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40年之久。但是,近年来面对国内外新形势,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世界格局不确定性增加。本文就中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及国内外经济环境面临的新变化进行论述,结合国务院及时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做了几点思考,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国内正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速减缓就业压力加大的局面;中美贸易摩擦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严重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冲击。今年3月,美股一个月五次熔断,世界面临爆发第四次金融危机的风险,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今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更是使世界格局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外贸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外贸发展现状分析
  据海关统计,1-2月份,以人民币计,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9.6%、15.9%和2.4%。世贸组织报告显示,今年全球贸易有可能下降13%-32%,这也是多年来少有的下降幅度的预测。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美关系面临转折。对外贸易中,美国对我国采取的技术性壁垒最多。一方面倡导贸易自由化,表面上积极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强制推行一些具有较强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技术标准。2018年以来,美国已针对中国多个产业领域进行相关调查,钢铁产品、铝产品等多个领域均被列入调查范围。从提高关税到出口管制再到投资限制,对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技术进行封锁,美国举全国之力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和创新。同时,美国以保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借口,限制中国产品出口。近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绿色技术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
  (二)外部需求减少。中国经济外向型特征非常明显,外部需求对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而言十分重要,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仍是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欧盟、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对外出口中占前三,三者相加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因此,这些重要经济体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外贸的整体走势。当前国际需求市场疲软,消费量下降,直接影响到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额,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促使世界经济出现更多不确定性,下行风险较大。根据《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经济将迎来负增长。
  (三)产业进入大洗牌。国际产业的发展和分工格局出现新变化,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低收入国家凭借其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不再构成参与全球分工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国内看,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走上政府与市场联手“去产能”的道路。“去产能”从钢铁、煤炭、汽车等传统行业已经悄然蔓延到消费、科技、媒体等新兴产业;同时我国开始进入以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生物生命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突破期,信息、智能、生物生命等新经济产业全面上线。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国内产业重构,行业面临大洗牌。
  二、应对当前形势政府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面对严峻得的外贸形势,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一是增设跨境电商综试区。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增设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加上已经批准的 59个,全国将有105个综试区,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二是支持加工贸易发展。暂免今年4月至年底的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范围,进口关税可以选择按其进口料件或制成品来缴纳;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重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侧重提升中西部,优化加工贸易的产业及区域结构;调减禁止类商品目录,将已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的产品从目录中剔除,缩小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种类。三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试行线上交易。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第127届广交会将于6月中下旬首次在网上举办,包括线上展示对接平台、跨境电商专区、直播营销服务等内容。打造10*24小时全天候线上外贸平台,为参展企业和采购商提供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使中外客商能足不出户下订单,线上实现买卖全球等。
  近期的政策组合拳,从输血、止损、减负三路并进,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各项稳外贸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保持平稳有序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链畅通有保障。外贸企业普遍关心复工复产后产业链供应问题,商务部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在产业链集中的重点地区和外贸领域龙头企业、关键环节,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复工清单,精准帮扶,协调复工审核部门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目前,从地方外贸企业总体复工情况看,山东、安徽、辽宁等8省份外贸企业复工率超过80%。从重点外贸企业复工情况看,浙江、江苏、上海等19省份复工率达到或接近100%。截至3月24日,全国重点外贸企业已基本复工,产能恢复率超过70%的重点外贸企业占比已经达到71.3%,比一周前提高了4.6个百分点。
  二是进出口通关更高效。在外贸企业的进出口通关环节,海关总署出台不少便利化措施。在办理出口业务时,必须当面验核纸质材料的,经批准可先通过拍照、扫描等方式提供电子文档,后补交纸质材料。比如,南京海关所属常熟海关采取“清单申报+汇总统计+分段式作业+不见面查验”方式,自2月下旬以来,已验放跨境电商出口邮包7587个,业务量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进口方面,对生产抗疫物资等急需进口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快速验放,减少开箱检查;农产品、食品等民生物资,压缩检疫审批时长,符合要求的申请随报随批;在重点口岸还开辟了农产品、食品进口綠色通道,可24小时预约通关。此外,疫情期间进口食品可“零接触”申报,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等24小时在线申报,资料齐备无误的,马上进行申报审核。针对拓展新兴市场,特别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外贸企业,还有更多利好,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三是申报退税变快捷。自2020年3月20日起,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涉及农产品、初级加工品等多项产品,政策范围广,降低了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压力,国家税务总局还从便利出口企业申报、加快出口退税速度等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无纸化退税申报、便利化服务措施已在各地税务机关推行推广,将正常退税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间提速了20%,即从2019年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2020年的8个工作日以内。
  三、思考及建议
  为稳定外贸基本盘,政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我国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味靠推动外贸增长是有局限性的,需内需和外需一起抓,实现内外均衡;同时,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创新和高新技术为突破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能。
