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力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渠道,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吸收和理解信息的基础。本文将重点从关联理论视角探讨导致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落后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 英语听力教学 关联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并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的一颗明星,由此,我国的对外交流也在不断扩大。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成为我们在对外交流中最常使用的一门语言。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对外交流,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已成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关联理论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认为,从讲话人的角度出发,交际实际上是一个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明明白白展示给听者的过程。而站在听话者的角度上,交际就是一个将讲话者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逐步分解,根据讲话人的话语、语态,以及当时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并最终得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而推理和判断的关键地方就是要找出关联性。因此,交际的目的就是以最小的努力对话语所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处理,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找出话语间的最佳关联性。
二、听力理解、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的听力模式
1.关联理论与听力理解。语言学家H.G.Widdowson认为,听力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听力理解意味着对句子意义的认识,然后获取句子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听力理解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接收获取所听材料字面意思,听者还要理解所听材料的话语交际功能,即隐含意义。当大脑接受到输入的听力内容后,听者就会基于其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记忆能力以及问题内容进行推理,寻求最佳关联,所以,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大脑就会搜寻与问题内容最相关的理解而放弃其他理解。
2.关联理论下的听力模式。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Rost认为,上述各个理解阶段并非直线排序,而是具有重叠性和相互依赖性,其最终目的都是揭示话语的语用含义。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而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听者的大脑根据不同输入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人们对话语的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那么话语的内在关联也就越清楚,听话者便能无须付出太多努力即可取得较好语境效果,进而能正确理解话语,使得交际成功。
至此,可以明白,听力理解是对平时词汇累积、语法掌握情况、解题技巧等的综合考查。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构建正确相关语境,推理所到内容,获取最佳关联意义。
三、关联理论对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1.对信息的预测要给予重视。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听力过程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过程。教师都会向学生强调,在听力开始之前,必须要利用一切空隙时间,浏览题目,做好标记,并带着“预期”进行听力测试。这其实是对关联理论的一种运用,预测相关信息,构建相关语境。
教师在听前可针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设计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相应知识有所了解,以达到建立交际之初的共有知识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浏览听力题目,预测推理听力材料可能会涉及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前期认知情况。
2.把握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认为,全部话语都是由关联的,理解话语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全部带有明示性质的交际行为都会传递一种假设,而这种假设都具有最佳关联性。能否把握好题目认知语境是做好听力题目的前提,能否把握话语交际目的并找到最佳关联是做好题目关键,因此,我们要掌握明示性。这要求我们学会善于运用听力材料中的明示信息进行关联。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实际上就是听力过程中关键词的获取。通常情况下,某个关键词的出现会跟某个场合、某种关系相关联,能让听话者豁然开朗。
3.关联意识的培养。农村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尝试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讲台上放听力,学生讲台下闷头苦答的教学模式。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听前预测能力,从选项出发,推理最佳语境和可能答案,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听力练习过程中,要建立关联意识,判断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听力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领着学生分析材料,找出错误之处,以便达到杜绝再犯同样错误的可能。同时可以通过电影或者历史讲解等较为放松的方式,让学生更多了解西方文化等。
四、结语
听力理解过程,本质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操练过程,它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和推理。虽然关联理论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和消极应对的题海做题方式,在听力理解中加入关联理论并合理运用,可以更为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出题者的意图,构建正确语境,并通过构建语境和推理演绎获取选项与体温之前的最佳关联,有助于带来教学新思路,改进听力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关键词】农村小学 英语听力教学 关联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并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的一颗明星,由此,我国的对外交流也在不断扩大。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成为我们在对外交流中最常使用的一门语言。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对外交流,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已成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关联理论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认为,从讲话人的角度出发,交际实际上是一个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明明白白展示给听者的过程。而站在听话者的角度上,交际就是一个将讲话者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逐步分解,根据讲话人的话语、语态,以及当时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并最终得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而推理和判断的关键地方就是要找出关联性。因此,交际的目的就是以最小的努力对话语所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处理,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找出话语间的最佳关联性。
二、听力理解、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的听力模式
1.关联理论与听力理解。语言学家H.G.Widdowson认为,听力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听力理解意味着对句子意义的认识,然后获取句子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听力理解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接收获取所听材料字面意思,听者还要理解所听材料的话语交际功能,即隐含意义。当大脑接受到输入的听力内容后,听者就会基于其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记忆能力以及问题内容进行推理,寻求最佳关联,所以,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大脑就会搜寻与问题内容最相关的理解而放弃其他理解。
2.关联理论下的听力模式。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Rost认为,上述各个理解阶段并非直线排序,而是具有重叠性和相互依赖性,其最终目的都是揭示话语的语用含义。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而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听者的大脑根据不同输入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人们对话语的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那么话语的内在关联也就越清楚,听话者便能无须付出太多努力即可取得较好语境效果,进而能正确理解话语,使得交际成功。
至此,可以明白,听力理解是对平时词汇累积、语法掌握情况、解题技巧等的综合考查。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构建正确相关语境,推理所到内容,获取最佳关联意义。
三、关联理论对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与指导
1.对信息的预测要给予重视。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听力过程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过程。教师都会向学生强调,在听力开始之前,必须要利用一切空隙时间,浏览题目,做好标记,并带着“预期”进行听力测试。这其实是对关联理论的一种运用,预测相关信息,构建相关语境。
教师在听前可针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设计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相应知识有所了解,以达到建立交际之初的共有知识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浏览听力题目,预测推理听力材料可能会涉及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前期认知情况。
2.把握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认为,全部话语都是由关联的,理解话语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全部带有明示性质的交际行为都会传递一种假设,而这种假设都具有最佳关联性。能否把握好题目认知语境是做好听力题目的前提,能否把握话语交际目的并找到最佳关联是做好题目关键,因此,我们要掌握明示性。这要求我们学会善于运用听力材料中的明示信息进行关联。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实际上就是听力过程中关键词的获取。通常情况下,某个关键词的出现会跟某个场合、某种关系相关联,能让听话者豁然开朗。
3.关联意识的培养。农村英语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尝试打破过去那种教师讲台上放听力,学生讲台下闷头苦答的教学模式。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听前预测能力,从选项出发,推理最佳语境和可能答案,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听力练习过程中,要建立关联意识,判断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听力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领着学生分析材料,找出错误之处,以便达到杜绝再犯同样错误的可能。同时可以通过电影或者历史讲解等较为放松的方式,让学生更多了解西方文化等。
四、结语
听力理解过程,本质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操练过程,它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和推理。虽然关联理论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和消极应对的题海做题方式,在听力理解中加入关联理论并合理运用,可以更为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出题者的意图,构建正确语境,并通过构建语境和推理演绎获取选项与体温之前的最佳关联,有助于带来教学新思路,改进听力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