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欧美的大学中,课题工作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丹麦罗斯基勒大学在传统的课题工作模式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面向问题的小组课题工作。这是一种开展于学生和教师之间,两者互相影响而由学生主导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本文重点介绍该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师 学生 问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76-01
1教学流程
本研究所提的问题教学法实施方式,以本文中所提的五个实施阶段加以修改后所得的问题教学法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的学习机制,并加以修改以符合实际教学需求,本研究教学流程如下:
1.1分析阶段
(1)学习目标分析与学习者分析在网站公布栏公布学习的活动主题及相关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先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质,认知发展,先备知识,兴趣…分析。
(2)找寻问题
利用网络相关资源及搜寻引擎搜集关于活动主题的相关题材、资料。
(3)问题分析与选择
在教材讨论区中和不同专长的教师一同讨论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并引起学习动机的议题。
1.2设计阶段
(1)决定学习者的角色与情境在课堂中和学生互相讨论并确定学生的角色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和投入。
(2)绘制学习地图绘制整个课程活动涵盖学习领域的学习计划表,并公布在网站中。
(3)学习评量的工具学生在讨论区中的发言、作品区的作品展示及在线测验的成绩。
1.3发展阶段
(1)发展问题呈现格式网站中的文字说明、影片介绍、图片展示。
(2)发展评量工具讨论区、作品展示区及在线测验模块。
1.4实施阶段
(1)活动说明(网站公布栏)
(2)定义问题(网站公布栏)
(3)分析工作项目(课堂讨论)
(4)分配角色(课堂讨论)
(5)搜寻与分析信息(网络搜寻与相关学习资源区)
(6)分享信息(讨论区)
(7)检视合作历程(讨论区)
(8)分享结果与结论(作品展示区及讨论区)
1.5评鉴阶段
(1)阶段性评量讨论区、作品展示区
(2)总结性评量在线测验模块
2问题教学法网络辅助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的系统发展模式
本课程网站的发展首先针对问题教学法理论探讨应用于网络辅助计算机课程的设计,经系统的分析、规划、发展与制作来建构网站雏型,最后经反复的测试修改完成。
3系统测试评估
本系统利用因特网的普遍性,于系统雏型完成后即开放网络实际链接测试,让大家能透过网络进入系统测试后,针对系统功能以及在线课程内涵,提供建议,以做为系统上的检讨、修正。经使用者评估的结果显示,本系统具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环境”、“让学生能自我探索学习的环境”、“做为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及“学习环境与情境多元化”等优点,且若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的普遍性来探讨未来全球信息网应用于辅助学习的需求,本系统模式亦具有高度的需求性。
4实际教学案例
以下为四个教学单元所实际实施的案例说明,由于各单元均依照本研究所提出PBL 教学策略实施,所以不再分别叙述各单元教学案例,以下将针对实施过程作详细说明:
4.1活动说明
由于“问题教学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名词,因此,在实际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先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方式简介给学生知道,并实际将之应用到上课内容。
4.2定义问题
(1)课程活动开始,教师先在在网站公布栏公布学习的活动主题及相关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先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质,认知发展,先备知识,兴趣…分析。并利用网络相关资源及搜寻引擎搜集关于活动主题的相关题材、数据,将所寻找出的主题在讨论区中和其它教师进行讨论。
(2)将学习者进行分组,进行小组学习。教师设计一符合教学活动之学习单,学习单内容分为主题、学习内容及相关工具连结功能,使学习者可透过网络学习单的方式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而不会迷失学习方向及路径。
4.3分析工作项目
学习者在学习单的第一阶段为单元活动主题,学习者可透过教学网站的教学影片内容提供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做为学习依据。学习者则依自我先备知识判断问题解决方案建立假设,并透过“问题导向学习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与组员讨论工作内容与分析工作项目有哪些。
4.4分配角色
学习者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与组员共同规划一个具体的行动计画(包含小组合作及分工等),此时,教师在网站上扮演辅导者的角色,仔细了解学习者对问题解决的规划,适时在讨论区当中对小组提出建议。
4.5搜寻与分析信息
小组成员个别透过网站中学习资源的连结功能,找寻相关的学习资源。
4.6分享信息
小组应用已获得的新知,进行计算机乐高积木的组装,同时并设计运输系统的程序运作流程,并将其记录于教学网站的讨论区之中和其它组员进行分享
4.7检视合作历程
讨论及积木组装、程序设计完成后,由教学者再次针对此次网站上所讨论的内容加以引伸出新的问题,并请同学再次寻找答案。
4.8分享结果与讨论
学习者将组装完成的作品放置网站上和其它组员及教师分享成品及讨论是否有需要在修正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C].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文著作选.
