,男主角都教授把星空的照片送给女主角的弟弟,并告诉他这是在阿塔卡马沙漠拍摄的,这是都教授在地球上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日照强、干燥、天空晴朗,到了夜晚,自己仿若置身于星空之中”是都教授对于阿塔卡马沙漠的评价。不少地理学家把阿塔卡马沙漠称为死亡之地,因为不管是南极还是北极,或是世界上另外的沙漠,你铲起一块土总能发现细菌,而这里什么都没有。把电视剧的情节和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容易注意和理解。
三、贯穿始终的德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具备了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二重性,在传授自然科学的同时,对学生品德方面加以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学科优势。
在八年级上期讲到自然资源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清楚意识到: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还要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节约各种资源,尽量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在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在我们国家才刚刚起步,对青少年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推动国家的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只要加以分类和改善利用,就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美化环境。
俗语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思索,唤起学生心中对于美好的追求。教师应当在不断获取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教学策略,使地理课堂更加愉快和高效。
参考文献
[1]蒋晓 赫尔巴特学派课程论评述.课程·教材·教法,1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