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靠口口相传,她从塞北杀进京城
对不少人来讲,调入北京工作是一件梦寐以求的美事。为实现梦想有些人绞尽脑汁找门子、托关系,心甘情愿经受数年苦行僧式的借调生活,但到头来能不能如愿以偿往往还是一个未知数。从这个角度看,军医李桂珍从张家口一夜之间调到首都实在是太过简单。
在解放军304医院门口的田园茶社,做完手术还没顾上换白大褂的李桂珍提起这件事,脸上难以抑制地洋溢出自豪和自信。“我技术好,原单位不愿意放,但304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分院,挡不住。”其实,这番话还有一个补充的背景材料,那就是当时与一纸调令同时到位的还有一套北京市西城区160平方米的住房和她爱人孩子落户北京的指标。显然,这个喜讯是自小在内蒙古地区土生土长的她始料未及的,也是天天只想做好每一例手术使患者满意而归的她没敢奢望的。馅饼,就这样不偏不斜地从天上掉到了她的头上。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不会没头没脑地掉下馅饼。张家口是河北省的二级城市,历史上的塞北就指这里。251医院是北京军区的一家医院,驻地张家口,距首都虽说只有4个小时的火车,但张家口与北京的经济和医疗条件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李桂珍在张家口行医20年,她高超的医术传遍方圆数百公里,许多外省患者纷纷从东北、西北和沿海慕名前来就医。
其间,曾有不少好心的媒体对她说:“你手术这么好,我们适当给你‘忽悠忽悠’,你肯定能在全国大红大紫。”李桂珍淡淡地笑着谢绝了。她的回答是“美容手术的效果不是放在肚子里,而是放在每一张脸上。有目共睹是最真实最可信的宣传。”
她觉得从塞北杀进京城得益于一个理论:“每个人身边至少有60个社会关系,只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例手术,好名声就会以60的几何数速度自动传播。”20年间,慕名前来就医的近万名患者大多都是靠这种方式链接起来的。这些患者们之间可能是亲朋好友,也可能是战友或同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知道李桂珍和李桂珍手艺的途径靠的都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方式”。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两代同堂”,往往二十年前她给某人做过手术,二十年后,这个人还会把自己的儿女领来美容。
把李桂珍从塞北挖至京城,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院院长柴家科是当年的伯乐。谈到当年的事,已佩戴专业三级文职肩牌的他一下子从宽大的沙发里坐正身子。用浓重的山东口音介绍:“2003年,我带专家组到251医院会诊,李桂珍的人品和医术都很好,我就力荐总医院把她作为‘专家人才’引了进来。事实证明,作为全国最具权威的烧伤整形美容机构,我们把她这样的业务尖子引进来是正确的。现在,美容科有8个博士,3个留过洋的博士后,但论临床经验还是李桂珍最丰富的,慕名找她就医的人也最多。”
在她眼里,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漂亮
李桂珍把自己的职业自喻为“是一项把丑变美、把衰老变年轻的伟大工程”。20多年临床操刀养成了习惯:一个人在她面前站五秒钟,她就能根据实际条件为其格式化出一套“美化”方案。
李桂珍眼里,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美。2004年春天,沈阳一位老太太戴着大墨镜走进美容科,刚摘下眼镜就哭了。原来老太太有些上睑松弛,到一家私人诊所就医,诊所庸医一刀下去就把她的眼睑皮肤切多了,老太太两只眼皮宽宽的,深深的。成了东方人少见的“欧式眼”,看起来与她的五官不伦不类不搭调。儿女嫌她丢人现眼,左邻右居指指戳戳说她不正常。老太太整天哭,不敢出门,不敢见人,连死的念头部有了。
老太太跑了十几家医院没人愿意接诊,李桂珍知道老太太再跑十几家医院,也不会有人接这个活,说白了还是风险太大。面对老太太的央求,李桂珍没有过多地犹豫,她很快给出了一套其他美容院望而生畏的整容方案——对五官进行全面协调和改良。经过一个月的手术,老人拥有了一张满意的面孔,不同的是,这张脸比以前显得更加协调年轻。激动得老太太逢人便夸李桂珍是神医。
6年前的一天,当时她在河北省的美容领域已小有名气,一名40多岁的妇女从北京房山慕名找到她。这是一名下岗的女工,家里很穷,又供养着两个孩子上大学,经济十分困难。她找了许多地方想打短工,但都遭到白眼和冷遇,原因是操劳过度的她面容显得又老又丑。
