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12日,由民建中央、科技部、省政府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在蓉开幕。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纳斯达克、以色列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高层齐聚一堂,共同关注科技与金融结合之下的“西部机遇”。
为期三天的大会共促成109个项目成功对接,其中风险投资项目63个,投资金额达78.4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项目40个,金额64.2亿元人民币;银行授信项目6个,金额11.11亿元人民币。
会上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宣读了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批文,这标志着成都高新区正式登上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首航航班。
本届推进会的召开为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对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为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时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新一轮发展已近在眼前。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风险投资
四川有多少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是1325家,其中大型企业46家,中型企业394家,小型企业885家。虽然比之北京中关村25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四川难望其项背,但四川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居西部第一位。
造成落差的原因有很多。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西南片区经理许朝一针见血:缺乏金融支撑是最大的“瓶颈”。传统化解“瓶颈”的做法,是争取银行贷款。高新技术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加上很多企业缺乏足以支撑其获取大额融资的抵押物,这让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难以迈过资金短缺这道坎。
“引入风险投资,是这些企业度过创业期的最好选择。”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称,目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00来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曾得到风险投资支持。
“对于省内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引入更多省外乃至国外的风投机构,应是促进四川高新技术企业从创业期顺利走向成长期,以及上市扩张的重要选择。”专家认为,风投机构对于企业而言,就像是一个“养父”,他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急需的发展资金,还带来诸如企业管理水平、治理结构、拓展产品区域市场、引入更多战略合作者等增值“关照”。另外,由于某些风险投资机构通常同时对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进行投资,又可对同一产业链上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资源。
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而言,四川是风险投资的“后来者”。直到1999年,四川的首家风险投资机构才在成都萌芽。近几年来,风险投资在四川发展很快,已吸引省外创投机构落地成都119家,注册资金总规模达到85.7亿;80余家银行、保险、创投、交易所在成都设立了区域性总部。目前可投资于四川的风险资金规模达100多亿元,管理资金总规模达到300亿以上。
风险投资已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动力。它加速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促成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达,从而产生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和新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由于风险投资的推动,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已高达80%以上。“硅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高科技与风险投资的代名词。
独具特色的“梯形融资模式”
在实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方面,成都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高新区分管产业和金融的管委会副主任唐华表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以金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以金融服务提速产业发展”理念,专门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擔任组长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为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同融资工具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打造了将市场化运作和公益性目标有效结合的“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依托全资国有公司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服务格局,连续10年实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706亿元,财政收入216亿元,综合实力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名列第二。
成都高新区“梯形融资模式”包括企业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等环节,目前这一理论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成都高新区的金融实践,而且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破解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金融学博士汤继强介绍说,这种随中小企业发展而动态适配的政府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投资解决方案,不仅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了“融资路线图”,为各种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明确了参与方式,还界定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责任,政府应该也必须在促进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上下更大决心。
科技与金融“联姻”的春天
3月21日,管理着5亿美元资产的国际风投机构云月投资宣布完成对“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食品有限公司的控股性收购。
以5000万美元入股,约占60%的股份,云月投资成了这家公司的新控股股东。四川智强公司原有股东将继续持有公司约40%的股权,继续投入在核桃领域积累多年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云月投资则将利用其在资金、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增强“中国核桃粉大王”的可持续市场竞争力。
“中西部地区是一片沃土,拥有许多特色资源,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云月投资创始合伙人苏丹瑞认为,当前中国中西部地区企业估值偏低,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增长潜力并不比东部地区低。
避开竞争激烈、纷纷扰扰的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寻找商机,逐渐成了国际风投机构在中国的新投资策略。目前在东部地区资金密集,投资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起步略晚、市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对风投机构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利差和更多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案例在逐步上升。其中传统行业、能源化学、医疗健康、农林牧渔等中西部特色行业成为投资的热点。
2010年8月,国际投资巨头美国德太集团在重庆专门设立了中国西部成长基金,支持中国境内企业在西部的扩展及成长。该基金已于2012年2月完成首轮募资。另一家国际知名风投凯雷投资集团也向记者透露,集团也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积极拓展。
武汉华工创投副总经理岳蓉表示,中西部地区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的科技成果,值得投资。此外,在中西部地区有很多特别的中药种植和重要的加工企业,以及一些原料药企业,都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当然,除了项目资源和估值方面的优势外,中央给予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也是吸引风投机构竞相进入的闪光点。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西部大开发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随着三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会”的顺利召开,四川已成功搭建起西部金融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交流的平台,为优化四川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高新企业快速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四川而言,科技与金融“联姻”的春天已经来临。
