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压力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压力的加剧产生身体上的、情绪上的、行为上的反应。适度的压力是动力,是个体积极性发挥的动力源,是个体潜能发挥的催化剂,是工作达到最佳绩效的动因。然而过度的压力让人感到威胁和不安,它影响到人的情绪,消耗人的精力和体力,进而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大变革时期,许多变化对社会整体而言是积极而有效的。但是对员工,这些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对员工个人素质、价值观念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教工之家,当前应该把缓解教师压力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让教师的压力在“家”中得到缓解。
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据有关调查显示,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来自社会的压力源 如教育改革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分配不公等。以上的压力源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它们都是与改革开放伴生的,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中独特的压力源;二是这些压力源有“不确定性”,教师对变革往往不能预测又无法参与,因而形成巨大的压力。
来自学校的压力源 如学校的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公平性、学校工作岗位的竞争、学校对高质量的要求等。学校内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教师压力的一个要素,主要体现在“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与家长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上线率给学校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而这种压力最终又落到教师头上,几乎使教师“放弃”了自我。
来自于本职工作的压力源 如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本身过于复杂、学生安全问题等。教师的工作是个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加,要求教师要寻求适合于每个孩子的教育,不断地调整自我。
来源于家庭的压力源 如子女教育、子女就业、住房问题、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教师行业注定了其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重视父母与子女之间终身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感使绝大多数中年教师的生活极具压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压力来源于社会、学校、工作和家庭,这些压力与教育改革有关,与中国重视家庭、重视亲子关系的价值观念有关。
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
北京市房山区北潞园学校教工之家在研究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时认为,可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 教育制度包括教学反思制度、首席教师制度、骨干教师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育评价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的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学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减轻教师压力的保障,制度的公正性是减压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绩效测评和奖酬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在一个较为公开和公平的制度下,教师即使从事相对紧张复杂的工作,心理压力也可得到一定的缓解。有研究表明,不满意的教师会将自己的不满意告诉22个人,而满意的教师只将满意告诉8个人,由此看出制度的公平、公开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制度制订的过程应当是全体教职员工明确规范的过程,深入理解学校价值追求的过程。为此,学校要尽力避免只是少数几位负责人关起门来定制度的做法,要广泛发动全校的教职员工参与制度的制订,把制度制订的过程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要想让教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必须要给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滋润着教师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学校要经常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在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同时,在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及时伸出援助关爱之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这样可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当教师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有效地与教师沟通,让教师敞开心扉倾诉痛苦,也是有效减压的方法。
对教师工作的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包括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和工作时间及场所的弹性设计。过于复杂的和无兴趣的工作使人深感压力。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特别在当今新课程下,提倡由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向多元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改革的步伐使一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有些教师茫茫然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就要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要采取多种形式启迪教师智慧,要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竞争,为教师成长树立榜样。允许教师出问题,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创设教师释放、发泄不满的机会。另外,作为领导者要知人善任,敢于用人,勇于授权,善于超脱,给教师充分发挥特长的空间,增加其成功感,使教师深感自己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事,是实现人生追求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到心理辅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教师的心理辅导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没有适宜的渠道,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然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利用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可以减轻教师心理压力,使教师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受到健康的教育。
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有力保证。教师的压力大多来源于工作的压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教育改革动态,与时俱进地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首先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学校要树立科研为先的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领导带头、组织和推动教师的理论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促使教师苦练内功,积聚内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适应甚至引领教育发展事业的成功是减轻教师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培养受教育者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是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变革面前,有些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所淡化,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有所动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有所下降;有些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知识素养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尽管学历层次较高,但教育理念、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却难尽如人意,时代要求教师素质亟待提高,这就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自我教育贵在自觉,主要包括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和自我陶冶。只有不断地设计自我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提升自我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解放压力。
提高领导素质 当今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良好的薪酬福利在吸引人才进入学校方面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而在留住和激励人才方面,钱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当教师决心离开一所学校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自己的直接上级手下工作让人感觉很糟,心情不愉快。作为领导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领导要有带头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始至不渝地热爱学生、热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上埋头苦干,思想上不断思考探索,始终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