听罢女工的遭遇,李桂珍端详了片刻,她觉得女工仍然是可塑的,就给她做了拉皮、去了眼袋、垫了鼻梁、修了唇型……一系列整容后女工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为了让女工美得更彻底,她又专门给女工进行了必要的形体矫正和得体着装的辅导。为减轻女工压力,她还主动为其免掉了大部分手术费。女工变得靓丽自信了,很快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月婆工作。
作为全军和全国最权威的烧伤整形机构,304医院每年都责无旁贷地担负各类天灾人祸所致的伤员救治任务。面对被火灾、毒气和化学品烧伤或腐蚀得面目全非的英雄和战友,李桂珍时常会心疼得掉泪。但她明白用心为他们再塑美丽的容颜比掉眼泪更有用。每次为战友做手术,李桂珍都会想方设法让刀口小一些,效果好一些,数年来,在她的手术刀下,一张张面孔变得完美,一颗颗受伤的心得到抚慰。
问及她所从事的美容科与整形科之间的关系,李桂珍回答的专业又明了:“烧伤整形科是把烧伤医治好并改善患者全身功能,完成患者的全身器官功能改善,我们主要负责把每名患者变得更漂亮。”对,漂亮正是李桂珍工作的标准,漂亮也是她事业中不懈的追求。在她眼里,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漂亮;用掌中的手术刀,她一次次帮人们把这个梦想刻画成现实。
她认为,美化心灵比美化外表更重要
“不合适做美容的人,别花冤枉钱,”李桂珍给患者常说这句话。听起来这话有自砸招牌的味道,但李桂珍不觉得。
2005年的一天,北京某军校一名表演系的女大学生来到医院,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想整成张柏芝的模样,你看需要做哪儿就做哪儿,钱不是问题!”李桂珍看了看女孩,觉得她的长相其实靓丽而有灵性,如果整容成张柏芝的模样,肯定不如现在。于是,她劝住了女孩。当了解到女孩面临毕业,仍没有演戏机会时,她又把女孩推荐给一位演艺圈挺有名的导演朋友,后来,女孩在影视圈里成了名气不小的角色。
李桂珍对病员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她乐于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00年秋的一天,她和家人到张家口乡下吃农家饭。当时正是上午10点,按常理学校该是上课的时间,但却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一排溜坐在村口的土墙根晒太阳,衣服破破烂烂。一问,这些孩子因家里穷都辍学了。李桂珍当即决定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三个孩子继续学业。这次资助她坚持了五年,直到去年三个孩子全部高中毕业。
李桂珍不是施恩图报的人。2006年的建军节,一名战士悄悄地推开了她办公室的门,调皮地问:“李大夫,还记得我吗?”李桂珍想了半天愣是没记起来。这名战士家住唐山,自小患有上睑下垂,连验三年兵都因眼睛不合格被刷掉,可他又从小渴望着穿上军装。两年前,李桂珍给他做了手术,当年就顺利通过验兵到北京某部服役,他是来专程感谢她的。
“能看出我哪里动过手术吗?”面对小伙子的提问,同室的大夫瞅了好一会儿都没发现“破绽”。不过,李桂珍记得,当时自己是从小伙子的眼皮里面开的刀。但眼前这个小战士的名字她实在是没记住,因为这样的小手术她每个月都要做好几例,虽然每一例患者可能都会记住她。
近年来,李桂珍许多灵活的手术方法因为“时常在教课书中找不着范例和记载”,而她的“手术又漂亮得近乎称得上艺术”受到国际美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加坡和韩国等美容术技高一筹的国家都分别给她伸出了“橄榄枝”,并许下不菲的薪金。李桂珍却说:“想赚钱我根本不用出国,在国内开诊所就行。我稀罕的是身上这套军装,因为它培育了我,给予了我信赖、尊重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李桂珍现在的身份是304医院美容科的主任,享受副师职军官待遇。翻开科室2006年的手术记录,李桂珍几乎每天都会做一到两个手术,大到大兴安岭火灾伤员全身的整容,小到打个耳孔这样的“小儿科”,她不挑捡,不耍牌,像普普通通的医生一样。科室女技工陈楠,对这一点十分佩服,她说:“我跟李主任两年多了,虽然她已是全军出名的美容专家,但从来不要名人脾气,对我们这些临时工也十分客气和尊重,她常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美容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还要有良好的美学修养。美容手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前不久,著名作家莫言参观了李桂珍的一场美容手术,写下这样一幅字送给她:“巧手能织五彩云,一笑可使万木春,玉指轻点石成金,神仙面容水晶心。”
