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治力的构成与文化统治力解析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每时每刻都会面对企业存在的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管理者必须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否则,小而言之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大而言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而这些问题,可能是资金、技术、人事方面的,也可能是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企业文化方面的,但无论是哪个方面的问题,都属于企业管理的“统治力”问题。
  
  企业统治力的构成
  
  企业的统治力包括管理统治力、产品统治力和文化统治力。其中管理统治力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产品统治力主要是指对市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文化统治力则是企业文化的“内外兼修”。
  在企业统治力中,管理统治力是基础部分,产品统治力是延伸部分,文化统治力是到达部分。基础部分要夯实,基础不实会不堪一击,无数失败的企业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延伸部分要灵活,要不断推陈出新,否则就不会适应市场的变化,就会僵化失去活力;到达部分要有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让人身心俱爽。
  如果做一个比喻的话,可以把企业统治力比作一个人,那么管理统治力就是他的五脏六腑,产品统治力就是他的四肢,文化统治力就是他的头脑和灵魂。
  管理统治力包括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产品统治力包括产品质量、产品适用程度、产品先进程度;文化统治力包括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关度、认知度、融合度。
  三者的关系是逐步递进的关系,这种递进形成了企业统治力的“金字塔”,如图1所示。
  
  任何企业在进行各项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都是在搭建自己的“金字塔”,都在试图到达塔尖。不同的是,有的企业在搭建过程中,基础部分出现问题,有的企业延伸部分出现问题,有的企业到达部分出现问题。基础部分出现问题的,大都是管理统治力欠缺,这类企业的问题表现是在各项制度设计、各种内部事务管理、人事安排、员工积极性开发和调动上存在漏洞,不能够整合出生产力;延伸部分出现问题的,大都是产品统治力出现不足,这类企业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应用和营销管理及售后服务上,产品不能很到位地发挥出市场效能;到达部分出现问题,大都是由于企业的文化统治力提升不够、定位不准或附加值含量不足的缘故。只有那些把企业统治力的基础部分、延伸部分、到达部分都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才能够建得起、立得住、站得久,才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
  企业统治力的“金字塔”结构表明,建设企业统治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先内后外的原则,不能超越阶段和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把管理统治力奠定扎实,做好企业自己的“内部市场”,然后再向上发展到产品层次、文化层次。如果基础不稳,企业统治力的“金字塔”很难建起来,即使建起来也是“豆腐渣”工程,早晚都会垮塌。
  企业统治力的“金字塔”结构还表明,建设企业统治力必须基础部分要“做厚”,延伸部分要“做秀”,到达部分要“做就”。就如同建设楼房一样,所谓“做厚”就是要把基础做扎实,设计要合理,材料要货真价实,技术应用要到位。企业也一样,把基础“做厚”就是制度设计要合理,人才选用要得当,决策要正确及时,执行要迅速到位,管理上要没有“欠账”。建楼房的“做秀”,就是把房子建得美观实用。企业延伸部分的“做秀”也不是摆花架子,而是把产品从质量到先进性、美观性到实用性上、先手服务到市场占有率,都做得漂漂亮亮。建设楼房的“做就”就是最后的居住和享受。企业到达部分的“做就”就是提炼出理念和精神,使企业从物质层次升华到精神层次,通过理念和精神,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社会之间有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融通,共同拥有企业的荣誉和成就。
  
  企业文化统治力
  
  管理统治力、产品统治力和文化统治力,它们各有各的功能和作用。在此,只就企业文化统治力谈些浅见。
  文化统治力有三个层次,即企业文化的社会相关度,企业文化的社会认知度,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
  
  1.企业文化的社会相关度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准确地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对适合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所进行的自我定位。通过自我定位,赋予企业管理统治力、产品统治力以一种人文内涵,为企业增加附加值。社会文化是文化的总集合,企业文化是总集合的子集,是对社会文化个别价值点的选取(见图2)。
  
