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究不同外涂层对传感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光子晶体光纤(PCF)折射率传感结构,在光纤外表面镀有金属膜层。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了涂层材料分别为金、银、石墨烯和银+氧化锌时对传感性能的影响。数值研究表明:当结构参数相同时,在1.33~1.38折射率区间,涂层材料为石墨烯的传感结构的灵敏度较高,达7000 nm/RI U,涂层材料为金时灵敏度为5000 nm/RI U,
【机 构】
: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南京210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不同外涂层对传感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光子晶体光纤(PCF)折射率传感结构,在光纤外表面镀有金属膜层。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了涂层材料分别为金、银、石墨烯和银+氧化锌时对传感性能的影响。数值研究表明:当结构参数相同时,在1.33~1.38折射率区间,涂层材料为石墨烯的传感结构的灵敏度较高,达7000 nm/RI U,涂层材料为金时灵敏度为5000 nm/RI U,涂层材料为银和银+氧化锌时灵敏度都为4000 nm/RI U;在灵敏度拟合线性度方面,各涂层都具有较高线
其他文献
基于MOD10A2数据对2001-2020年川西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SCP)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周期变化趋势.2)2001-2020年来川西高原SCP整体呈缓慢减少的趋势.3)川西高原积雪覆盖频率(SCF)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SCF随海拔的增高而增长,且迎风坡和阴坡的SCF高于背风坡和阳坡.4)整体上,川西高原SCF与气温总体相关性为负、与降水总体相关性为正.气温对积雪覆盖频率变化的影响更显著.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系统梳理适用于黄河流域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防洪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律文件,发现黄河流域现行防洪法律制度存在下列问题:防洪理念未与时俱进、缺乏流域层面的防洪立法、防洪规划的地位不够高、法律规定落后于改革、相关法律术语缺乏统一界定.欲以法治确保黄河安澜,建议从5个方面完善黄河流域现行防洪法律制度:将人洪和谐相处的防洪理念写入法律;黄河立法中制定统帅全流域防洪法律制度的龙头规定;提升防洪规划的法律效力;修改与改革实践不一致的法律条文;统一若干防洪法律术语.
“绿色出行”的核心在于降低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在依赖机动车出行造成的各种城市交通和空气污染问题出现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居民绿色出行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西安市556份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西安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影响因素,构建解释性结构模型(ISM)探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Logistic回归来看,受教育程度、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关心、环境态度、经济成本对居民绿色出行行为与意愿的悖离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是否拥有小汽车、社会风气、时间成本对悖离有显著的
对口支援是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西藏240户脱贫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FCE-有序Logistic模型评价对口支援行为的减贫绩效,并分析影响减贫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脱贫户对对口支援行为的减贫绩效综合评价得分为4.120,居于中上水平,介于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其中主观福利指标的减贫绩效最佳,其次是生活质量,而就业指标的减贫绩效评价得分最低;2)文化程度、所在地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是否享受到对口援藏项目提供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是否享受到对口援藏项目提供的教育和医疗服
基于2017年甘肃、宁夏、陕西地区620份微观调研数据,利用Ⅳ-Heckman模型、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法,实证分析了参与培训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决策和采纳程度的影响,并检验了生态认知在参与培训与生态农业技术采纳决策和采纳程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结果表明:1)从采纳决策来看,63%的样本农户采纳了生态农业技术,但采纳程度较低.2)参与培训对生态农业技术采纳决策以及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采纳决策的促进作用更大,并对反映参与培训的特征变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培训频率对采纳决策和采纳效果具有显著
基于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站点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诊断四个等级正积温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比1990年前后时段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1961-2018年中国不同等级正积温与纬度和海拔呈负相关关系,总体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1990年后中国不同等级正积温明显增大.2)1961-2018年中国不同等级正积温主体以增加趋势为主,积温呈减少趋势的地区随着温度等级增加而增多,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地区.1990年后中国不同等级正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增大.3)196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对于实现农业结构顺畅调整具有一定意义.在扩大农户经营规模的同时,扩大地块规模也应是规模经营的重要内容.基于决策自由度和规模经济视角,利用江苏省18县3086个地块层面的调研数据,考察地块规模经营对农户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块规模扩大对农户农业结构调整有显著促进作用,不论加入村、县还是市虚拟变量来控制区域差异,所得结果始终稳健;在提高决策自由度方面,地块规模扩大会显著促进农户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在实现规模经济方面,地块规模扩大会显著提高种粮的规模效率.上述结果意味着促进地块规模经营
大学生是高校食物浪费的主要行为人,探究其减少食物浪费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规范激活理论(NAM)构建考虑大学生利他行为的避免食物浪费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Dematel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河南省11所高校1388份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减少食物浪费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个人规范正向影响参与意愿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女性相对于男性存在更多的食物浪费行为,城村户籍对于食物浪费行为无明显影响;结果意识作为整体系统中的关键变量中心度最高,结果意识的提升会对评价体系中其他变量产生积极影响.因此,
基于鄂皖冀3省1490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考察了技术感知、风险规避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技术感知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剖析了两者对不同代际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环境效益感知和风险规避程度较高,而经济效益感知和易用性感知较低;技术感知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其中经济效益感知是关键因素.风险规避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有显著负向影响,但经济效益感知和感知易用性能缓解风险规避对农户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技术感知、风险
促进农户亲环境意愿向行为的转化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基于干旱区611份农户调查问卷,采用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并运用Probit与ISM结合的模型分析农户亲环境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逻辑结构.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生态环境情感以及资源禀赋对其亲环境行为与意愿的悖离具有显著影响,且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层级结构发现,农户资金因素是造成其行为与意愿悖离的根源.对此,提出应重视农户情感诉求,激发其亲环境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