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查显示,当前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对“三个倡导”内容的认可度较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学校教育和各地开展的评选、学习“好人”、“模范”活动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需要深度凝练具有普遍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核心价值理念传播;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实效性对策;发挥党政机关干部群体的引领作用;拓展生活实践活动等路径方法以促进体验认同;学习借鉴国外价值观建设经验;用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 认同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1.00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倡导”,诠释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本质的价值理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导价值。社会成员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的基本前提,客观考察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现状,有助于我们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的实效性。为此课题组采用抽样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苏、闽、鲁、皖、京、晋、桂、滇、藏等九省、市、自治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62份,调查对象涵盖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教育以外事业单位职工、各级国企负责人、企业员工、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农民、学生、军人等群体。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来看,兼顾到18岁以下(中学生)、18~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到60岁以及60岁以上各年龄段的公民。在被调查者中,“大学(本专科)”学历的占了47.77%,“中学或中专”毕业的占40.84%,“研究生”占3.29%。从民族分布看,少数民族918人,汉族4034人,两者比例约为1:4。在政治面貌上,共青团员为49.38%,中共党员为16.67%,无党派群众为29.08%,民主党派为0.86%。在选取调查样本时,我们还尽可能考虑到了中、东、西部不同经济状况地区等因素,同时也考虑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我们又选取上述省市宣传部门、文明办、学校、企业等单位进行了访谈,以求更为真实地了解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呈良好态势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包括要使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而且还需融入广大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其工作、生活的价值指向。调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取得了较好成效,社会成员基本认同度较高。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成效日益提高。对于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显示,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了解的占41.69%,通过报纸杂志渠道了解的占30.29%,通过所在单位的宣传、会议、培训等渠道了解的占26.05%。电视、报刊尤其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使用,使传播速度更快,人们的关注和知晓途径更为便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广大社会成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是推动价值观传播、认同的前提。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度较高。在问及“对中央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时,选择“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要全民推进”的占82.42%,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与普通大众无关”的占14.25%,认为“没有必要”的仅占2.25%。在被进一步问及“您认为在普通大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有必要”时,44.99%认为“非常有必要”,45.23%认为“有必要”,两项合起来竟高达90.22%,只有5.66%认为“没必要”和“完全没必要”,还有4.12%的人“说不清”。对于“所在单位或地方是否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时,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或地方“比较重视”(41.06%)和“非常重视”(32.66%),认为“不太重视”“不重视”的分别为15.33%和5.26%,另有5.46%的人“说不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总体良好。认知是认同和践行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本次调查重点了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知晓程度。对于“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调查表明,61.49%的人认为“非常必要”,29.91%的人认为“有必要”,选择“说不清楚”的为6.28%,否认的只有2.32%。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情况”,调查发现“很了解”的占19.33%,“基本了解”的占55.00%,“仅听说过”的占19.44%,“不清楚”的占6.24%。可见大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本的认知。此外,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高达94.69%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其中62.03%的人表示“非常赞同”,32.66%的人“基本赞同”),而“不赞同”和“说不清楚”的仅占5.31%,表明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予以充分肯定。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一坚实的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便是空中楼阁。调查中我们设计了“您对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如何”的相关问题,结果发现,“充满信心”(44.0%)和“较有信心”(43.22%)的达到87.22%,“说不清楚”的占7.13%,只有5.65%的人表示“没有信心”。这表明广大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较为坚定,这使得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具有了相应的思想基础。 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认可度较高。调查发现,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认同度较高,其中“很认同”的人占47.45%,“一般认同”的人占41.64%,“不认同”和“说不清楚”的人分别占3.29%和7.62%。总体看来,大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内容具有基本的认知。
