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本还需好导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弥补了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保证了备课质量。但要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出其功效,上课者得经历个人创意、倾听交流、课后反思、观课互动等再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 集体备课 校本教研 先听后上
  [背景]笔者曾参加学校八年级备课组的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备课内容是平行四边形习题课,通过对大家事先收集到的习题进行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一题例题和三道练习题。题目如下:
  例题:如下图示,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习题1:我们把四边形ABCD称为原四边形,当原四边形具有什么条件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是菱形?是正方形?
  习题2:在△ABC中,中线BE、CF交于O点,G、H分别是BO、CO的中点,求证:FG∥EH,OF=CH。
  习题3:在上述三角形中,(1)求证:EF与边BC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2)当△ABC具备什么条件时,EF与边BC边上的中线相等?互相垂直?
  对于为何要选择这些问题,大家都纷纷发表了看法,上课内容就这么确定下来了。在接下来的上课环节中,笔者感受到了同样的学生基础下却有不同课堂效果。(见附表)
  两班学生答题情况一览表
  [分析]本课习题的选择设计比较好,涵盖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等数学知识。涉及的思想方法主要有:(1)画图(实验)、观察、猜想、构造、证明;(2)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添加辅助线,实现转化。另外习题设计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证法的多样性,因此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颇有好处。运用同样的教学材料,面对同样基础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迥异的教学效果呢?让我们回顾一下两位老师教学例题的过程。
  [课堂场景回放]A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后,师问:(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方法?(2)本题能否直接证明EF∥GH,EH=FG(如下图示)?在不能直接证明的情况下,通常考虑间接证明,即借助第三条线段分别把EH和FG的位置关系(平行)和數量关系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哪条线段具有这样的作用?(3)由E、F、G、H是各边的中点,你能联想到什么数学知识?(4)图中有没有现成的三角形及其中位线?如何构造?……
  B班:教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后,进入证明教学。
  师:如图,由条件E、F、G、H是各边的中点,可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所以连接BD,可得EH、FG都平行且等于BD,所以EH平行且等于FG,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下面请同学们写出证明过程……
  笔者认为,可以找到B班课堂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是执教者对集体形成的教案缺乏必要的个人加工,对形成材料没有深入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少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教师只讲怎么做,没有讲为什么这么做。教师把证明思路都说了出来,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剥夺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2)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没有揭示数学的本质。
  (3)缺少必要的引导。习题3是动态的条件开放题,相对于例题是逆向思维,思维要求高,学生难把握,答对的比例不高,在课堂上A、B两位教师的指导都有缺位现象。
  而A班教师通过序列化问题,分解题设障碍,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效思维,揭示数学思想,归纳解题方法策略,呈现出了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即(1)问题激活、检索与提炼相关的数学知识。知识的激活、检索缘于对题目信息的分析,如由条件联想知识,由结论联系知识,知识的激活和检索标志着思维开始运作;(2)在思维的障碍处引导。思维源于问题,数学思维是隐性的心理活动,教师需要设法采取一定的形式,凸显思维过程;(3)及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数学习题教学,意义不在习题本身,数学思想方法、策略才是数学本质,习题仅是学习方法策略的载体,因此方法策略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两个班级均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无法解决部分习题,特别是习题3能解答的同学比例不高,其实除了极个别是真正的基础差之外,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可以通过执教者对例题方法策略的归纳,作一定的启发引导,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的。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它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质量。但教学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人类活动,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经验、教学风格和人生阅历,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不是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用集体备课否定或替代个体备课,而是更好地利用个体备课的优势,使教师的个体备课成为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使集体备课成为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如果离开教师的个体备课,那么集体备课也只能是“凑热闹”;集体备课后如果没有教师个体化的理解、认同和行动,集体备课也只能变成模式化、形式化的过场。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材料执教者在使用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性,否则在课堂上就难以取得显著效果。这犹比剧本与导演,好剧本固然是成就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基础和先提,但导演以剧本为基础的再创作,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再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才是让剧本走向精彩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要让集体备课发挥功效,就得要导演——执教者的再创作,再创作的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个人创意。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执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异,故他人所备教学设计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后,认真钻研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参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剪裁”、“修饰”,立体化地建构,在原教学设计上再创作。   第二环节:倾听交流。为了实现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智慧的碰撞,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辅备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然后再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做好修改调整,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设计。倾听交流意在张扬个性,博采众长,它既有“百家争鸣”的态势,又有“兼收并蓄”的智慧。
