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拟建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深基坑采用土钉墙喷锚支护技术。论文介绍了土钉支护方案、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要求,最后对工程边坡进行监控测量。结果表明支护效果良好,确保了基坑边坡稳定,使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为相同或类似地质情况的工程支护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墙喷锚;支护;监控测量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拟建建筑物为中医院病房楼、门诊综合楼及地下车库,工程四周为耕地,其南侧距离最近的围墙大于20.0 m,大于2倍的基坑深度范围内无建筑物和管线,距市政管网较远,对周围建筑及其管网无影响。
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场地开挖的岩土上部表层为少量耕土,其下为第四系更新世冲洪积土层,根据其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主要分为6层,分别为①含少量姜石的可塑~硬塑状新近沉积粉质粘土层;②粉土;③细砂,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④粉土;⑤含小姜石硬塑状粉质粘土层;⑥含小姜石硬塑状粉质粘土层。施工区域内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因此不用考虑降水施工。
3 基坑支护方案
根据现场条件和结构设计文件要求,基坑实际深度为8.4 m,病房楼因地基处理需要,设置了0.2 m 厚褥垫层,故病房楼处基坑深为8.6 m。该深度范围内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土层名称 γ(KN/m3) c(kPa) Ф(°)
①新近沉积粉质粘土 19.9 23.9 15.6
②粉土 19.7 7.1 19.0
该工程为深基坑支护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周边允许超载为15kPa,为防止边坡塌方,保证安全作业,特对基坑边坡进行支护,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采用土钉墙喷锚支护方案进行支护。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为土钉横向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1.5m,倾角为15°,孔径110mm,土钉钢筋为C20HRB400,土钉共设4排,长度分别为7.0,6.5,5.5,6.0m,喷锚网选用A8@150×150钢筋网。病房楼段、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见表2。
表2 病房楼段、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基坑支护参数一览表
土钉道数 水平
间距
(m) 竖向
间距
(m) 入射角
(deg) 孔深(m) 孔径
(mm) 钢筋
(Ⅲ级) 钢筋长度(m) 钢筋直径(mm)
病房楼段 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 病房
楼段 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
1 1.5 1.5 15 8.7 8.7 110 HRB400 8.5 8.5 20
2 1.5 1.5 15 7.9 7.7 110 HRB400 7.7 7.5 20
3 1.5 1.5 15 8.0 7.9 110 HRB400 7.8 7.7 20
4 1.5 1.5 15 8.2 8.2 110 HRB400 8.0 8.0 20
5 1.5 1.5 15 9.7 10.7 110 HRB400 9.5 10.5 20
4 施工工艺流程
土钉主筋、网片制作→钻孔位置测量及布设→成孔→土钉主筋就位→绑扎、加固钢筋网→第一次压浆→二次补浆→喷射混凝土面层→覆盖养护
5 施工技术要求
1) 开挖修坡:基坑作业用挖掘机,开挖后人工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坡面虚土,保证基坑坡面平整度,并严格按设计坡度放坡。
按施工方案要求,分层分段开挖修坡,开挖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50 m,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2 m,具体每层开挖深度,根据各剖面土每层锚杆孔标高而定,严禁超挖。基坑一次开挖深度,需土方施工队伍与护坡施工配合,视边坡允许变形范围、自稳时间和施工流程相互衔接情况而定,地质条件好、含水量小、施工速度快,深度可大些,反之要小些。
2) 锚杆成孔:采用洛阳铲人工成孔,孔径为110 ㎜,竖向间距1.5 m,水平间距1.5 m,倾角为15°。成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在坡面定出孔位,允许误差±10 cm。成孔后进行检验和测量。孔径允许误差±5 mm;孔深允许误差±5 mm;孔倾角允许误差±1°;孔内碎土、杂质及泥浆清除干净;成孔后用编织物等将孔口临时堵塞。
3) 置筋:插入锚杆钢筋前要进行清孔检查,若孔中出现局部渗水或掉落松土立即处理。土钉钢筋置入前,要先在钢筋上安装对中定位支架,以保证钢筋处于孔位中心且注浆后其保护层不小于25 mm。支架沿钉长的间距为1.5 m。安装完毕后,随即检查孔内是否有碎石堵孔,若有立即清除。
4) 钢筋连接:钢筋网用细绑丝绑扎,锚杆钢筋和横向连接筋采用电焊机焊接。
5) 注浆:采用注浆泵常压孔底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见浆液流出孔外后再注下一个孔。注浆前要清除孔内杂物,注浆管随着注浆慢慢拔出,同时保证注浆管端头始终在注浆液内,注浆要连续进行,要饱满。随浆液慢慢渗入土层,孔口会出现缺浆现象,及时补浆,补浆在2小时后进行,补浆次数不少于2次。浆液要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对未注满孔,用1:1(重量比)水泥砂浆抹平。