  在烟波浩淼的社会文化当中,企业只是选择也只能选择和自己理念相同或者近似精华的部分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撑点。所不同的是,有的企业选择的社会文化部分比较准确,比较适合自己的管理实际、产品实际、人文实际,从而对企业的管理统治力、产品统治力产生巨大的支持作用。有的企业选择的社会文化部分不适合企业实际,选取得不够准确,就会形成企业文化及文化统治力与管理统治力、产品统治力的“错位”。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管理统治力、产品统治力、文化统治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选择和定位准确,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的力矩会有助于企业、市场、社会之间的平衡,如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就会破坏或有损于企业、市场、社会之间的平衡(见图3)。
  在图示中我们看到,管理统治力、产品统治力、文化统治力三者形成了平衡企业、市场与社会的力矩。管理统治力作用于企业,文化统治力作用于社会(当然也作用于企业),产品统治力作用于市场。有多大的管理统治力,相应地就要有多大的文化统治力,自然也会有多大的市场作用力。企业文化力矩平衡示意图,形象地说明了正确选取社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既然企业文化是对社会文化的价值选择,显然,它就会存在内涵与外延的问题。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企业文化“质”和“量”的规定,也就是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相关度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够确切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诸如“诚信”“勤勉”“合作”“共赢”“效率”之类的名词,多见且常见于企业文化之列,但这些名词的内在要义早已有之,并非企业所创造,只不过是企业为这些要义赋予了践行的内涵,通过管理行为、市场行为,为社会提供了这些名词要义的可见性、真实性,是对这些“要义”的行为性诠释。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对社会文化枝条的“移花接木”,行为上的“身体力行”,效果上的“开花结果”。
  企业文化的“质”是企业文化的内核,指的是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选取要具备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社会的相通性。企业文化的“量”是企业文化的外在,指的是企业 文化能够影响和发挥作用的范围。
  企业文化的定位要准确精当,内涵覆盖与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特点、市场定位、企业目标以及人文环境要对位吻合,要名副其实。
  
  2.企业文化的社会认知度
  企业文化的社会相关度,说的是企业文化的质量问题,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则是企业文化的可被识别性问题。在企业文化的社会相关度方面,企业具有选择权,具有主动性;在企业文化的社会认知度方面,企业则是没有选择权的,只有被动地接受。当然,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和其他推广活动提高社会的认知度,但这属于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企业文化的社会认知度首先决定于企业文化性质本身,即是否符合“道德、积极、审美、利他”的原则。“道德、积极、审美、利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结构(见图4)。
  企业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必须具备道德、积极、审美、利他这几项文化要素。道德是企业要有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给人们高水准的道德和伦理感受;积极是企业要有奋发向上的力量,有目标和追求,充满活力;审美是企业要有行为标准,要有社会责任感,有是非观念;利他是企业要有公益之心、慈善之举,能够给他人带来益处和提供帮助。企业文化只有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基础结构,才是合理和牢固的,才能够被社会所认知和认同,也才能够有吸引力、凝聚力。
  在企业文化社会认知度基础结构示意图中,有四个部分:分别是道德、积极、审美、利他的四重交叉部分即红色区域部分;道德、积极、审美、利他的三重交叉部分即蓝色区域部分;道德、积极、审美、利他的两重交叉部分即藕荷色区域部分;道德、积极、审美、利他的一重部分即无色区域部分。四个部分各自代表不同的涵义。红色的四重交叉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区,由企业文化的四种要素交织重叠组成,这个区域是企业精神的“司令部”,对企业内外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吸引、感召、凝聚的作用,企业领导人(决策层)的影响力多是在这个区域内发挥和展现。蓝色的三重交叉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放射区,放射区有四个区域,即道德、积极、审美三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积极、审美、利他三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利他、审美、道德三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和利他、道德、积极三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这四个放射区域环绕在核心区周围,它们既能“加固”企业文化同时又能使企业文化得到放射,产生影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就是在这个区域发挥带动作用的。藕荷色的两重交叉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功能区,功能区也有四个区域,即道德、积极两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积极、利他两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审美、利他两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和道德、审美两种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这四个区域内接放射区外联覆盖区,企业的下层人员就处在企业文化的这个区域。无色的一重交叉部分是企业文化的覆盖区,覆盖区也有四个区域,即道德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积极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审美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和利他文化因素形成的区域。这四个区域的特点是不再是复合的文化因素而只由一种文化因素所形成,它主要是对社会的覆盖。事实上,社会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虽然是以上四种文化因素同时在起作用,但对具体的消费者和受众来说,产生主要文化作用的是其中的一种,或者道德文化因素;或者积极文化因素;或者审美文化因素,或者利他文化因素。
  从以上的企业文化社会认知度基础结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社会认知是从企业内部开始,逐步向外部展开的,而内部又是从高层开始的。企业文化社会认知度基础结构示意图恰似一个开放的“花瓣”,所以又可以称作是“企业文化认知花瓣图”。
  企业的任何行为或活动都携带或者表达着一定的信息给社会,如企业千方百计生产出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赞助公益事业等是属于社会责任即道德的文化范畴;企业依法合理经营、协助公安司法打击社会犯罪,企业明晰是非观念即属于社会审美的文化范畴;企业赞助残疾人事业、捐资助学等辅助弱势群体的行为属于积极的文化范畴;而企业的促销、让利、降价等活动则属于利他的文化范畴。实际上,任何和企业相关的举措都脱离不了构成企业文化认知度基础结构即“道德、积极、审美、利他”的四个方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企业的行为背离了以上四个方面文化范畴的规定性,企业就是衰败的开始,结局自然也不言而喻。
  