[2] 陈传波,陆枫.计算机教学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
关键词:教师 学生 问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76-01
1教学流程
本研究所提的问题教学法实施方式,以本文中所提的五个实施阶段加以修改后所得的问题教学法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的学习机制,并加以修改以符合实际教学需求,本研究教学流程如下:
1.1分析阶段
(1)学习目标分析与学习者分析在网站公布栏公布学习的活动主题及相关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先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质,认知发展,先备知识,兴趣…分析。
(2)找寻问题
利用网络相关资源及搜寻引擎搜集关于活动主题的相关题材、资料。
(3)问题分析与选择
在教材讨论区中和不同专长的教师一同讨论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并引起学习动机的议题。
1.2设计阶段
(1)决定学习者的角色与情境在课堂中和学生互相讨论并确定学生的角色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和投入。
(2)绘制学习地图绘制整个课程活动涵盖学习领域的学习计划表,并公布在网站中。
(3)学习评量的工具学生在讨论区中的发言、作品区的作品展示及在线测验的成绩。
1.3发展阶段
(1)发展问题呈现格式网站中的文字说明、影片介绍、图片展示。
(2)发展评量工具讨论区、作品展示区及在线测验模块。
1.4实施阶段
(1)活动说明(网站公布栏)
(2)定义问题(网站公布栏)
(3)分析工作项目(课堂讨论)
(4)分配角色(课堂讨论)
(5)搜寻与分析信息(网络搜寻与相关学习资源区)
(6)分享信息(讨论区)
(7)检视合作历程(讨论区)
(8)分享结果与结论(作品展示区及讨论区)
1.5评鉴阶段
(1)阶段性评量讨论区、作品展示区
(2)总结性评量在线测验模块
2问题教学法网络辅助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的系统发展模式
本课程网站的发展首先针对问题教学法理论探讨应用于网络辅助计算机课程的设计,经系统的分析、规划、发展与制作来建构网站雏型,最后经反复的测试修改完成。
3系统测试评估
本系统利用因特网的普遍性,于系统雏型完成后即开放网络实际链接测试,让大家能透过网络进入系统测试后,针对系统功能以及在线课程内涵,提供建议,以做为系统上的检讨、修正。经使用者评估的结果显示,本系统具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环境”、“让学生能自我探索学习的环境”、“做为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及“学习环境与情境多元化”等优点,且若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网络的普遍性来探讨未来全球信息网应用于辅助学习的需求,本系统模式亦具有高度的需求性。
4实际教学案例
以下为四个教学单元所实际实施的案例说明,由于各单元均依照本研究所提出PBL 教学策略实施,所以不再分别叙述各单元教学案例,以下将针对实施过程作详细说明:
4.1活动说明
由于“问题教学法”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名词,因此,在实际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先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方式简介给学生知道,并实际将之应用到上课内容。
4.2定义问题
(1)课程活动开始,教师先在在网站公布栏公布学习的活动主题及相关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先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质,认知发展,先备知识,兴趣…分析。并利用网络相关资源及搜寻引擎搜集关于活动主题的相关题材、数据,将所寻找出的主题在讨论区中和其它教师进行讨论。
(2)将学习者进行分组,进行小组学习。教师设计一符合教学活动之学习单,学习单内容分为主题、学习内容及相关工具连结功能,使学习者可透过网络学习单的方式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而不会迷失学习方向及路径。
4.3分析工作项目
学习者在学习单的第一阶段为单元活动主题,学习者可透过教学网站的教学影片内容提供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做为学习依据。学习者则依自我先备知识判断问题解决方案建立假设,并透过“问题导向学习网络辅助计算机教学”与组员讨论工作内容与分析工作项目有哪些。
4.4分配角色
学习者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与组员共同规划一个具体的行动计画(包含小组合作及分工等),此时,教师在网站上扮演辅导者的角色,仔细了解学习者对问题解决的规划,适时在讨论区当中对小组提出建议。
4.5搜寻与分析信息
小组成员个别透过网站中学习资源的连结功能,找寻相关的学习资源。
4.6分享信息
小组应用已获得的新知,进行计算机乐高积木的组装,同时并设计运输系统的程序运作流程,并将其记录于教学网站的讨论区之中和其它组员进行分享
4.7检视合作历程
讨论及积木组装、程序设计完成后,由教学者再次针对此次网站上所讨论的内容加以引伸出新的问题,并请同学再次寻找答案。
4.8分享结果与讨论
学习者将组装完成的作品放置网站上和其它组员及教师分享成品及讨论是否有需要在修正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C].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文著作选.
[2] 陈传波,陆枫.计算机教学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