6) 挂网喷面:坡面挂A8@150×150钢筋网,面层喷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不小于100 mm。喷面前要清理面层,埋好控制面层厚度的标志,喷面层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段内自下而上进行,段片之间,层与层之间做成45° 的斜面。
7) 该基坑工程工期正值雨季,雨期施工的原则:防排结合、以排为主、不积水、不倒灌,确保基坑、边坡稳定,主要采取了坑壁滞水处理和基坑排水措施。
坑壁滞水处理措施为在基坑上口四周600 cm宽砼硬化的同时,用塑料布压入在砼中,塑料布向基坑下铺设,覆盖整个基坑壁。基坑排水措施如下:沿基坑四周,在肥槽内开挖宽深均300 cm的排水沟,排水沟用水泥砂浆底并用卵石填充,排水沟内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直径1.0 m,深1.5 m,周边用混凝土实心砖围砌,内置直径0.3~0.4m无砂滤管,四周用碎石填充,内置Ø75的污水泵,每个集水井设一台水泵,一旦有积水,及时使用污水泵将其抽出到坑外,保证坑底没有积水。
6 基坑监测
1) 监测内容:围护体的位移及沉降;地表开裂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形; 基坑底部土体有无隆起,围护外侧土体有无下沉。
2) 监测点的设置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布置监测点;在土钉墙坡面上设置监测点;水平方向监测点间距不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竖向监测点布置在基坑的顶部,即地面下1.0 m处。
监测点、后视点、水准基点设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
沉降和位移监测点设在基坑边壁和基坑底部。
3)监测次数及方法
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水平位移监测预警值为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60 mm 或变化速率超过15 mm/d 或连续3d 的变化速率大于10 mm/d;竖向位移监测预警值为竖向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60 mm或变化速率超过8 mm/d 或连续3 d的变化速率大于6 mm/d)时,加大监测的频率。地下室底板完工后减少监测次数,地下室侧墙完工后停止监测。
位移观测用Et-02电子经纬仪,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精度为标准二等水准,采用闭合或附合路线观测方法。
7 结语
目前,基坑工程已经完工且进行了土方回填,从整个施工过程监测显示,施工结束后一个星期内最大水平位移量为15mm,最大竖向位移为12mm,远低于位移预警值,之后边坡趋于稳定,经过雨季连续的雨水洗刷,没有继续位移,使基础施工顺利进行,达到了支护的预期效果,同时为相同或类似地质情况的工程支护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葛雪华,毛怀东. 某高层公寓项目基坑支护技術[J]. 施工技术,2012,41(363):61-63
[2] 梁德初. 某深基坑工程综合支护技术[J]. 施工技术,2012,41(356):32-35
[3] 宋艳茹. 土钉支护技术在中国科学院中关村青年公寓工程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2011,40(353):96-98
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墙喷锚;支护;监控测量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拟建建筑物为中医院病房楼、门诊综合楼及地下车库,工程四周为耕地,其南侧距离最近的围墙大于20.0 m,大于2倍的基坑深度范围内无建筑物和管线,距市政管网较远,对周围建筑及其管网无影响。
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场地开挖的岩土上部表层为少量耕土,其下为第四系更新世冲洪积土层,根据其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主要分为6层,分别为①含少量姜石的可塑~硬塑状新近沉积粉质粘土层;②粉土;③细砂,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④粉土;⑤含小姜石硬塑状粉质粘土层;⑥含小姜石硬塑状粉质粘土层。施工区域内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因此不用考虑降水施工。
3 基坑支护方案
根据现场条件和结构设计文件要求,基坑实际深度为8.4 m,病房楼因地基处理需要,设置了0.2 m 厚褥垫层,故病房楼处基坑深为8.6 m。该深度范围内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土层名称 γ(KN/m3) c(kPa) Ф(°)
①新近沉积粉质粘土 19.9 23.9 15.6
②粉土 19.7 7.1 19.0
该工程为深基坑支护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周边允许超载为15kPa,为防止边坡塌方,保证安全作业,特对基坑边坡进行支护,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采用土钉墙喷锚支护方案进行支护。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为土钉横向间距与竖向间距均为1.5m,倾角为15°,孔径110mm,土钉钢筋为C20HRB400,土钉共设4排,长度分别为7.0,6.5,5.5,6.0m,喷锚网选用A8@150×150钢筋网。病房楼段、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见表2。
表2 病房楼段、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基坑支护参数一览表
土钉道数 水平
间距
(m) 竖向
间距
(m) 入射角
(deg) 孔深(m) 孔径
(mm) 钢筋
(Ⅲ级) 钢筋长度(m) 钢筋直径(mm)
病房楼段 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 病房
楼段 门诊楼及地下车库段