  一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化对外开放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方面引进国内紧缺的技术、设备及资源,同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和走出去,主动实施全球化布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制度的变革,参与WTO、FTA等各种自由贸易规则的谈判或讨论,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发展出口较为薄弱的环节,如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大,多集中在旅游、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采取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资金、资本、高附加值型贸易。
  二是出口导向转向内需主导,推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必须得依靠内需,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方面要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推进消费领域改革,从减税、降低成本、鼓励创新、加快物流发展等各方面保障新型消费供给,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逐步实行国内市场供给与需求平衡,进口和出口均衡;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新动能方面,培育一批世界級先进的制造业集群,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化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形成一系列新的增长点。
  三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我国经济现已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迫切需要转换观念,摒弃重“生产”轻“需求”的生产观及重“GDP”轻“民生”、以“GDP论成败”的政绩观,从重视产品的数量转向重视产品质量,盈利模式从依赖于要素投入和资源消耗的粗放投入转向重视企业管理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制造业结构、城乡结构、融资结构等,促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
  四是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度,让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战略支撑。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造就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促进创新型国家的确立,加快成全球最大经济体。
  (作者单位:杭州海关技术中心)
其他文献
山西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其品种丰富,市场广阔,品牌认可度颇高,山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山西陈醋。山西醋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除却其他三类名醋的市场冲击,还有自身酿造成本的提高,技术的停滞都对山西醋业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在种种困难面前,山西醋产业的发展非但没有停滞不前,反而从原料、技术、人工、机械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赋予醋产业新的活力,努力让山西醋产业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前言  于山
期刊
基于当前电商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探寻更好地发展模式,本文利用增长极理论,以蚌埠市的电商产业园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集聚情况,发现问题,分析潜在能力及协同效应影响力,提出合适的发展策略。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府与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电商企业试图提高效率、质量与
期刊
后勤管理工作就是为事业单位提供后勤服务和后勤补给工作的总称。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为例,本单位的后勤工作含后勤采购、后勤服务人员安排(含保洁、保安人员)、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车辆管理、安全管理、办公耗材的补给以及其他对外接待工作等。由此可见后勤部门的工作内容具有范围广、琐碎事务繁多、任务量大的特点。因此,要想事业单位的后勤工作充分发挥其后勤服务及补给的功能,作为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运用科学的管理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机械制造业也开始向着小批量、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品种增多的同时,间接成本也相应增加,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渐渐开始不再适应生产成本核算要求。为了准确、全面的核算生产成本,作业成本法开始兴起。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接着论述作业成本法在机械制造业应用的可行性,然后以D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作业成本法在机械制造业的核算步骤,最后比较作业成本法与传统
期刊
国家将教育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和实施路径。本文旨在精准扶贫政策引导下,将高校资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分析宁夏地区高校对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如何正确的在“三全育人”视阈下提升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助力西部困难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以做到提升资助工作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正是扶智和治愚最好的方式,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扶贫的基础地位。在高
期刊
目前,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进步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开拓经济的新增长点。本文介绍了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辽宁省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对策。  一、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中间投入的部门,创造者在这些部门中提供科技、生产知识、信息密集服务,它是通过尖端技术、现代管理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研制出来,现代生产者服务是其核心,尤其是
期刊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写字楼租赁市场有着不断向前的发展趋势,但是供需之间存在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空置率增长是目前租赁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厦门写字楼租赁市场为例不难看出写字楼租赁行业正在面临着一轮崭新的挑战,租金价格呈波动增长,同时空置率也呈上涨趋势,净吸纳量相对供应量来说明显不足。本文试图从写字楼租赁的影响因素入手,探求租赁市场的合理化发展方向,以期写字楼的良性运营。  一、写字楼租赁市
期刊
近年来,受政策驱动和资本助推的影响,在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倡导下,马拉松赛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俨然已经成为城市的新名片。马拉松赛事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希望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经济增长,打造文化品牌。合肥作为新一线城市,自2014年开始举办合肥国际马拉松赛事,2020年被世界田径正式评定为“国际金标赛事”,成为国内晋级“国际金标赛事”历时最短
期刊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飞速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深入的推进,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在影响城市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中,我们国家的城市的交通状况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我们国家的城市的發展与建设极为离不开城市交通的大力推动,特别是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已然都建设了轨道交通,但是我们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
期刊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村集体所有资产的代表,近年来,着眼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科学发展,需要各地区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的运营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生背景和特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主要形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财务管理形式三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予以阐述。之后分析当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当中现存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