责任编辑/黄尚
对不少人来讲,调入北京工作是一件梦寐以求的美事。为实现梦想有些人绞尽脑汁找门子、托关系,心甘情愿经受数年苦行僧式的借调生活,但到头来能不能如愿以偿往往还是一个未知数。从这个角度看,军医李桂珍从张家口一夜之间调到首都实在是太过简单。
在解放军304医院门口的田园茶社,做完手术还没顾上换白大褂的李桂珍提起这件事,脸上难以抑制地洋溢出自豪和自信。“我技术好,原单位不愿意放,但304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分院,挡不住。”其实,这番话还有一个补充的背景材料,那就是当时与一纸调令同时到位的还有一套北京市西城区160平方米的住房和她爱人孩子落户北京的指标。显然,这个喜讯是自小在内蒙古地区土生土长的她始料未及的,也是天天只想做好每一例手术使患者满意而归的她没敢奢望的。馅饼,就这样不偏不斜地从天上掉到了她的头上。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不会没头没脑地掉下馅饼。张家口是河北省的二级城市,历史上的塞北就指这里。251医院是北京军区的一家医院,驻地张家口,距首都虽说只有4个小时的火车,但张家口与北京的经济和医疗条件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李桂珍在张家口行医20年,她高超的医术传遍方圆数百公里,许多外省患者纷纷从东北、西北和沿海慕名前来就医。
其间,曾有不少好心的媒体对她说:“你手术这么好,我们适当给你‘忽悠忽悠’,你肯定能在全国大红大紫。”李桂珍淡淡地笑着谢绝了。她的回答是“美容手术的效果不是放在肚子里,而是放在每一张脸上。有目共睹是最真实最可信的宣传。”
她觉得从塞北杀进京城得益于一个理论:“每个人身边至少有60个社会关系,只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例手术,好名声就会以60的几何数速度自动传播。”20年间,慕名前来就医的近万名患者大多都是靠这种方式链接起来的。这些患者们之间可能是亲朋好友,也可能是战友或同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知道李桂珍和李桂珍手艺的途径靠的都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方式”。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两代同堂”,往往二十年前她给某人做过手术,二十年后,这个人还会把自己的儿女领来美容。
把李桂珍从塞北挖至京城,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院院长柴家科是当年的伯乐。谈到当年的事,已佩戴专业三级文职肩牌的他一下子从宽大的沙发里坐正身子。用浓重的山东口音介绍:“2003年,我带专家组到251医院会诊,李桂珍的人品和医术都很好,我就力荐总医院把她作为‘专家人才’引了进来。事实证明,作为全国最具权威的烧伤整形美容机构,我们把她这样的业务尖子引进来是正确的。现在,美容科有8个博士,3个留过洋的博士后,但论临床经验还是李桂珍最丰富的,慕名找她就医的人也最多。”
在她眼里,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漂亮
李桂珍把自己的职业自喻为“是一项把丑变美、把衰老变年轻的伟大工程”。20多年临床操刀养成了习惯:一个人在她面前站五秒钟,她就能根据实际条件为其格式化出一套“美化”方案。
李桂珍眼里,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美。2004年春天,沈阳一位老太太戴着大墨镜走进美容科,刚摘下眼镜就哭了。原来老太太有些上睑松弛,到一家私人诊所就医,诊所庸医一刀下去就把她的眼睑皮肤切多了,老太太两只眼皮宽宽的,深深的。成了东方人少见的“欧式眼”,看起来与她的五官不伦不类不搭调。儿女嫌她丢人现眼,左邻右居指指戳戳说她不正常。老太太整天哭,不敢出门,不敢见人,连死的念头部有了。
老太太跑了十几家医院没人愿意接诊,李桂珍知道老太太再跑十几家医院,也不会有人接这个活,说白了还是风险太大。面对老太太的央求,李桂珍没有过多地犹豫,她很快给出了一套其他美容院望而生畏的整容方案——对五官进行全面协调和改良。经过一个月的手术,老人拥有了一张满意的面孔,不同的是,这张脸比以前显得更加协调年轻。激动得老太太逢人便夸李桂珍是神医。
6年前的一天,当时她在河北省的美容领域已小有名气,一名40多岁的妇女从北京房山慕名找到她。这是一名下岗的女工,家里很穷,又供养着两个孩子上大学,经济十分困难。她找了许多地方想打短工,但都遭到白眼和冷遇,原因是操劳过度的她面容显得又老又丑。