二是领导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并且不断更新,使之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符合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要求,并将这种理念与教师达到共识,对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三是领导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总结,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四是领导要有改革与创新的气魄。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不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大无畏的气魄敢于改革与创新,在改革与创新中提升自己,办好学校。
五是领导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校各项工作要紧紧结合学校实际。从学生出发,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训练,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狠抓学校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六是领导要有与时俱进的办学思路。能否与时俱进,是对一位领导者的重大考验,也是一名出色校长能否使自己的学校在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领导的办学理念、思路常新,才能使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
七是领导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学校要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靠一流的质量吸引生源,靠一流的质量推出学校品牌。要关注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从学困生和后进生的转化抓起,从学生的德育工作及养成教育抓起,从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工作抓起,千方百计抓质量,以质量求效益创特色。
八是领导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要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取得教学和管理的主动权,通过自身的学习鼓起学校师生的学习之风、研究之风,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总之,作为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素质,学习宽容、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自我实现搭建舞台,才能带领教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更大发展。
设计工作体验 所谓工作体验,是指对教师非常重要、但却不像薪酬和福利那样容易触及的一些报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师的努力和绩效得到认可和赏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组织文化、个人发展机会及环境等五个方面。
一是认可和赏识。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被学校看重,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能够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因此学校领导应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提供及时、具体、真诚的认可和赞赏。
二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重点从工作和经济收入转变为重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活质量,不能使教师保持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学校将无法留住学校需要的优秀教师。
三是组织文化。只有当教师的个人价值观与学校的价值观相吻合时,他才会感到自在和快乐。学校要努力形成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它能够在没有规则的时候成为指导教师采取何种行动的一种事实上的程序手册。学校文化能够真正创造教师对事业的忠诚。
四是个人发展机会。个人发展机会包括学习机会、得到指导和培训的机会、职位发展机会以及参与决策的机会等。学校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进步提供指导和帮助;给予教师教学自主权;丰富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经历;在学校内为教师提供创业平台等。
五是工作环境。教师需要在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中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备课、教学环境,符合专业的任教学科,使教师身心愉悦,工作更有成效。
总之,教师职业压力大是当前教育界的普遍共识,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得到高度重视。作为教师,只有以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对生活充满希望,用正面的眼光来解读环境、解读生活,采用积极主动的方法来抗压、减压,生活才能丰富多彩,才能实现教育快乐人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北潞园学校)
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据有关调查显示,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来自社会的压力源 如教育改革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分配不公等。以上的压力源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它们都是与改革开放伴生的,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中独特的压力源;二是这些压力源有“不确定性”,教师对变革往往不能预测又无法参与,因而形成巨大的压力。
来自学校的压力源 如学校的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公平性、学校工作岗位的竞争、学校对高质量的要求等。学校内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教师压力的一个要素,主要体现在“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与家长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上线率给学校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而这种压力最终又落到教师头上,几乎使教师“放弃”了自我。
来自于本职工作的压力源 如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本身过于复杂、学生安全问题等。教师的工作是个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加,要求教师要寻求适合于每个孩子的教育,不断地调整自我。
来源于家庭的压力源 如子女教育、子女就业、住房问题、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教师行业注定了其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重视父母与子女之间终身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感使绝大多数中年教师的生活极具压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压力来源于社会、学校、工作和家庭,这些压力与教育改革有关,与中国重视家庭、重视亲子关系的价值观念有关。
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
北京市房山区北潞园学校教工之家在研究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时认为,可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 教育制度包括教学反思制度、首席教师制度、骨干教师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育评价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的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学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减轻教师压力的保障,制度的公正性是减压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绩效测评和奖酬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在一个较为公开和公平的制度下,教师即使从事相对紧张复杂的工作,心理压力也可得到一定的缓解。有研究表明,不满意的教师会将自己的不满意告诉22个人,而满意的教师只将满意告诉8个人,由此看出制度的公平、公开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制度制订的过程应当是全体教职员工明确规范的过程,深入理解学校价值追求的过程。为此,学校要尽力避免只是少数几位负责人关起门来定制度的做法,要广泛发动全校的教职员工参与制度的制订,把制度制订的过程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要想让教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必须要给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滋润着教师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学校要经常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在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同时,在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及时伸出援助关爱之手,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这样可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当教师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有效地与教师沟通,让教师敞开心扉倾诉痛苦,也是有效减压的方法。