  第三环节: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集体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其作为教师集体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因此,我们主张在课后对集体教案的实施情况及自己的教学处理进行反思,将备课初衷与课堂实践回顾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科学、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体会、灵感、困惑等用教后札记的形式记下来。备课组成员要共享反思,探寻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集体反思、达成共识、科学整改,在无数次这样的“踏破铁骑”中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长此以往,反思定会成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环节:观课互动。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成功,深入地探究问题,尽可能地弥补教学中的遗憾,需要进行组内的观课、评课和交流。如我校初一年级实施的“先听后上”模式即由主备教师先上研讨课,辅备教师观课后根据课堂的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中不适合学生实际、不符合学生需求的环节和不方便自己发挥的内容。如上述案例,我们在观课后及时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观察统计,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即在A教师课堂设计的基础上对例题教学结束后及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再让学生解题。即做如下处理:四边形EFGH稱为中点四边形,可以得到结论“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辅助线沟通了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实现了转化。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沟通了中点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这种沟通来源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又是以中点四边形的边为中位线的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由此可感受到,起到这种沟通作用的往往是图形中的公共部分,因此在证明中一定要关注这种公共部分。在解决习题1时,可以先思考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结合本题特点,你选择哪种方法?考虑一个直角,即中点四边形一组邻边的位置关系。一组邻边位置和数量关系的变化,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也随之变化。
  原先的两位老师再去借班上课,从课堂上可以反馈到,教学效果差异缩小,且学生答对习题2和习题3的人数有明显增加。
  好剧本遇到好导演往往能造就一部好作品,让我们努力做好“导演”,发挥出集体备课的功效,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熊星灿.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中国教育学刊,2013(01).
  [2]周英俊.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问题、应对策略与监控机制.江苏教育研究,2013(01).
  [3]吕继风.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探讨.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
  [4]张根应.集体备课的内涵及其策略.现代教育科学,2013(02).
  [5]陈孟春.聚集体之力走高效之路——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教学反思.中国民族教育,2013(01).
  [6]张建.试卷讲评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通报,2014(02).
其他文献
一、扎实:以生为本,重在增量  2013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数学定义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千以内的数》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知一个自然数的后续数,如:九百九十九添上一是一千。这时老师需要追问:为什么是一千?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主动动手操作。通过计数器的
摘 要: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管理原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管理学》 应用型本科 案
摘 要: 朗读与背诵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方式已被证实行之有效,把朗读和背诵引入初中英语的日常教学,对于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朗读 背诵 听说读写  英语学习是有声语言的学习,朗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背诵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意识的注意力,在大脑中刻下记忆痕,进而转为长期记忆的一个学习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所要朗读与背诵的材料大多来自于课本,是教师在课堂上
2015年暑假,我非常有幸能赴天水听取李镇西老师精彩的讲座,深深地为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和教育情感所折服。于是我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认真阅读,仔细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擅长把理性思考融入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使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及教育情感融汇其中,读后发人深省,撼人
一、案例背景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构建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念,对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构建模型与实施方略展开探讨,旨在为黔东农村地区相关学前教育工作者基于构建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念如何提升教育水平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构建模型 实施方略 黔东地区  引言  相较于城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开展面临一系列问题,诸如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不合理
摘 要: 新的课程视角下,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注重多种算法,提倡循序渐进和拓展延伸的课堂。而这一切,取决于教师。优秀的教师都善于设疑激思,善于引申思考,善于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关键词: 设疑激思 引申思考 拓展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
一、问题提出  运算能力一般理解为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近几年,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业测评的研究颇多,但是专注于分析运算能力现状的研究相对缺乏.笔者时常听到同行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学生的运算能力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我都教得这么透彻了学生还是无法计算正确”,“为什么学生九九乘法表还不会背”,等等.  笔者所在的学校原属乡镇学校,后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首批“达标升级”学校,实行区级管
摘 要: 地图表现了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地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必不可少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若以地图为依托,就能将广大地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直观地呈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地理学习 地图 意义  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以图为载体的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者一直思考如何激活课堂的问题,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作者结合教学经验,主要通过利用新课导入、点燃学生情绪、创设生动情境、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丰富活动、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内容的思考,全面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激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激活课堂 有效方式  在教育新形势下,语文教育已经由“师本”向“生本”转变,但一些教育者苦于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