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曾断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_就是通过它的肚子。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对中国,尤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较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漫长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常常成为国家大事。历次的改朝换代大多是因饥民造反,朝廷被吃不上饭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或元气大伤,历史上,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太平天国”和“李白成起义”。因此,历代统治者深知最基本的治国之道是要让人民有饭吃,然后才会守法懂规矩。江山被说成社稷(稷,即粮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历来重视农业问题,重视粮食的生产,每年的第一个中央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直维系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3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饥荒一定记忆犹新,我有幸那时在幼儿园生活,没有尝到饥饿的滋味,但回家看到父母亲和哥哥姐姐面带菜色以及对食物的渴望,对饥饿便有了直接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每天的粮食消费不再是主要的食品,特别是对于那些包括我,总是把减肥当成一回事的人来讲,少吃或不吃主食的人越来越多,算下来,一年也吃不了10听粮食。粮食吃得少了对其他能够人口的,特别是肉类、蛋白质,以及蔬菜水果等营养类食品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说到饮食,综观世界,中国菜也算是美食之一吧。写这篇短文时,恰好从欧洲回来,十几天来—直在以西餐裹腹,虽然我对西餐并不拒绝,但并不认为其“好吃”,在剑桥访问的几天,主人怕我吃不惯西餐,每天带我品味不同的亚洲菜,诸如泰国菜、韩国菜等等,但我还是很想念中国菜。就连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董事、亚太总裁Tony,因为长期生活在新加坡,胃早就变成了亚洲胃,每天早餐时都在怀念他的congee——新加坡的粥。其实,岂止是粥,中国菜品的多样,多味、多彩,西餐自然不能比。而西餐的配料精准、标准一致,中餐也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当然,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评论中餐、西餐的优劣,饮食文化不存在好与不好,只存在差异,而正是因为有差异的存在,世界才变得色彩缤纷,正是因为有中、西餐的共存,才使我们有了大大的口福,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可以了解饮食后面的博大文化,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中国文化“走出去”,中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外国人是通过吃中国菜而希望了解中国,到中国走走,进而喜欢中国的。
你可曾发现,突然在某一天,食品问题成了大问题?
美国的疯牛肉,欧洲的有毒黄瓜,这些问题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但身处中国,更多听到的,还是中国的食品问题。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和奶粉,含瘦肉精的猪肉,连馒头都被硫黄熏过,媒体常常频率很高地曝出不同食品的各种问题。最近所报的地沟油的大案更让人毛骨悚然,14个省查获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100多吨。此事好像并非新鲜事,2010年,武汉工业学院某教授就告诉过媒体,中国每年消耗2250吨食用油,十分之_的餐馆的食物都是用废油做成,十分之一啊,试想,有谁不去餐馆用餐,寻常百姓所能去的,—定是那些看似物美价廉的中低档餐馆,而这些餐馆是最有可能成为那“十分之一”的。
食物,是人们须臾不能离的东西,若想一点问题不出,那是理想状态,是我们穷其一生需要追求的事情,政府现在提倡的绿色无污染的种植基地遍布全中国,这就为我们解决了吃放心菜的问题。而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标准,加上监督到位,就应该使全国人民放心。当然,放心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希望的是通过民以“为天”的食品,使中国人食后强身健体,使外国人食后喜欢中国,这也算是一种境界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较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漫长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常常成为国家大事。历次的改朝换代大多是因饥民造反,朝廷被吃不上饭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或元气大伤,历史上,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太平天国”和“李白成起义”。因此,历代统治者深知最基本的治国之道是要让人民有饭吃,然后才会守法懂规矩。江山被说成社稷(稷,即粮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历来重视农业问题,重视粮食的生产,每年的第一个中央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直维系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3年自然灾害带来的饥荒一定记忆犹新,我有幸那时在幼儿园生活,没有尝到饥饿的滋味,但回家看到父母亲和哥哥姐姐面带菜色以及对食物的渴望,对饥饿便有了直接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每天的粮食消费不再是主要的食品,特别是对于那些包括我,总是把减肥当成一回事的人来讲,少吃或不吃主食的人越来越多,算下来,一年也吃不了10听粮食。粮食吃得少了对其他能够人口的,特别是肉类、蛋白质,以及蔬菜水果等营养类食品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说到饮食,综观世界,中国菜也算是美食之一吧。写这篇短文时,恰好从欧洲回来,十几天来—直在以西餐裹腹,虽然我对西餐并不拒绝,但并不认为其“好吃”,在剑桥访问的几天,主人怕我吃不惯西餐,每天带我品味不同的亚洲菜,诸如泰国菜、韩国菜等等,但我还是很想念中国菜。就连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董事、亚太总裁Tony,因为长期生活在新加坡,胃早就变成了亚洲胃,每天早餐时都在怀念他的congee——新加坡的粥。其实,岂止是粥,中国菜品的多样,多味、多彩,西餐自然不能比。而西餐的配料精准、标准一致,中餐也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当然,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评论中餐、西餐的优劣,饮食文化不存在好与不好,只存在差异,而正是因为有差异的存在,世界才变得色彩缤纷,正是因为有中、西餐的共存,才使我们有了大大的口福,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可以了解饮食后面的博大文化,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中国文化“走出去”,中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外国人是通过吃中国菜而希望了解中国,到中国走走,进而喜欢中国的。
你可曾发现,突然在某一天,食品问题成了大问题?
美国的疯牛肉,欧洲的有毒黄瓜,这些问题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但身处中国,更多听到的,还是中国的食品问题。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和奶粉,含瘦肉精的猪肉,连馒头都被硫黄熏过,媒体常常频率很高地曝出不同食品的各种问题。最近所报的地沟油的大案更让人毛骨悚然,14个省查获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100多吨。此事好像并非新鲜事,2010年,武汉工业学院某教授就告诉过媒体,中国每年消耗2250吨食用油,十分之_的餐馆的食物都是用废油做成,十分之一啊,试想,有谁不去餐馆用餐,寻常百姓所能去的,—定是那些看似物美价廉的中低档餐馆,而这些餐馆是最有可能成为那“十分之一”的。
食物,是人们须臾不能离的东西,若想一点问题不出,那是理想状态,是我们穷其一生需要追求的事情,政府现在提倡的绿色无污染的种植基地遍布全中国,这就为我们解决了吃放心菜的问题。而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标准,加上监督到位,就应该使全国人民放心。当然,放心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希望的是通过民以“为天”的食品,使中国人食后强身健体,使外国人食后喜欢中国,这也算是一种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