为了了解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认同度,我们设计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词组您最认可哪6个词”的问题,结果发现,人们认可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民主”(12.06%)、“法治”(9.94%)、“平等”(9.73%)、“文明”(9.69%)、“富强”(9.61%)、“和谐”(9.42%)、“公正”(8.81%)、“爱国”(8.38%)、“自由”(7.92%)、“诚信”(7.82%)、“敬业”(3.99%)、“友善”(3.26%)。其中认可度最高的6个主题词分别是“民主”“法治”“平等”“文明”“富强”“和谐”,这6个词都是党和政府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的内容,这些价值理念承载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和各地开展的评选、学习“好人”“模范”活动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在调查中发现,各级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仍然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学校思想政治课融入价值观教育作用显著。其中认为作用“非常大”的占35.36%,认为作用“较大”的占29.97%,认为作用“一般”的占26.75%,而认为“基本没有”和“说不清”的才分别占到4.34%和3.57%。
另外,调查显示,近年来各地开展的评选、学习“好人”“模范”活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您认为各地开展的‘最美现象’‘道德课堂’‘好人建设’评选模范典型等活动,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吗”这一问题,认为能够有效推进的占到大多数,为65.36%,“不知道”的占23.30%,认为不能有效推进的只有11.26%。这与我们近年来各地通过道德建设推进价值观建设的研究结果相一致。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中的突出问题
民众对于进一步概括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迫切。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这种概括固然内容丰富,但在表述上却难于记诵,且已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认知,本次调查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调查显示,民众对“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能完全记住的只有22.14%。在被进一步问及“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目前24字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基础上,继续深度凝练言简意赅、易记易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28.3%的人认为“非常必要”,45.4%的人认为“必要”,两者总数达到了73.7%。
如何进一步概括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界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尽管争议很大,但价值观表述方案应有广泛的群众认同基础应该是一种共识。正如习近平所说:“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②对于如何力争主题词表述的“最大公约数”?当问及“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形式应该符合如下要求”时,选择“言简意赅”的占28.28%,“易记易诵”的占25.82%,“便于传诵”的占27.59%,“生动鲜明”的占17.57%。如果虑及前三项都有言约义丰、便于传播的重合度,则比例超过80%多。这反映出从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便于记诵、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或概述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对党政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更高的期待。从上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据可以看出,“党政机关干部”被认定为重点群体。另外的数据同样显示这一点。对于“您认为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选择“缺乏实际有效措施”的占20.85%,“政府引导宣传不到位”的占8.64%,“领导干部带头不够”的占12.49%,“社会变革中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占17.71%,这些涉及领导责任和干部自身的因素占了近六成以上。填写“其他因素”的被调查对象和被访谈者认为领导干部不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多达82.50%。总的来说,在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上,相关部门、单位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与民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民众普遍认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负起责任,广大干部应该自觉带头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组还特别关注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的看法,其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对于“所在单位或地方是否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虽然有73.72%的人认为所在单位和地方“重视”,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调查表明,29.37%的人认为“虽然都很重视,但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26.64%的人认为“各级都很重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13.90%的人认为“中央重视,下面不太重视”,而认为“各级都很重视,措施也很得力”、“各级都很重视,效果也令人满意”的,分别只有9.70%和14.36%。这表明,虽然党中央极力倡导,但相关部门、单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方法,这都影响了有效传播、认同的效果。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大众认同的对策探讨
着力推进价值观传播和大众认同,需要总结经验巩固现有成果,同时改进问题,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使之真正能入耳入心,成为广大社会成员自觉指导工作、生活和理想追求的价值导向。 第一,深度凝练具有普遍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价值观能否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普及的力度。如上所述,现有的“三个倡导”表述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主题词太多民众不易记诵,也难以更好地传播和践行,我们对此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掌握程度进行的调查显示,社会成员中能完全记住的只有22.14%,其中各级机关公务员能完全记住的只有42.98%,最该了解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者”群体仅为40.51%,在校大中学生才23.50%,企业员工和农民更低,分别为14.86%和8.73%。再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概括,选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正确项的仅占45.33%,而选择“爱国、奉献、团结、进取”和“仁爱、厚德、笃行、求实”两个不正确选项者(49.71%),加上“不知道”者(4.96%)则达到54.67%。无法记住何以遵循?这就需要进一步凝练、概括,最终形成言简意赅、内容精炼、便于记循和传播的核心价值观表述语,以利于更好促进其传播和大众认同。