  3.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
  企业文化除了与社会文化的相关度、认知度外,还存在融合度问题。所谓融合度就是企业文化引起社会互动和参与的程度。
  企业文化的社会相关度、认知度是融合度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文化的社会相关度和认知度不高,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融合度;但即使企业文化的相关度、认知度很高,融合度也不一定很高,这是因为人们对文化有三种基本的态度:欣赏、认同和实践。欣赏往往是远距离的,即使是近距离也不是利益攸关者;认同往往是心理的接受而行为不一定投入其中;实践就不仅仅是欣赏和认同的层次,而是主动地投入,积极地作为。实际上,消费者消费产品的过程就是主动地投入、积极地作为的过程。在这里我们看得出,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才是企业文化显现实际效果的部分。
  企业文化的社会相关度、认知度决定了企业文化社会融合度的可实现性,企业的宣传行为则决定着企业文化社会融合度的实现途径。大家知道,文化是具有传播性的,再好的企业文化也必须通过传播才能够让人们知晓。企业投入的各种形式的广告,举办的各种公关活动,就是对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所不同的是,有的广告或者活动直接宣传的是产品,有的广告或者活动做的是品牌或者企业形象而已。无论广告或者活动,其真正目的,是促进企业文化与社会的融合,是提高社会和企业的互动与参与。
  有的企业宣传行为形式恰当,内容丰富,能够准确到位地传达出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信息,它的企业文化社会融合度就会相应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企业宣传行为形式不当,内容的文化定位不够准确,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就不高,就会事与愿违。因此企业的宣传行为必须遵循从“文化出发再回归文化”的原则。
  从“文化出发再回归文化”,就是说企业的宣传行为,不管是广告或者活动,其策划的出发点必须根植于企业文化社会认同度的四个方面,由认同度出发,设计路径或者渠道,达到提高企业文化与社会融合度的目的。提高了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作为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载体的消费者会不断增加,企业的市场自然而然地就会不断扩大,企业的产品就会越卖越火。所以,本质上说,产品市场决定于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见图5)。
  
  在企业文化社会融合度示意图上,我们看到社会和企业文化的交集就是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交集越大,融合度越大,交集越小,融合度也就越小。不同的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不同,导致市场占有率的不同。
  无论什么企业,不管是生产什么产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扩大和保持其企业文化的社会融合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尤其是合同风险增
10月3日 晴  今天,我们一家跟随旅游团乘巴士去了绵山。  绵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是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我们随着山路缓缓而上,路边绽放着争奇斗艳的花朵。另一边山上的一块长石,就像一个人站在山崖边,一阵微风吹来,吹起了她的长发。我从高处俯望着这片高山峻岭,山谷好像披上了一层银丝。  我们的第一个旅游景点是鼎鼎有名的水涛沟。我们仿佛步人间仙境,这里绿树成荫,这些粗壮的大树已经把天笼罩住了。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