为期三天的大会共促成109个项目成功对接,其中风险投资项目63个,投资金额达78.4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项目40个,金额64.2亿元人民币;银行授信项目6个,金额11.11亿元人民币。
会上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宣读了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批文,这标志着成都高新区正式登上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首航航班。
本届推进会的召开为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对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为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时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新一轮发展已近在眼前。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风险投资
四川有多少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是1325家,其中大型企业46家,中型企业394家,小型企业885家。虽然比之北京中关村25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四川难望其项背,但四川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居西部第一位。
造成落差的原因有很多。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西南片区经理许朝一针见血:缺乏金融支撑是最大的“瓶颈”。传统化解“瓶颈”的做法,是争取银行贷款。高新技术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加上很多企业缺乏足以支撑其获取大额融资的抵押物,这让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难以迈过资金短缺这道坎。
“引入风险投资,是这些企业度过创业期的最好选择。”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称,目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00来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曾得到风险投资支持。
“对于省内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引入更多省外乃至国外的风投机构,应是促进四川高新技术企业从创业期顺利走向成长期,以及上市扩张的重要选择。”专家认为,风投机构对于企业而言,就像是一个“养父”,他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急需的发展资金,还带来诸如企业管理水平、治理结构、拓展产品区域市场、引入更多战略合作者等增值“关照”。另外,由于某些风险投资机构通常同时对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进行投资,又可对同一产业链上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资源。
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而言,四川是风险投资的“后来者”。直到1999年,四川的首家风险投资机构才在成都萌芽。近几年来,风险投资在四川发展很快,已吸引省外创投机构落地成都119家,注册资金总规模达到85.7亿;80余家银行、保险、创投、交易所在成都设立了区域性总部。目前可投资于四川的风险资金规模达100多亿元,管理资金总规模达到300亿以上。
风险投资已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动力。它加速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促成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达,从而产生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和新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由于风险投资的推动,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已高达80%以上。“硅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高科技与风险投资的代名词。
独具特色的“梯形融资模式”
在实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方面,成都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高新区分管产业和金融的管委会副主任唐华表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以金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以金融服务提速产业发展”理念,专门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擔任组长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为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同融资工具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打造了将市场化运作和公益性目标有效结合的“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依托全资国有公司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服务格局,连续10年实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706亿元,财政收入216亿元,综合实力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名列第二。
成都高新区“梯形融资模式”包括企业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等环节,目前这一理论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成都高新区的金融实践,而且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破解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金融学博士汤继强介绍说,这种随中小企业发展而动态适配的政府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投资解决方案,不仅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了“融资路线图”,为各种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明确了参与方式,还界定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责任,政府应该也必须在促进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上下更大决心。
科技与金融“联姻”的春天
3月21日,管理着5亿美元资产的国际风投机构云月投资宣布完成对“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食品有限公司的控股性收购。
以5000万美元入股,约占60%的股份,云月投资成了这家公司的新控股股东。四川智强公司原有股东将继续持有公司约40%的股权,继续投入在核桃领域积累多年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云月投资则将利用其在资金、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增强“中国核桃粉大王”的可持续市场竞争力。
“中西部地区是一片沃土,拥有许多特色资源,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云月投资创始合伙人苏丹瑞认为,当前中国中西部地区企业估值偏低,随着当地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增长潜力并不比东部地区低。
避开竞争激烈、纷纷扰扰的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寻找商机,逐渐成了国际风投机构在中国的新投资策略。目前在东部地区资金密集,投资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起步略晚、市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对风投机构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利差和更多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案例在逐步上升。其中传统行业、能源化学、医疗健康、农林牧渔等中西部特色行业成为投资的热点。
2010年8月,国际投资巨头美国德太集团在重庆专门设立了中国西部成长基金,支持中国境内企业在西部的扩展及成长。该基金已于2012年2月完成首轮募资。另一家国际知名风投凯雷投资集团也向记者透露,集团也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积极拓展。
武汉华工创投副总经理岳蓉表示,中西部地区很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的科技成果,值得投资。此外,在中西部地区有很多特别的中药种植和重要的加工企业,以及一些原料药企业,都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当然,除了项目资源和估值方面的优势外,中央给予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也是吸引风投机构竞相进入的闪光点。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西部大开发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随着三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会”的顺利召开,四川已成功搭建起西部金融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交流的平台,为优化四川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高新企业快速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四川而言,科技与金融“联姻”的春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