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抗美援朝纪录片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ian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延伸,融媒体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纪录片借助互联网的融合能力,利用视频网站、短视频APP等各种新型传播平台提升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为适应受众需求的转变,纪录片的创作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70周年。因此,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备受各界关注,央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仅继承了前作的主题精神,而且在前期宣传和后期影像制作方面不断提升,对于今后该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抗美援朝;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1 融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转变
  1.1 融媒体时代的概念
  融媒体指的是媒体融合,它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之后的产物,其中包含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由网络连接起来的各种媒介载体形态。融媒体去除了单一媒介载体的缺点,保留下各种媒介的优点,是一种新型媒体宣传理念。在融媒体环境下,各种已有的媒介载体在融合过程中并没有被淘汰,而是在保持自身形态的前提下发挥着各自的功能。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等新媒体设备的出现,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媒体的宣传渠道[1]。
  1.2 视听需求的转变
  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始終是围绕受众展开的,能否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将直接影响纪录片的收视率,这也成了衡量一部纪录片是否是优秀视听作品的标准之一。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视听需求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视觉角度上说,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及各种视频APP的普及,受众的视听需求更偏向于同时具备剧情感、高画质、色彩丰富、画面灵活、时长把握恰当等特点的纪录片。因此,早期以慢节奏的叙事抒情和压抑灰沉的画面为特点的抗美援朝纪录片已无法再次抓住受众的眼球。从听觉角度上说,早期抗美援朝纪录片中运用的音乐单一,起伏变化不够明显,营造的空间感不够,很难调动现代受众的情绪。所以只有将带有现代特色的背景音乐、音效、同期声融入创作中,才能营造一个立体化的音乐氛围。
  2 视听需求转变下抗美援朝纪录片的继承
  2.1 影像的继承与利用
  抗美援朝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创作题材中极为特殊的一种,是历史元素与战争元素结合的产物。所以,在相关纪录片的创作中,主创人员需要从先前的作品和素材中继承优质影像、主题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德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与理论家克拉考尔分析指出,电影展示的影像具有物质证据的作用,出现在证人席上有特别的效果。而抗美援朝题材的纪录片作为具有物质证据的影像,在创作过程中一定少不了对战场画面的真实记录。195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了一批新闻纪录电影人员与志愿军战士一同奔赴前线。特别是当时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派出了以徐肖兵为首的近百人的摄制团队,人员包括刘德源、石益民、苏中义等等[2]。作为第一批随同人民志愿军入朝的新闻摄制工作人员,他们运用摄像机从多角度详细记录了援朝战场上的多次重大战役,摄取了将近二万公尺的胶卷素材,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志愿军在朝鲜前线英勇作战的事迹。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保存下来。这些影像的清晰度是以往同类题材纪录片无法比拟的,直接展现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整部作品并未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其大量的实拍镜头造就的历史沉重感也是电视剧和书籍无法比拟的。
  真实的历史影像是抗美援朝纪录片创作的基础,对于今后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来说,如何利用好历史影像资料值得深思。随着朝鲜战争的远去,当年新闻纪录片工作者随军拍摄的影像素材都被束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从数量上看,最为重要的原始影像素材显然是有限的,再次使用已经被同类题材纪录片频繁使用过的素材会引发受众的审美疲劳。从质量上看,受电视制播水平的限制,早期摄像机只能利用胶卷或者磁带来录制黑白的视频素材,画面清晰度较差,无法满足现代纪录片追求影像高清化和彩色化的特点。同时,传统的胶片素材容易受到存储环境的影响,受潮或人为的破坏等因素会使得本就十分稀少的影像资料变得更加珍贵。近些年来,随着影像修复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运用黑白转彩色和画面高清化处理技术,将模糊、黑白的胶片素材进行数字像素化转换后,又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中的像素重新运算和着色,以获得具有现代影像特点的素材片段。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使得早期的胶片素材可以更好地存储下来,然后通过多种呈现形式再次运用到抗美援朝纪录片的创作中。
  2.2 主题精神和纪录片本质的继承
  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在1932至1934年间发表的《纪录片的第一原则》中明确指出,纪录片应该是“对真实素材作有创意的处理”,并且进一步作出解释,纪录片通常是泛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纪录影片,而“自然素材的使用”通常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这一般被认为可能是美国纪录片的一个经典的名词定义[3]。所以,对于纪录片来说,真实是创作的核心。在各种现代电视制播技术、传播平台、受众意识的加持下,依旧需要使抗美援朝纪录片保持真实的本质。
