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高度重视,他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教育肩负着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特殊使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体会,与同行们探讨。
一、改变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创新气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已成为人们共有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再次,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平等的讨论问题;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能达到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例如,我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接着我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老师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水平,出乎老师的预料,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效果。
二、引导、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基础,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创造灵感的闪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正确加于引导,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九加几”新课小结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看谁最聪明,能想出好办法,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八个算式?”,孩子们想了想,有位学生说:“老师,我发现了9加几得数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很快记住这八道算式,9加几的得数十位上都是1,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只会用凑十法的方法来计算9加几,要从第二个加数里拿出1和9先凑成10来计算,而这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概括出了9加几凑十的实质:因为第二个加数那出1和9凑10了,所以得数的个位要少1。我说:“还有谁有问题要问吗?”,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9加几从第二个加数里拿出1凑成10,那8加几的算式不也能从第二个加数里拿出2和8凑成10了吗?”,这时还有几个同学讲出了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这几个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了,真了不起!对于这些创新的幼苗,教师对其要加倍地珍惜和爱护。
三、注重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平时在书本发现的新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观察的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有所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研讨学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其次,课堂教学精讲多练,多采用讨论形式的学习方法,选题多选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探求解题方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爱好心趣、特殊才能和特长。再次,考试时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应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流畅性、新颖性、創见性、深刻性、分析和综合能力。
四、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愉悦
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创新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当学生解答了一道难题,或比过去有所进步时,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如,当学生作业工整,准确率高时,在本子上画“一面红旗”作为奖励;对回答问题出色,思考问题有独到见解时,教师也要及时以热情洋溢的语调进行肯定,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或发动全班掌声鼓励等。教师对学生成功的肯定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多发明。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需要长期培养,教师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儿童心理特征,并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一、改变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创新气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已成为人们共有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再次,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自主地实验操作,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平等的讨论问题;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能达到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例如,我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接着我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然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老师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水平,出乎老师的预料,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效果。
二、引导、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基础,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创造灵感的闪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正确加于引导,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九加几”新课小结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看谁最聪明,能想出好办法,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八个算式?”,孩子们想了想,有位学生说:“老师,我发现了9加几得数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很快记住这八道算式,9加几的得数十位上都是1,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只会用凑十法的方法来计算9加几,要从第二个加数里拿出1和9先凑成10来计算,而这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概括出了9加几凑十的实质:因为第二个加数那出1和9凑10了,所以得数的个位要少1。我说:“还有谁有问题要问吗?”,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9加几从第二个加数里拿出1凑成10,那8加几的算式不也能从第二个加数里拿出2和8凑成10了吗?”,这时还有几个同学讲出了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这几个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数学了,真了不起!对于这些创新的幼苗,教师对其要加倍地珍惜和爱护。
三、注重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平时在书本发现的新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观察的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有所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激发学生兴趣,重视研讨学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其次,课堂教学精讲多练,多采用讨论形式的学习方法,选题多选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探求解题方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爱好心趣、特殊才能和特长。再次,考试时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应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流畅性、新颖性、創见性、深刻性、分析和综合能力。
四、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愉悦
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创新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当学生解答了一道难题,或比过去有所进步时,他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如,当学生作业工整,准确率高时,在本子上画“一面红旗”作为奖励;对回答问题出色,思考问题有独到见解时,教师也要及时以热情洋溢的语调进行肯定,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或发动全班掌声鼓励等。教师对学生成功的肯定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多发明。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需要长期培养,教师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儿童心理特征,并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