1 1.5 1.5 15 8.7 8.7 110 HRB400 8.5 8.5 20
2 1.5 1.5 15 7.9 7.7 110 HRB400 7.7 7.5 20
3 1.5 1.5 15 8.0 7.9 110 HRB400 7.8 7.7 20
4 1.5 1.5 15 8.2 8.2 110 HRB400 8.0 8.0 20
5 1.5 1.5 15 9.7 10.7 110 HRB400 9.5 10.5 20
4 施工工艺流程
土钉主筋、网片制作→钻孔位置测量及布设→成孔→土钉主筋就位→绑扎、加固钢筋网→第一次压浆→二次补浆→喷射混凝土面层→覆盖养护
5 施工技术要求
1) 开挖修坡:基坑作业用挖掘机,开挖后人工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坡面虚土,保证基坑坡面平整度,并严格按设计坡度放坡。
按施工方案要求,分层分段开挖修坡,开挖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50 m,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2 m,具体每层开挖深度,根据各剖面土每层锚杆孔标高而定,严禁超挖。基坑一次开挖深度,需土方施工队伍与护坡施工配合,视边坡允许变形范围、自稳时间和施工流程相互衔接情况而定,地质条件好、含水量小、施工速度快,深度可大些,反之要小些。
2) 锚杆成孔:采用洛阳铲人工成孔,孔径为110 ㎜,竖向间距1.5 m,水平间距1.5 m,倾角为15°。成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在坡面定出孔位,允许误差±10 cm。成孔后进行检验和测量。孔径允许误差±5 mm;孔深允许误差±5 mm;孔倾角允许误差±1°;孔内碎土、杂质及泥浆清除干净;成孔后用编织物等将孔口临时堵塞。
3) 置筋:插入锚杆钢筋前要进行清孔检查,若孔中出现局部渗水或掉落松土立即处理。土钉钢筋置入前,要先在钢筋上安装对中定位支架,以保证钢筋处于孔位中心且注浆后其保护层不小于25 mm。支架沿钉长的间距为1.5 m。安装完毕后,随即检查孔内是否有碎石堵孔,若有立即清除。
4) 钢筋连接:钢筋网用细绑丝绑扎,锚杆钢筋和横向连接筋采用电焊机焊接。
5) 注浆:采用注浆泵常压孔底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见浆液流出孔外后再注下一个孔。注浆前要清除孔内杂物,注浆管随着注浆慢慢拔出,同时保证注浆管端头始终在注浆液内,注浆要连续进行,要饱满。随浆液慢慢渗入土层,孔口会出现缺浆现象,及时补浆,补浆在2小时后进行,补浆次数不少于2次。浆液要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对未注满孔,用1:1(重量比)水泥砂浆抹平。
6) 挂网喷面:坡面挂A8@150×150钢筋网,面层喷射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不小于100 mm。喷面前要清理面层,埋好控制面层厚度的标志,喷面层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段内自下而上进行,段片之间,层与层之间做成45° 的斜面。
7) 该基坑工程工期正值雨季,雨期施工的原则:防排结合、以排为主、不积水、不倒灌,确保基坑、边坡稳定,主要采取了坑壁滞水处理和基坑排水措施。
坑壁滞水处理措施为在基坑上口四周600 cm宽砼硬化的同时,用塑料布压入在砼中,塑料布向基坑下铺设,覆盖整个基坑壁。基坑排水措施如下:沿基坑四周,在肥槽内开挖宽深均300 cm的排水沟,排水沟用水泥砂浆底并用卵石填充,排水沟内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直径1.0 m,深1.5 m,周边用混凝土实心砖围砌,内置直径0.3~0.4m无砂滤管,四周用碎石填充,内置Ø75的污水泵,每个集水井设一台水泵,一旦有积水,及时使用污水泵将其抽出到坑外,保证坑底没有积水。
6 基坑监测
1) 监测内容:围护体的位移及沉降;地表开裂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形; 基坑底部土体有无隆起,围护外侧土体有无下沉。
2) 监测点的设置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布置监测点;在土钉墙坡面上设置监测点;水平方向监测点间距不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少于3个,竖向监测点布置在基坑的顶部,即地面下1.0 m处。
监测点、后视点、水准基点设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
沉降和位移监测点设在基坑边壁和基坑底部。
3)监测次数及方法
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水平位移监测预警值为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60 mm 或变化速率超过15 mm/d 或连续3d 的变化速率大于10 mm/d;竖向位移监测预警值为竖向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60 mm或变化速率超过8 mm/d 或连续3 d的变化速率大于6 mm/d)时,加大监测的频率。地下室底板完工后减少监测次数,地下室侧墙完工后停止监测。
位移观测用Et-02电子经纬仪,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精度为标准二等水准,采用闭合或附合路线观测方法。
7 结语
目前,基坑工程已经完工且进行了土方回填,从整个施工过程监测显示,施工结束后一个星期内最大水平位移量为15mm,最大竖向位移为12mm,远低于位移预警值,之后边坡趋于稳定,经过雨季连续的雨水洗刷,没有继续位移,使基础施工顺利进行,达到了支护的预期效果,同时为相同或类似地质情况的工程支护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葛雪华,毛怀东. 某高层公寓项目基坑支护技術[J]. 施工技术,2012,41(363):61-63
[2] 梁德初. 某深基坑工程综合支护技术[J]. 施工技术,2012,41(356):32-35
[3] 宋艳茹. 土钉支护技术在中国科学院中关村青年公寓工程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2011,40(35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