第二,采取有效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宣传教育是认同的基础。对“您认为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传播的手段有哪些”的问题,调查显示,认为“电视、广播宣传”的占25.59%,“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占22.29%,“影视剧等文化产品渗透”的占20.94%,“报刊与广告宣传”的占16.07%,“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占14.67%。可见,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及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其积极传播价值观建设正能量。
拓宽渠道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外有效传播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且有利于澄清一些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误解。“您认为哪些渠道更有利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国外传播”的调查显示,“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学术机构的对外文化交流”占20.0%,“教育文化机构宣传(如孔子学院)”占17.32%,“输出影视等文化产品”占15.65%,“互联网、数字报刊等新媒体”占15.23%,“政府官员出访演讲”占12.03%,“面向国外的电视广播”占11.56%,“举办国际性文体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占7.67%。显而易见,对外文化交流、国际性文体活动、输出影视文化产品、教育文化机构宣传、互联网等立体媒体更有利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国外传播。为此,应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媒体工作人员从业素质,以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第三,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价值观建设并采取实效性对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③目前政府工作重点、建设措施、资金投入多侧重于经济发展,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和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针对缺乏实际有效措施、实效性不够等短板或弱项,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和责任,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群众需要、群众生活的结合点,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第四,发挥党政机关干部群体的引领作用。此次调查表明,党政机关干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除了上述数据外,在被问及“您认为如何才能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时,被调查者中有26.45%的人将“党的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发挥引领作用”排在第一位,另有19.13%的人强调要“解决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声誉的社会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等问题”,这也涉及干部群体。考虑到选项分散,强调党政干部群体在价值观建设中引领作用的比例已经很高。当被问到“您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是什么”的时候,选择最多的也是“党政机关干部”(26.11%),以及“青少年学生”(27.35%)。数据表明,党政机关干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引领者,是感染和带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④发挥干部、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于促进群众认同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党政干部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努力践行者和典型示范者。
第五,拓展生活实践活动等路径方法以促进体验认同。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习近平也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前文已指出,本此调查充分证实贴近生活实践、开展道德建设等群众性活动,是价值观教育卓有成效的途径。民众对于“开展哪种活动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一问题,选择比较多的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18.82%),“加强道德建设”(14.49%),开展“评选和学习道德模范”活动(13.05%),“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11.66%)等。在被问及“您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四种途径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1.11%)、“加强社会环境建设”(20.88%)、“动员全社会参与”(20.46%)和“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18.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论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郁的文化形态,需要融入群众生活实际,创新价值观实践活动思路,丰富活动载体,探索教育渗透的有效路径和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体认、感悟,促进融入、增强认知认同。
第六,学习借鉴国外价值观建设经验。任何国家和社会都需要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民众达成基本价值共识。在被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83.08%的人认为应当相互吸收和借鉴,6.89%的人对这个问题说不清,6.12%的人认为两者互不相干,而只有3.91%的人认为两者是互相对立的。这说明社会成员能以开放的胸襟,认识两种社会形态的现代化大生产基础,赞同代表人类文明进步追求的价值理念可以彼此借鉴,明确了“自由”“民主”“平等”等并非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专利。对于发达国家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的经验,我们在系统研究并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外核心价值观八种成效显著的传播途径,被调查者认为值得我们借鉴最多的几项是“媒体宣传”“政府主导的推广”“执政党大力提倡”“影视等文化产品渗透”。反映了我国民众对这些做法的认可,可以参考借鉴来为我们价值观建设所用。
第七,用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法律和制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指出的那样,“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在被问及“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无必要写入我国宪法”时,民众对此表示了高度认可。认为“非常有必要”(38.39%)和“较为必要”(39.28%)的高达77.67%,认为“不太必要”(12.10%)和“没有必要”(3.53%)的仅为15.63%,另有6.71%的人表示“说不清楚”。另据我们对一些省市县宣传部社宣处、精神文明委办公室的访谈,也普遍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因此,在各方面政策、制度制订与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用法律、制度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是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遏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与传播、认同对策研究”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4AKS018、2015SJB378)
注释
