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节一改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来组织课堂。在教学中分段设疑、层层深入,用三个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将本节内容串联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的内容。染色体是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在减数分裂中所表现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对于解释孟德尔定律以及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认识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染色体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是对“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课时的设计。传统教学通常先讲授减数分裂的过程,然后与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这样,往往导致学生被动观察、死记硬背、表层理解,甚至使部分学生陷入混沌之中。本堂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对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这个难点采用学生观察、教师总结来突破。对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则使用自制染色体模型与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来配合教学,从而使抽象的知识转为具体、形象的知识。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比较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模拟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学会运用模型模拟生命过程和探究合作能力;通过精子形成过程动画的观察,尝试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染色体行为动态变化的过程,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认同生命物质行为的规律性和精确性。
3、教学过程
3.1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出未知的规律
师:出示受精作用PPT,问:该图片展示的是人体哪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呢?是由哪两个细胞结合而来?
生:观察PPT并回答: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
3.2建构减数分裂的概念
师:展示探究一: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关系呢?请说说你的推断理由。
生:小组合作讨论:减半,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师:PPT展示人的生殖细胞产生的场所。探究二:一个精原细胞最后形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裂了几次?
生:观察PPT,思考并回答: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师:根据学生回答将细胞减数分裂的流程简图画在黑板上。
3.3通过复习有丝分裂推导精子的形成过程
师:在黑板上的精原细胞内放置四条染色体。请学生观察这四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并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般大小、形态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精原细胞在间期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师:展示探究三:请推测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介绍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并分步动画演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辅以简要对各时期特点的讲解。请一组同学去黑板上用模型演示,其他同学模拟完后在纸上画出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老师巡视课堂并予以指导。
生:观察并回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小组合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完成学案。
师:请其他同学评价黑板上演示的同学的结果。
生:评价同学的模拟结果。
师:动画逐步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各阶段染色体行为的变化,重点讲解联会、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根据动画纠正黑板上同学的模拟结果。
生:观察动画,并与自己的探究结果作对比。
3.4小结
师:播放完整的精子形成过程动画,提问:纵观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你认为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第二次分裂?此种精原细胞还有可能形成其它类型的精子吗?
生:思考并回答:减数第一次分裂,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还可形成另外两种类型的精子。
4、反思
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核心内容。“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经典内容,如果采用讲授法,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该知识。但是,这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并不了解染色体各种行为变化的意义。通过自主模拟探究该过程,学生对染色体各种行为的意义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构建模型的方法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理性思维方法。新课标始终强调学生不仅应该掌握科学知识,更应该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1。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中,把模型方法规定为高中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②将冰冷的智慧转化成火热的思考。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特点较多,如果采用平铺直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丝毫没有帮助。通过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激起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将冰冷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积极的思考。③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两个合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伴互助是解决难题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社会中,合作往往比竞争更重要,所以学会如何和人相处、学会求同存异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崔敏霞.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中学生物学.2010.(10):2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的内容。染色体是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在减数分裂中所表现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对于解释孟德尔定律以及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认识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染色体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是对“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课时的设计。传统教学通常先讲授减数分裂的过程,然后与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比较。这样,往往导致学生被动观察、死记硬背、表层理解,甚至使部分学生陷入混沌之中。本堂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对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这个难点采用学生观察、教师总结来突破。对于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则使用自制染色体模型与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来配合教学,从而使抽象的知识转为具体、形象的知识。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比较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模拟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学会运用模型模拟生命过程和探究合作能力;通过精子形成过程动画的观察,尝试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染色体行为动态变化的过程,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认同生命物质行为的规律性和精确性。
3、教学过程
3.1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出未知的规律
师:出示受精作用PPT,问:该图片展示的是人体哪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呢?是由哪两个细胞结合而来?
生:观察PPT并回答: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
3.2建构减数分裂的概念
师:展示探究一: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关系呢?请说说你的推断理由。
生:小组合作讨论:减半,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师:PPT展示人的生殖细胞产生的场所。探究二:一个精原细胞最后形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裂了几次?
生:观察PPT,思考并回答: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师:根据学生回答将细胞减数分裂的流程简图画在黑板上。
3.3通过复习有丝分裂推导精子的形成过程
师:在黑板上的精原细胞内放置四条染色体。请学生观察这四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并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般大小、形态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精原细胞在间期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师:展示探究三:请推测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介绍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并分步动画演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辅以简要对各时期特点的讲解。请一组同学去黑板上用模型演示,其他同学模拟完后在纸上画出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老师巡视课堂并予以指导。
生:观察并回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小组合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完成学案。
师:请其他同学评价黑板上演示的同学的结果。
生:评价同学的模拟结果。
师:动画逐步演示精子的形成过程,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各阶段染色体行为的变化,重点讲解联会、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根据动画纠正黑板上同学的模拟结果。
生:观察动画,并与自己的探究结果作对比。
3.4小结
师:播放完整的精子形成过程动画,提问:纵观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你认为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第二次分裂?此种精原细胞还有可能形成其它类型的精子吗?
生:思考并回答:减数第一次分裂,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还可形成另外两种类型的精子。
4、反思
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核心内容。“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经典内容,如果采用讲授法,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该知识。但是,这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并不了解染色体各种行为变化的意义。通过自主模拟探究该过程,学生对染色体各种行为的意义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构建模型的方法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理性思维方法。新课标始终强调学生不仅应该掌握科学知识,更应该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1。在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中,把模型方法规定为高中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②将冰冷的智慧转化成火热的思考。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特点较多,如果采用平铺直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丝毫没有帮助。通过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激起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将冰冷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积极的思考。③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两个合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伴互助是解决难题的重要途径。
在当代社会中,合作往往比竞争更重要,所以学会如何和人相处、学会求同存异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崔敏霞.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中学生物学.2010.(10):2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