听罢女工的遭遇,李桂珍端详了片刻,她觉得女工仍然是可塑的,就给她做了拉皮、去了眼袋、垫了鼻梁、修了唇型……一系列整容后女工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为了让女工美得更彻底,她又专门给女工进行了必要的形体矫正和得体着装的辅导。为减轻女工压力,她还主动为其免掉了大部分手术费。女工变得靓丽自信了,很快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月婆工作。
作为全军和全国最权威的烧伤整形机构,304医院每年都责无旁贷地担负各类天灾人祸所致的伤员救治任务。面对被火灾、毒气和化学品烧伤或腐蚀得面目全非的英雄和战友,李桂珍时常会心疼得掉泪。但她明白用心为他们再塑美丽的容颜比掉眼泪更有用。每次为战友做手术,李桂珍都会想方设法让刀口小一些,效果好一些,数年来,在她的手术刀下,一张张面孔变得完美,一颗颗受伤的心得到抚慰。
问及她所从事的美容科与整形科之间的关系,李桂珍回答的专业又明了:“烧伤整形科是把烧伤医治好并改善患者全身功能,完成患者的全身器官功能改善,我们主要负责把每名患者变得更漂亮。”对,漂亮正是李桂珍工作的标准,漂亮也是她事业中不懈的追求。在她眼里,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漂亮;用掌中的手术刀,她一次次帮人们把这个梦想刻画成现实。
她认为,美化心灵比美化外表更重要
“不合适做美容的人,别花冤枉钱,”李桂珍给患者常说这句话。听起来这话有自砸招牌的味道,但李桂珍不觉得。
2005年的一天,北京某军校一名表演系的女大学生来到医院,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想整成张柏芝的模样,你看需要做哪儿就做哪儿,钱不是问题!”李桂珍看了看女孩,觉得她的长相其实靓丽而有灵性,如果整容成张柏芝的模样,肯定不如现在。于是,她劝住了女孩。当了解到女孩面临毕业,仍没有演戏机会时,她又把女孩推荐给一位演艺圈挺有名的导演朋友,后来,女孩在影视圈里成了名气不小的角色。
李桂珍对病员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她乐于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00年秋的一天,她和家人到张家口乡下吃农家饭。当时正是上午10点,按常理学校该是上课的时间,但却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一排溜坐在村口的土墙根晒太阳,衣服破破烂烂。一问,这些孩子因家里穷都辍学了。李桂珍当即决定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三个孩子继续学业。这次资助她坚持了五年,直到去年三个孩子全部高中毕业。
李桂珍不是施恩图报的人。2006年的建军节,一名战士悄悄地推开了她办公室的门,调皮地问:“李大夫,还记得我吗?”李桂珍想了半天愣是没记起来。这名战士家住唐山,自小患有上睑下垂,连验三年兵都因眼睛不合格被刷掉,可他又从小渴望着穿上军装。两年前,李桂珍给他做了手术,当年就顺利通过验兵到北京某部服役,他是来专程感谢她的。
“能看出我哪里动过手术吗?”面对小伙子的提问,同室的大夫瞅了好一会儿都没发现“破绽”。不过,李桂珍记得,当时自己是从小伙子的眼皮里面开的刀。但眼前这个小战士的名字她实在是没记住,因为这样的小手术她每个月都要做好几例,虽然每一例患者可能都会记住她。
近年来,李桂珍许多灵活的手术方法因为“时常在教课书中找不着范例和记载”,而她的“手术又漂亮得近乎称得上艺术”受到国际美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加坡和韩国等美容术技高一筹的国家都分别给她伸出了“橄榄枝”,并许下不菲的薪金。李桂珍却说:“想赚钱我根本不用出国,在国内开诊所就行。我稀罕的是身上这套军装,因为它培育了我,给予了我信赖、尊重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李桂珍现在的身份是304医院美容科的主任,享受副师职军官待遇。翻开科室2006年的手术记录,李桂珍几乎每天都会做一到两个手术,大到大兴安岭火灾伤员全身的整容,小到打个耳孔这样的“小儿科”,她不挑捡,不耍牌,像普普通通的医生一样。科室女技工陈楠,对这一点十分佩服,她说:“我跟李主任两年多了,虽然她已是全军出名的美容专家,但从来不要名人脾气,对我们这些临时工也十分客气和尊重,她常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美容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还要有良好的美学修养。美容手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前不久,著名作家莫言参观了李桂珍的一场美容手术,写下这样一幅字送给她:“巧手能织五彩云,一笑可使万木春,玉指轻点石成金,神仙面容水晶心。”
责任编辑/黄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