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的得荣学羌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甘孜州得荣县瓦卡镇上,一场当地民间舞蹈学羌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男子头戴皮帽,脚蹬皮靴;女子身穿百褶裙,身上挂满装饰。随着领队一声令下, 20位藏族民间艺人放声欢歌、翩然起舞,脚下不时发出有节奏的踢踏声; 20分钟后,伴随着“扎西德勒”的祝福,动人的舞蹈圆满结束。
  学羌又叫“情舞”,素有“北有康定情歌,南有得荣情舞”之说,至今主要流行于得荣县瓦卡镇一带,是民间自娱性歌舞,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得荣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的高山深谷间,使这种民间传统舞蹈“养在深闺人未识”。
  昔日“情舞”今悦百姓
  在得荣方言中,“学”有“勾兑”、“结交”、“配对”的意思,“羌”是“跳”的意思,因此学羌本为男女交往中跳的“情舞”。随着时代发展,学羌的作用有了更多新的外延。如今每逢节日、集会,村村寨寨男女老幼欢聚一堂,跳起学羌以示和睦、吉祥。特别是秋收时节学羌更是不可缺少的节目。人们点燃熊熊篝火,相聚一起,畅饮美酒,跳起学羌,尽情欢唱。有时甚至还要加进“跳火堆”的游戏,热闹场面不难想象。
  学羌采用无伴奏、无道具的踏歌形式,动作特点在于跺脚与踏脚动作相结合,时而刚劲有力,时而柔韧洒脱;厚实的皮靴在地面上发出整齐的声响,洋溢出独特的韵味。
  藏族作曲家阿金介绍说,学羌曲调结构较为复杂,常有起式、连接、主段、结束段之分。音程起伏很大,旋律明快而古朴,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记者发现,每段唱词于旋律结束后,舞者常以踏点填补空白,给不稳定的余音造成稳定的结尾,使得学羌舞曲充满生机。
  关于学羌的历史由来,有一种源于得荣的民间传说: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此地,得荣大土司子庚阿吾为迎接公主驾到,特意召集当地民间艺人,创编既能让文成公主看懂又有地方特色的歌舞,最终产生了融汉族、藏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歌舞风格为一体的学羌。
  虽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民族融合带来的文化共享与繁荣,则是不争的事实。
  格玛次仁的开心事
  86岁高龄的格玛次仁当天也来到表演现场,他是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家族传承的学羌技艺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
  19 30年7月,格玛次仁出生于得荣县子庚乡子实村。其父亲洛荣扎西是当地有名的学羌艺人,格玛次仁从小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可谓“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学羌”。对学羌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令家人及整个村民瞠目结舌。15岁那年,格玛次仁正式拜父学艺,在父亲的精心培育和自身努力下,很快在子庚乡境内享有盛名,并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羌传承人。
  学羌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为了让这一优秀民间文化后继有人,格玛次仁从1980年开始,相继在瓦卡镇子实村、瓦卡村组建了业余学羌队,受他指点的年轻人不计其数,这里既包括他的3个子女,也有来自邻村的学羌爱好者。
  为了让学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适应现代发展,保持艺术生命力,格玛次仁还经常创作一些新的曲目,编排一些新的舞蹈动作。他曾几度带领子庚乡临时学羌演出队赴州府康定及得荣县参加节庆汇演活动,并多次获得大奖。
  如今,格玛次仁年事已高,虽然腿脚不再灵便,但学羌的曲调却从不离口,对学羌的热爱也丝毫不减当年。村里学羌队每次排练时,他总会来到现场坐镇指导。“格玛次仁不仅是得荣权威的民间艺人,而且是年轻一代民间文化传承者的楷模。”得荣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局局长阿绒说。
  看见年轻人热爱学羌,学得认真,格玛次仁老人说这是最开心的事。“学羌融汉、藏、纳西族等民族歌舞风格为一体,既是瓦卡的特色文化,也是民族融合的见证。现在年轻人跳得很好,国家也非常重视。瓦卡镇子实村、瓦卡村都已组建了学羌队,未来学羌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老人说得高兴,禁不住开口哼唱一曲,那抑扬顿挫宛转优美的曲调饱含老人的感情,打动着每个听者的心。
  让民族瑰宝走出大山
  虽然早在2008年学羌就被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仍藏于深闺。在现代文化激烈地冲击下,原生态的得荣学羌如何走出大山,再获得生机,考验着得荣人的智慧。
  53岁的单珍罗布是现任学羌队队长,17岁跟随格玛次仁学习跳舞,锅庄、学羌、玄子样样精通。如今他也像师傅一样,免费把自己的舞艺教授给学生娃娃。
  “得荣学羌起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民族学、民俗学的价值。得荣学羌寓含着得荣人民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这些已受到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关注。”谈起学羌,单珍罗布滔滔不绝。
  学羌的价值同样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2003年,县人民政府一次性投入80万元,在收集、整理、编排、纪录、分类、编目的基础上用文字、录像、录音、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学羌进行系统化的保存,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普及。
  为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调动民间传承人的积极性。自2008年,得荣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每年向格玛次仁补助8000元用于发展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鼓励他为传承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得荣学羌队也在各种渠道的帮助下,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2003年,在援藏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单珍罗布带领40人的学羌队参加了第四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并取得优秀表演奖的好成绩。2014年,在甘孜春晚上,一曲《情舞学羌》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充分肯定。
  “现在我们还是以公益性演出为主,以后希望通过打造旅游经济使学羌队获得更多商演发展的空间。”
  据了解,得荣县已经成立了一支以学羌队为主,规模60人的文化艺术协会,会员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而且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将“学羌”与旅游有机结合,使学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进行适度开发与利用,最终实现传承性发展的良性循环。
  “得荣学羌仅存于得荣境内。现在,无论是当地民众,还是外来游客都非常喜爱这个独具风情,且能自娱自乐的舞蹈。”单珍罗布说。
  过去,村民们跳学羌是为了消除劳动后的劳累,今天跳学羌有了更重要的使命,就是把这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形式传播出来,传承下去。“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我的学羌队把舞蹈跳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艺术魅力。”单珍罗布说。
其他文献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WE战队有着这样一个中单,他以卡牌见长,以游走起家,为WE的每次胜利拼尽全力,也无疑是WE的场上和场下的发言人。有人叫他“功勋队长”,有人叫他“梦想家”,更多的是大家对他的爱称“鼻队”。而在2013年12月16日后,若风宣布退役,WE战队的场上队长移交给了微笑,他则离开了职业圈。  就在2013年的WCG世界总决赛后,若风将自己的ID改为“请叫我中路杀神”,并且力压国内众多高手登
本场比赛是国内老牌战队LGD和i G的对抗,双方都使用了四保一的阵容,而核心是美杜莎和幽鬼—两个DOTA2的大后期。幽鬼是DOTA2比赛中出场率比较高的大后期,而美杜莎在DOTA就有
本场比赛是MYMDOTA2战队队员Mini的一场路人局,Mini使用的英雄是撼地神牛,不同于我们通常对神牛的定位,Mini的神牛采用的是主物理输出的打法,这也是其在路人局里面惯用的一号位神
在现今的MOBA游戏里,坑字对于我们而言已经屡见不鲜,广为人知了。但如何提防那些游戏中的“小学生”而避免被坑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头等大事,为此《三国争霸2》为广大玩家特献防坑指南,温馨提示各位仔细识别,以免被坑!  想要防止被坑,就必须识别那些隐藏在人群中的坑神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那些技术不行,却看似好厉害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喜欢装大神,特别喜欢指挥,队友稍有不慎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