对教师工作的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包括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和工作时间及场所的弹性设计。过于复杂的和无兴趣的工作使人深感压力。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特别在当今新课程下,提倡由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向多元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改革的步伐使一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有些教师茫茫然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就要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要采取多种形式启迪教师智慧,要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竞争,为教师成长树立榜样。允许教师出问题,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创设教师释放、发泄不满的机会。另外,作为领导者要知人善任,敢于用人,勇于授权,善于超脱,给教师充分发挥特长的空间,增加其成功感,使教师深感自己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事,是实现人生追求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到心理辅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教师的心理辅导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没有适宜的渠道,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然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利用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可以减轻教师心理压力,使教师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受到健康的教育。
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有力保证。教师的压力大多来源于工作的压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教育改革动态,与时俱进地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首先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学校要树立科研为先的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领导带头、组织和推动教师的理论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促使教师苦练内功,积聚内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适应甚至引领教育发展事业的成功是减轻教师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培养受教育者的前提条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是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在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变革面前,有些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所淡化,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念有所动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有所下降;有些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知识素养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尽管学历层次较高,但教育理念、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却难尽如人意,时代要求教师素质亟待提高,这就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自我教育贵在自觉,主要包括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和自我陶冶。只有不断地设计自我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提升自我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才能真正解放压力。
提高领导素质 当今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良好的薪酬福利在吸引人才进入学校方面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而在留住和激励人才方面,钱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当教师决心离开一所学校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自己的直接上级手下工作让人感觉很糟,心情不愉快。作为领导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领导要有带头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始至不渝地热爱学生、热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上埋头苦干,思想上不断思考探索,始终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
二是领导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并且不断更新,使之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符合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要求,并将这种理念与教师达到共识,对教师起到引领作用。
三是领导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总结,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四是领导要有改革与创新的气魄。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不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大无畏的气魄敢于改革与创新,在改革与创新中提升自己,办好学校。
五是领导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校各项工作要紧紧结合学校实际。从学生出发,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训练,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狠抓学校的常规管理、学生的常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六是领导要有与时俱进的办学思路。能否与时俱进,是对一位领导者的重大考验,也是一名出色校长能否使自己的学校在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领导的办学理念、思路常新,才能使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
七是领导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学校要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靠一流的质量吸引生源,靠一流的质量推出学校品牌。要关注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从学困生和后进生的转化抓起,从学生的德育工作及养成教育抓起,从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工作抓起,千方百计抓质量,以质量求效益创特色。
八是领导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要通过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取得教学和管理的主动权,通过自身的学习鼓起学校师生的学习之风、研究之风,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总之,作为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素质,学习宽容、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自我实现搭建舞台,才能带领教师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更大发展。
设计工作体验 所谓工作体验,是指对教师非常重要、但却不像薪酬和福利那样容易触及的一些报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师的努力和绩效得到认可和赏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组织文化、个人发展机会及环境等五个方面。
一是认可和赏识。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被学校看重,被视为是有价值的,能够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因此学校领导应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提供及时、具体、真诚的认可和赞赏。
二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重点从工作和经济收入转变为重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生活质量,不能使教师保持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学校将无法留住学校需要的优秀教师。
三是组织文化。只有当教师的个人价值观与学校的价值观相吻合时,他才会感到自在和快乐。学校要努力形成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它能够在没有规则的时候成为指导教师采取何种行动的一种事实上的程序手册。学校文化能够真正创造教师对事业的忠诚。
四是个人发展机会。个人发展机会包括学习机会、得到指导和培训的机会、职位发展机会以及参与决策的机会等。学校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进步提供指导和帮助;给予教师教学自主权;丰富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经历;在学校内为教师提供创业平台等。
五是工作环境。教师需要在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中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备课、教学环境,符合专业的任教学科,使教师身心愉悦,工作更有成效。
总之,教师职业压力大是当前教育界的普遍共识,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得到高度重视。作为教师,只有以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对生活充满希望,用正面的眼光来解读环境、解读生活,采用积极主动的方法来抗压、减压,生活才能丰富多彩,才能实现教育快乐人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北潞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