参见陈延斌、田旭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基于近年来地方道德建设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4期。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二版。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一版。
《论语·子路》。
责 编∕马冰莹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1.00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倡导”,诠释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本质的价值理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导价值。社会成员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的基本前提,客观考察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现状,有助于我们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的实效性。为此课题组采用抽样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苏、闽、鲁、皖、京、晋、桂、滇、藏等九省、市、自治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62份,调查对象涵盖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教育以外事业单位职工、各级国企负责人、企业员工、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农民、学生、军人等群体。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来看,兼顾到18岁以下(中学生)、18~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到60岁以及60岁以上各年龄段的公民。在被调查者中,“大学(本专科)”学历的占了47.77%,“中学或中专”毕业的占40.84%,“研究生”占3.29%。从民族分布看,少数民族918人,汉族4034人,两者比例约为1:4。在政治面貌上,共青团员为49.38%,中共党员为16.67%,无党派群众为29.08%,民主党派为0.86%。在选取调查样本时,我们还尽可能考虑到了中、东、西部不同经济状况地区等因素,同时也考虑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我们又选取上述省市宣传部门、文明办、学校、企业等单位进行了访谈,以求更为真实地了解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呈良好态势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包括要使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而且还需融入广大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其工作、生活的价值指向。调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取得了较好成效,社会成员基本认同度较高。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成效日益提高。对于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显示,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了解的占41.69%,通过报纸杂志渠道了解的占30.29%,通过所在单位的宣传、会议、培训等渠道了解的占26.05%。电视、报刊尤其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使用,使传播速度更快,人们的关注和知晓途径更为便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广大社会成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是推动价值观传播、认同的前提。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度较高。在问及“对中央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时,选择“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要全民推进”的占82.42%,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与普通大众无关”的占14.25%,认为“没有必要”的仅占2.25%。在被进一步问及“您认为在普通大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有必要”时,44.99%认为“非常有必要”,45.23%认为“有必要”,两项合起来竟高达90.22%,只有5.66%认为“没必要”和“完全没必要”,还有4.12%的人“说不清”。对于“所在单位或地方是否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时,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或地方“比较重视”(41.06%)和“非常重视”(32.66%),认为“不太重视”“不重视”的分别为15.33%和5.26%,另有5.46%的人“说不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总体良好。认知是认同和践行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本次调查重点了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知晓程度。对于“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调查表明,61.49%的人认为“非常必要”,29.91%的人认为“有必要”,选择“说不清楚”的为6.28%,否认的只有2.32%。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情况”,调查发现“很了解”的占19.33%,“基本了解”的占55.00%,“仅听说过”的占19.44%,“不清楚”的占6.24%。可见大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本的认知。此外,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高达94.69%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其中62.03%的人表示“非常赞同”,32.66%的人“基本赞同”),而“不赞同”和“说不清楚”的仅占5.31%,表明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予以充分肯定。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没有这一坚实的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便是空中楼阁。调查中我们设计了“您对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如何”的相关问题,结果发现,“充满信心”(44.0%)和“较有信心”(43.22%)的达到87.22%,“说不清楚”的占7.13%,只有5.65%的人表示“没有信心”。这表明广大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较为坚定,这使得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具有了相应的思想基础。 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认可度较高。调查发现,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认同度较高,其中“很认同”的人占47.45%,“一般认同”的人占41.64%,“不认同”和“说不清楚”的人分别占3.29%和7.62%。总体看来,大部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内容具有基本的认知。
