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教育,提升其人文素养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人文素养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文教育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大量社会财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却也发现: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解决人类社会中的所有问题。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功利性追求和利用,极大地扭曲了人性,刺激了,人的贪欲和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种种危机。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与政治、经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逐步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有赖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在科学和人文的相互协同和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问题有赖于全民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道德意识,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地理科学是基础科学之一,人文地理是地理科学中发展最迅速、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分支。地理课程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可以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课程关注全球意识、人口道德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地理教育不仅仅追求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和使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取向和价值取向,使学生理顺科学、自然和人类的关系,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给社会、给自然多一份人文关怀。 二、加强人文教育的教学策略 1 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师要让地理教育充满生活气息,使地理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教师还应以人文的观点来审视教学,理解教学世界应是人的生活世界。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成过程。新课程要求地理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学生未来(开阔他们的视野,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需要)。
  2 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材中有大量的鲜活素材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的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学中利用一些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探险家,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魏格纳、罗伯特·弗肯·斯科特等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对科学努力探索的勇气,使其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立志成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人文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能力是健全人的心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它,作为整体的心理过程就将被破坏而失去平衡,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全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适应中学生逐步发展的审美需要。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以大自然的雄奇壮美震撼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学生的成长是学习、感受、实践的过程,认识美、发现美有利于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为学生呈现美与丑的鲜明对比有利于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纠恶向善、改造世界的健康情感。
  (3)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是全球化的问题。当今世界国际化趋势已涉及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环境、教育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各国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密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使其用全人类的大视角去认识人类拥有的各种资源。可通过中国和世界资源情况的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的资源概况和我们国家资源的利用情况。这样,在培养他们全球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其民族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成败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加强人文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备优秀的知识技能,还具备健全的精神修养,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miR-21的影响,探讨原花青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理念不仅是构建生活化教学的指导思想,还要求在实践层次上进行重大的课堂教学改革,即通过政治课堂教学,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生活渗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那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呢?高中政治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这一问题呢?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引领下,我国正逐步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依法治国成为我国不断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长时间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依法治国这个大方向的引领下,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显
无黏结预应力加筋土挡墙可以对填料施加主动约束。采用增大填料密度法建立该挡墙的缩尺模型试验,在非加筋区顶部施加荷载,分析在施工和加载阶段墙体的水平位移、墙顶沉降、预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不断上升,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一些消费热点。本文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消
对任何一项制度而言,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缺少哪一项都会致使这一制度无法存活。而且,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可能会成为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既要加强语言教学,又要强化文化教学。像中外各种节日,它们是一定历史文化的沉淀,对它们理解起来比较通俗易懂,便于大学生理解和学习。本文主要围绕"节
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的喷孔多采用锥形孔结构设计,而电解加工在锥形孔加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研究导通角对锥形孔电解加工精度的影响,建立了锥形孔振动进给电解加工数学模型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以学生的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一书的主体内容是余秋雨老师以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等部分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内容是中华文化史。本书重在探讨现代人对漫长的中华文化史的感悟,内容精彩纷呈而明白晓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被余秋雨老师上的历史课深深地震撼和吸引了。通读此书后,不由得有了一种想法:尝试着将由此书中汲取的灵感和启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一、教学安排——高坡滚石,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