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发展建设模式,为促进学科规范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分析归纳1994年7月至2016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发展建设特征,包括学科发展各阶段时间内病区设置地点、占地面积、床位数,医师和护士的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各年收治患者量、使用呼吸机比例、病死率,学科管理模式,培养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数、承担教学课时数,获得成果、承担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参加全国多中心研究、团队建设和个人荣誉称号等内容。
结果1994至2016年近22年来,本院ICU经历了学科起步阶段(1994年7月至2005年3月)、学科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4月至2015年12月)、学科加速发展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3个时间段。学科规模从与心胸外科合用一个开放式ICU单元6张床,发展到独立管理的6个封闭式ICU单元90张床;学科占地面积从建科初期的<300 m2发展到>7 000 m2,其中综合ICU 46张床,占地4 210 m2。1994至2016年,ICU医师从1人增至19人,专职护士从4人增至69人,高学历人才占比显著增加;床位数从6张增至46张,年收治人数从138例增至1 080例,使用呼吸机人数从24例增至1 057例;随着收治人数的增加和患者危重程度的增高,年病死率从6.52%增至13.36%。2011至2016年,患者转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值均>24.0分,转出时APACHE Ⅱ评分均值均<12.6分。1997至2016年共培养麻醉学危重症专业方向和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79人,承担教学390学时。2011至2016年共培养临床医学专业重症医学本科生250人,承担教学540学时。1994至2016年获得成果8项,承担项目22项,出版专著4本、参编6本,发表论文104篇,参加全国多中心研究8项,获得团队及个人荣誉多项。
结论ICU硬件建设是学科发展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软件建设是学科发展建设的灵魂和推动力,临床医疗、教学、科研运行指标反映了学科及医院的整体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