为了了解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认同度,我们设计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词组您最认可哪6个词”的问题,结果发现,人们认可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民主”(12.06%)、“法治”(9.94%)、“平等”(9.73%)、“文明”(9.69%)、“富强”(9.61%)、“和谐”(9.42%)、“公正”(8.81%)、“爱国”(8.38%)、“自由”(7.92%)、“诚信”(7.82%)、“敬业”(3.99%)、“友善”(3.26%)。其中认可度最高的6个主题词分别是“民主”“法治”“平等”“文明”“富强”“和谐”,这6个词都是党和政府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的内容,这些价值理念承载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和各地开展的评选、学习“好人”“模范”活动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在调查中发现,各级学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仍然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学校思想政治课融入价值观教育作用显著。其中认为作用“非常大”的占35.36%,认为作用“较大”的占29.97%,认为作用“一般”的占26.75%,而认为“基本没有”和“说不清”的才分别占到4.34%和3.57%。
另外,调查显示,近年来各地开展的评选、学习“好人”“模范”活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您认为各地开展的‘最美现象’‘道德课堂’‘好人建设’评选模范典型等活动,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吗”这一问题,认为能够有效推进的占到大多数,为65.36%,“不知道”的占23.30%,认为不能有效推进的只有11.26%。这与我们近年来各地通过道德建设推进价值观建设的研究结果相一致。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中的突出问题
民众对于进一步概括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迫切。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这种概括固然内容丰富,但在表述上却难于记诵,且已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认知,本次调查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调查显示,民众对“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能完全记住的只有22.14%。在被进一步问及“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目前24字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基础上,继续深度凝练言简意赅、易记易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28.3%的人认为“非常必要”,45.4%的人认为“必要”,两者总数达到了73.7%。
如何进一步概括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界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尽管争议很大,但价值观表述方案应有广泛的群众认同基础应该是一种共识。正如习近平所说:“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②对于如何力争主题词表述的“最大公约数”?当问及“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形式应该符合如下要求”时,选择“言简意赅”的占28.28%,“易记易诵”的占25.82%,“便于传诵”的占27.59%,“生动鲜明”的占17.57%。如果虑及前三项都有言约义丰、便于传播的重合度,则比例超过80%多。这反映出从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便于记诵、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或概述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对党政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更高的期待。从上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据可以看出,“党政机关干部”被认定为重点群体。另外的数据同样显示这一点。对于“您认为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选择“缺乏实际有效措施”的占20.85%,“政府引导宣传不到位”的占8.64%,“领导干部带头不够”的占12.49%,“社会变革中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占17.71%,这些涉及领导责任和干部自身的因素占了近六成以上。填写“其他因素”的被调查对象和被访谈者认为领导干部不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多达82.50%。总的来说,在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上,相关部门、单位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与民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民众普遍认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负起责任,广大干部应该自觉带头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组还特别关注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的看法,其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对于“所在单位或地方是否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虽然有73.72%的人认为所在单位和地方“重视”,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调查表明,29.37%的人认为“虽然都很重视,但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26.64%的人认为“各级都很重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13.90%的人认为“中央重视,下面不太重视”,而认为“各级都很重视,措施也很得力”、“各级都很重视,效果也令人满意”的,分别只有9.70%和14.36%。这表明,虽然党中央极力倡导,但相关部门、单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方法,这都影响了有效传播、认同的效果。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大众认同的对策探讨
着力推进价值观传播和大众认同,需要总结经验巩固现有成果,同时改进问题,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使之真正能入耳入心,成为广大社会成员自觉指导工作、生活和理想追求的价值导向。 第一,深度凝练具有普遍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价值观能否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普及的力度。如上所述,现有的“三个倡导”表述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主题词太多民众不易记诵,也难以更好地传播和践行,我们对此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掌握程度进行的调查显示,社会成员中能完全记住的只有22.14%,其中各级机关公务员能完全记住的只有42.98%,最该了解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者”群体仅为40.51%,在校大中学生才23.50%,企业员工和农民更低,分别为14.86%和8.73%。再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概括,选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正确项的仅占45.33%,而选择“爱国、奉献、团结、进取”和“仁爱、厚德、笃行、求实”两个不正确选项者(49.71%),加上“不知道”者(4.96%)则达到54.67%。无法记住何以遵循?这就需要进一步凝练、概括,最终形成言简意赅、内容精炼、便于记循和传播的核心价值观表述语,以利于更好促进其传播和大众认同。
第二,采取有效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传播。宣传教育是认同的基础。对“您认为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传播的手段有哪些”的问题,调查显示,认为“电视、广播宣传”的占25.59%,“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占22.29%,“影视剧等文化产品渗透”的占20.94%,“报刊与广告宣传”的占16.07%,“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占14.67%。可见,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及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其积极传播价值观建设正能量。