  抗美援朝题材作为中国纪录片众多创作题材中的一种,具有与生俱来的“主题先行”特点。回顾众多前作不难发现,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进行创作,无论节目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段,作品的主题都是展现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样如此,该片高度真实化地还原了朝鲜战场形势发展变化的全历程,深入讲述了党中央在紧要关头作出的艰难决策,志愿军部队挥师赴朝以及各次重大战役中涌现出的英雄等方面。节目以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发生的时间线为叙事主线,充分展现了毛主席与党中央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充分显示了志愿军军事指挥层的指挥艺术,充分传达了中朝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用鲜血凝成的伟大战斗友谊;也充分展示了志愿军指战员在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如何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所以,在今后的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特殊的主题精神和真实的本质特点是需要主创人员继承下去的。   3 融媒体环境下抗美援朝纪录片的发展
  3.1 全方位的宣传推广
  随着国内各种媒介渠道的深入融合,融媒体的理念已经在中国纪录片的市场传播以及推广中不断得到较为突出的展现。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在该系列纪录片正式播出之前,央视网就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了预告宣传,各大主流新闻网站也纷纷转载;央视新闻频道(CCTV-13)的《新聞直播间》节目也在第一时间预告宣传了该纪录片;《国家记忆》栏目通过入驻在微博、抖音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发布节目的视频预告。在这种近乎地毯式的预告宣传下,使用各种媒介终端的用户能随时随地浏览到有关该部纪录片播出的消息。所以,在播出前期,该片就预先圈定了一批对其感兴趣的受众。
  在纪录片播出阶段,除《国家记忆》等官方平台进行宣传外,微博、抖音、B站、腾讯视频等各大互联网媒体平台都通过转载消息、发布专栏、上传剪辑片段等方式,直接、间接地宣传了该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的音乐制作方——吾爱吾乐在微博平台公布了节目音乐的幕后花絮,从幕后的角度呈现节目制作的过程。央视网和央视新闻频道(CCTV-13)的《新闻直播间》作为宣传领域的“国家队”,也对本片进行了跟踪报道,持续输出有关本片内容的新闻消息,在每一集播出的前后时间发布相关的文字或视频消息,在总结上集内容的同时对下集内容进行预告。
  在该纪录片于央视CCTV-4《国家记忆》栏目首映结束后,央视独家移动视频终端央视频APP收录了该系列全20集纪录片。这一做法不仅延长了节目的生命周期,使节目获得持续的宣传效果,而且彻底打破时空限制,给未能赶上首映或想要再度欣赏的受众提供了观影渠道。同时央视频APP也开放了本片的评论区留言功能,供大家畅所欲言,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意识得到极大的尊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每集节目下方的评论区内都留有大量的观众评论,这不仅表明近年来受众素质有所提升,更体现了制作团队对节目质量的自信。由此可见,融媒体环境下的抗美援朝纪录片获得了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介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涵盖并延长了整个纪录片的生命周期。所以把握住当前的融媒体环境,对于提升今后抗美援朝纪录片创作的质量、延长该题材纪录片的生命力、影响力来说都十分重要。
  3.2 现代化的影像制作
  近年来融媒体环境也促进了现代电视制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使纪录片能够适应各种新型媒介平台的播出环境,纪录片的创作者在节目风格和影像制作上进行不断的尝试,使作品在画面呈现方面更加艺术化,受众面也更加广泛,特别是受到众多年轻人的欢迎。
  以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在节目风格上,该片引入电视剧的情节安排,在片中设置大量悬念,并在之后的内容中一一解答,环环相扣[4]。《坚守上甘岭》一集中,开头就运用倒叙的方式讲述国庆阅兵时出现的一面布有381个弹孔的战旗,引发受众疑问——“为什么战旗上会有这么多的弹孔”“这面战旗是从何而来的”。接着画面一转,一张印有那面战旗的照片出现,通过将照片分切使用,使得照片上的战旗飘扬起来。二维平面化的照片瞬间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效果,这在现代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中已经频繁出现……正是这些影视特效的运用,提升了纪录片现代化的节目风格。
  在影像画面上,全片采用高清画质,镜头运动十分流畅,在画面时长上刷新了受众对于该题材纪录片的惯性认知。每集30分钟的时长安排,使得节目在时长控制上做到了恰到好处,不仅缓解了视觉疲劳,更让受众意犹未尽,产生忍不住观看下一集的冲动。整部作品中大量的动画CG、三维模型地图的运用,不仅使节目的画面种类更具有丰富感,而且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地理位置通过地图、模型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了受众对朝鲜战争中各战场态势的认知。特别是在人物采访部分,主创人员充分掌握了镜头与光线的特点,利用大光圈镜头增强画面背景虚化效果的同时又运用光线将主体人物更加立体饱满地呈现出来。暖色调的整体氛围让被采访的老兵们容光焕发,这些技巧的使用令本来单一的采访部分画面更加精致,改变了以往该题材纪录片中采访画面生硬单调的特点。
  在声音的运用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配乐部分享受到了电影级别的制作待遇,大量逼真的音效营造出真实的战场氛围。枪声、炮弹声、冲杀声相互交织,使受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由吾爱吾乐音乐创作团队为其量身定制的背景音乐——《热血今朝》,配合着画面在每集的叙事高潮响起。在《坚守上甘岭》分集中,当画面解说词讲述到“战士牛保才用身体接通被炸断的电话线,保证部队通讯联络长达3分钟,直至壮烈牺牲”时,音乐突然响起,此时的画面定格在了牛保才的雕像上,雕像手中紧紧地攥着电话线的一头,而雕像的牙齿咬住了电话线的另一头,震撼人心的音乐配合着英雄弥留之际的影像,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4 结语
