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而我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归根结底是由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储备及开发水平落后造成的,这也必然导致西部教育对县域经济贡献远远落后于东部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为此,本文以人口、面积相近的东部地区的山东省和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为例,对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业教育贡献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和西部职业教育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关系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区域为载体,以县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网络、以农村为腹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不同层次经济要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与完善的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可以培养造就出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进而为县域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随着高素质劳动力向区域经济的各产业的输入,将会加速各产业内部劳动力由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从而可以提高各产业内部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增强了县域的经济实力。这反过来又促进县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而改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率。在这种局面下,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最终二者形成良性循环与良性互动。
就县域经济来说,通过职业教育,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具体来说,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主要为:一是可以为县域内的农民提供致富技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农业,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大量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这也是解决农民问题,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二是可以为县域工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批技术工人。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技术教育可以为工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并形成人力资本。据欧洲发达国家统计,工人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而我国统计资料显示,在1/3明亏或潜亏的企业中,80%的原因在于内部管理和工人操作技术不过关。因此,职业教育对县域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性人才。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为第一、二产业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持,这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型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服务型人才方面尤其具有优势,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东、西部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比较
(一)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比(略)
(二)东、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由于经济基础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联结点,在东、西部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
1. 在处理职业教育体系与一般教育体系关系方面。在东部,普通教育中很注重开设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职教网络。同时注重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职业技术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企业比较重视职工职业岗位培训。而在西部,由于认识问题,过分重视普通教育,而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鄙视。
2.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东部职业教育办学呈现出多元化办学,公办、民办、股份制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尤其是东部工业较为发达,为了满足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行业部门或企业兴办职业教育较为普遍。山东省拟在“十一五”期间组建8大职教集团,首家职教集团“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已于2007年2月挂牌。而西部职业教育则过分依赖政府,形成了“职教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局面,企业或行业从此很少承担职业教育成本,这也无疑增加了各级财政的压力。
3. 职业教育投入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2006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超过2亿元,“十一五”期间将超过10亿元,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求每个县乡要办好一所成人中专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中心,村要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培训能力逐年提高,从目前的每年350万人上升到400万人。而是四川省职业教育示范市的德阳市,从2005年起,政府每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达到300万元,以此计算,四川省21个市州2006年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为6300万元,还不到山东省教育经费的1/3。西部县域由于经济欠发达、政府财力微薄、财政投资于职业教育的比重非常低,因此造成职业教育规模较小和人口职业技术素质相对较低。低素质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又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在人口素质方面。从西部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看,根据全国多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西部地区的大学和中专毕业人数占全国比重最小。世纪之交,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不到1%,还不到东部的1/1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36%,比东部低12.7个百分点。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低,从业人员中的文盲率和小学文化程度比率则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早在2003年,青岛市职教生和普教生比为5.5∶4.5,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为158人。对比之下,四川省的职教生和普教生比为3.7∶6.3,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为59人,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够,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是明显的。
三、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完善西部职业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创新办学体制,加快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公办民办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创新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自主办学、市场引导新体制的深入实施。
第三,改革办学模式,建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
第四,拓宽服务方向,构建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马延伟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5期。有删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
一、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关系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区域为载体,以县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网络、以农村为腹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不同层次经济要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与完善的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可以培养造就出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进而为县域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随着高素质劳动力向区域经济的各产业的输入,将会加速各产业内部劳动力由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从而可以提高各产业内部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增强了县域的经济实力。这反过来又促进县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而改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率。在这种局面下,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最终二者形成良性循环与良性互动。
就县域经济来说,通过职业教育,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具体来说,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主要为:一是可以为县域内的农民提供致富技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农业,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大量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这也是解决农民问题,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二是可以为县域工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批技术工人。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技术教育可以为工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并形成人力资本。据欧洲发达国家统计,工人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而我国统计资料显示,在1/3明亏或潜亏的企业中,80%的原因在于内部管理和工人操作技术不过关。因此,职业教育对县域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可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性人才。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为第一、二产业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持,这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型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服务型人才方面尤其具有优势,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东、西部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比较
(一)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比(略)
(二)东、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由于经济基础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联结点,在东、西部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
1. 在处理职业教育体系与一般教育体系关系方面。在东部,普通教育中很注重开设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培养各层次技能人才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职教网络。同时注重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职业技术学校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企业比较重视职工职业岗位培训。而在西部,由于认识问题,过分重视普通教育,而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鄙视。
2.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东部职业教育办学呈现出多元化办学,公办、民办、股份制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尤其是东部工业较为发达,为了满足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行业部门或企业兴办职业教育较为普遍。山东省拟在“十一五”期间组建8大职教集团,首家职教集团“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已于2007年2月挂牌。而西部职业教育则过分依赖政府,形成了“职教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局面,企业或行业从此很少承担职业教育成本,这也无疑增加了各级财政的压力。
3. 职业教育投入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2006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超过2亿元,“十一五”期间将超过10亿元,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求每个县乡要办好一所成人中专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中心,村要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夜校。培训能力逐年提高,从目前的每年350万人上升到400万人。而是四川省职业教育示范市的德阳市,从2005年起,政府每年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达到300万元,以此计算,四川省21个市州2006年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为6300万元,还不到山东省教育经费的1/3。西部县域由于经济欠发达、政府财力微薄、财政投资于职业教育的比重非常低,因此造成职业教育规模较小和人口职业技术素质相对较低。低素质的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又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在人口素质方面。从西部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看,根据全国多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西部地区的大学和中专毕业人数占全国比重最小。世纪之交,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不到1%,还不到东部的1/1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36%,比东部低12.7个百分点。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低,从业人员中的文盲率和小学文化程度比率则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早在2003年,青岛市职教生和普教生比为5.5∶4.5,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为158人。对比之下,四川省的职教生和普教生比为3.7∶6.3,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为59人,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够,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是明显的。
三、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完善西部职业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创新办学体制,加快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公办民办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创新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自主办学、市场引导新体制的深入实施。
第三,改革办学模式,建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
第四,拓宽服务方向,构建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马延伟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5期。有删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