拓宽渠道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外有效传播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且有利于澄清一些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误解。“您认为哪些渠道更有利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国外传播”的调查显示,“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学术机构的对外文化交流”占20.0%,“教育文化机构宣传(如孔子学院)”占17.32%,“输出影视等文化产品”占15.65%,“互联网、数字报刊等新媒体”占15.23%,“政府官员出访演讲”占12.03%,“面向国外的电视广播”占11.56%,“举办国际性文体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占7.67%。显而易见,对外文化交流、国际性文体活动、输出影视文化产品、教育文化机构宣传、互联网等立体媒体更有利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国外传播。为此,应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媒体工作人员从业素质,以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第三,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价值观建设并采取实效性对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③目前政府工作重点、建设措施、资金投入多侧重于经济发展,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和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针对缺乏实际有效措施、实效性不够等短板或弱项,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和责任,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群众需要、群众生活的结合点,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第四,发挥党政机关干部群体的引领作用。此次调查表明,党政机关干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除了上述数据外,在被问及“您认为如何才能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时,被调查者中有26.45%的人将“党的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发挥引领作用”排在第一位,另有19.13%的人强调要“解决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声誉的社会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等问题”,这也涉及干部群体。考虑到选项分散,强调党政干部群体在价值观建设中引领作用的比例已经很高。当被问到“您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是什么”的时候,选择最多的也是“党政机关干部”(26.11%),以及“青少年学生”(27.35%)。数据表明,党政机关干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引领者,是感染和带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④发挥干部、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于促进群众认同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党政干部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努力践行者和典型示范者。
第五,拓展生活实践活动等路径方法以促进体验认同。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习近平也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前文已指出,本此调查充分证实贴近生活实践、开展道德建设等群众性活动,是价值观教育卓有成效的途径。民众对于“开展哪种活动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一问题,选择比较多的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18.82%),“加强道德建设”(14.49%),开展“评选和学习道德模范”活动(13.05%),“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11.66%)等。在被问及“您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四种途径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1.11%)、“加强社会环境建设”(20.88%)、“动员全社会参与”(20.46%)和“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18.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论性强、意识形态色彩浓郁的文化形态,需要融入群众生活实际,创新价值观实践活动思路,丰富活动载体,探索教育渗透的有效路径和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体认、感悟,促进融入、增强认知认同。
第六,学习借鉴国外价值观建设经验。任何国家和社会都需要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民众达成基本价值共识。在被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83.08%的人认为应当相互吸收和借鉴,6.89%的人对这个问题说不清,6.12%的人认为两者互不相干,而只有3.91%的人认为两者是互相对立的。这说明社会成员能以开放的胸襟,认识两种社会形态的现代化大生产基础,赞同代表人类文明进步追求的价值理念可以彼此借鉴,明确了“自由”“民主”“平等”等并非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专利。对于发达国家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的经验,我们在系统研究并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外核心价值观八种成效显著的传播途径,被调查者认为值得我们借鉴最多的几项是“媒体宣传”“政府主导的推广”“执政党大力提倡”“影视等文化产品渗透”。反映了我国民众对这些做法的认可,可以参考借鉴来为我们价值观建设所用。
第七,用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法律和制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指出的那样,“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在被问及“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无必要写入我国宪法”时,民众对此表示了高度认可。认为“非常有必要”(38.39%)和“较为必要”(39.28%)的高达77.67%,认为“不太必要”(12.10%)和“没有必要”(3.53%)的仅为15.63%,另有6.71%的人表示“说不清楚”。另据我们对一些省市县宣传部社宣处、精神文明委办公室的访谈,也普遍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因此,在各方面政策、制度制订与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用法律、制度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是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遏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与传播、认同对策研究”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4AKS018、2015SJB378)
注释
参见陈延斌、田旭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基于近年来地方道德建设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4期。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二版。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一版。
《论语·子路》。
责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