  融媒体环境下,抗美援朝纪录片的创作随着受众视听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节目的宣传推广深入各种移动终端。影像制作的现代化、节目风格的创新调整都在迎合大众的审美,特别是需要符合年轻一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但是无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抗美援朝题材的纪录片依旧需要坚守住“真实”的本质特征,继承好早期的历史影像素材,把握住抗美援朝题材的主题精神。创作抗美援朝纪录片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更重要的在于继承抗美援朝精神。时代在变,受众的视听需求也在变化,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抗美援朝纪录片,就应该继往开来,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晴.“融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1,4(07):38-39.
  [2] 贾选凝.硝烟下的影像——首部《抗美援朝》纪录片的幕后记忆[J].大众电影,2008(02):41.
  [3] 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43-47.
  [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集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引发热烈反响[J].中国广告,2020(12):83-84.
  作者简介:董书林(1997—),男,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围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一中心思想,对曲艺传承方式进行分析,将传统方式之下的曲艺传承与现代高等教育对曲艺教育传承的迭新进行对比,论述曲艺传承方式与时俱进的必要性,重点关注新时代高素质曲艺人才的培养方式,阐述国内高校曲艺教育的现状,明确指出高校曲艺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曲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
摘要:现代小品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能在丰富城市景观的同时,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以及风格特色。本文从探讨现代小品的内涵入手,从美术要素、艺术元素等方面分析小品的现代之美,结合现代小品的发展趋势总结出小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现代小品;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
摘要:《红海行动》作为近年来大获成功的典型国产战争电影,广受受众喜爱,而在之后的电影市场中,此類型的国产战争电影却难以获得成功。本文在品牌传播接受论的视角下,从多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指出其内容制作、品牌宣发、品牌运营的成功之处,并总结其模式,旨在为国产战争电影提供成功经验,为电影文创品牌提供成熟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红海行动》;国产战争电影;品牌传播接受论;文创品牌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
摘要:南京云锦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精髓所在。为弘扬、保护、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本文以南京云锦为实验对象,旨在通过创新结合的方式,将传统的云锦及云锦纹样设计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云锦、了解云锦,让云锦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云锦特征的提取和创新,实现传统云锦与当下生活日用品的有机结合,丰富产品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传播和推广南京云锦艺术,旨在促进中
摘要:作为一部现象级的春节档喜剧电影,无论从口碑还是票房收益看,《你好,李焕英》无疑都是2021年春节档最大黑马和赢家。《你好,李焕英》在叙事策略上通过喜剧表达和双人穿越的反转架构,阐释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内核,以乐写哀,以情动人,为喜剧电影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你好,李焕英》;喜剧电影;叙事;亲情;穿越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摘要:信息时代,人们渴望快速获取信息,因此对获取信息时长的要求也更为严苛。在面对一个陌生的产品时,单凭纯文本叙述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文本内容通常包含大量专业术语,用户面对枯燥晦涩的文字时往往会产生苦恼。花费过多时间去了解产品说明也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信息可视化将大量烦冗的信息整合,将信息转化成视觉语言,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获取信息。产品说明书是产品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桥梁,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摘要:新媒体视域下,媒体融合的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县级融媒体在搭建新媒体平台后,逐渐变成主流舆论中心、综合信息枢纽和政府服务平台。其中,长兴传媒集团作为全国首家全媒体传媒集团,自成立起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遵循中央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9年多的探索改革后,成为全国县级融媒体的典范。“长兴模式”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其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长兴融媒体建设的历史沿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