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风又来了,余姚怎么办?近日秋台风“凤凰”突袭余姚,风雨交加。不过,2013年10月的那场台风带来的灾难却没有再次上演。
余姚特色的治水规划
2013年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的那场台风,令人记忆犹新。
从2013年10月6日开始,秋台风带来大量的降雨,整个城市交通瘫痪、停水停电、通讯中断。
本刊记者2013年10月8日在灾区采访时,沿着余姚城市的主干道南雷路一路前行,只见道路都是没过人行道的积水,从各地蜂拥而来的抢救人员和志愿者在高速路出口处集结搬用矿泉水等救援物资。
停电停水数天,包括手机等信息时代标配的高科技产品瞬间失效,整个城市陷入恐慌。
那场洪灾,成为余姚人抹不去的伤痛记忆,也让余姚市政府警醒。
2014年,余姚市出台治水的一号文件,将治水问题作为城市治理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划,余姚市将分三年投入155.9亿元,安排169个项目,打造立体的治水工程和项目。
余姚市副市长、市“五水共治”办公室主任郑桂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余姚的城市地理环境复杂,地处绍兴市上虞区下游,又是盘地地形,有天然的地理劣势,所以市政府顺势设计出“东泄、南蓄、北排(西分)、中疏、低围”的五位一体格局,在防洪水方面计划三年投入102.1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的140个项目,现已开工74个。
郑桂春介绍,在整个设计中,疏水导水作为防洪的关键之举,着眼提高东泄和北排的能力,加快建设姚江干流(中舜江闸至蜀山大闸段)防洪整治、城区堤防加高加固、下姚江地区防洪提升等工程。
“洪灾发生时,我们希望能迅速将多余的水排出,而南边要多积蓄水资源,以保证城市的日常水供应,同时还要兼顾洪水不流向城市内河,导致城区遭受洪涝侵袭。”郑桂春说。
全省县级市中设备能力排名第一
城市内涝一直是困扰盆地城市余姚的一个难题,而排水集团的排水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能否通畅。
余姚城市排水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国强告诉本刊记者,吸取了2013年水灾的教训,也为适应整个城市的发展,2014年增加了设备投入,壮大城市排水的硬件力量。
陈国强亮出排水公司的家底,“余姚有九个涵洞归市政管辖,这些涵洞基本都是交通枢纽,如果遭到水淹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影响道路畅通。2013年水灾,一些涵洞因水泵损坏无法及时排水,那时排水公司仅有泵车2台,两台车抽水量为每小时4000立方米,如今泵车增加到9台,每小时排水能力增加了10000多立方米,人员已有99人。”
此外,集团还增加应急电源车四台,改建一系列的抽水泵站,这些设备的投入让余姚在全浙江县级市中设备能力排第一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四辆强排车刚刚从因台风受灾的丽水帮忙排水归来。
城市道路快速排水对于安定人心非常重要,是整个城市救灾系统的先锋。余姚排水公司为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工作,专门成立信息保障小组,统一管理排水热线、微博微信和论坛等信息,做到最快速度的反馈和处置。
“只要市民一个电话,我们确定积水需要强排,车辆就能在20分钟内到位。” 陈国强说。
微博微信两轮驱动
在2013年的余姚大水中,作为政府官方微博的“余姚发布”在停水停电的环境下坚守岗位,及时发布各类信息,给社会各界留下深刻印象。
回忆长假值守“余姚发布”的时光,微博运营团队的成员们记忆犹新。“停电后就背着电脑,搭着部队的卡车找有电的地方,一直到网络信号中断。”余姚市委宣传部政府微博管理员孙志鹏回忆说。
一年后,以微博为核心的余姚政务发布系统日益完善。如今政务微博在余姚市全面铺开,包括下属单位和各乡镇在内建起102家官方微博,余姚还下发文件要求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部门下属单位,都要建设政务微博,做到信息最大限度公开。
余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舒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与传统媒体相比,政务微博有速度快、能互动等优点,围绕政务微博,余姚交警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机制。
据悉,整个余姚交警的政务信息发布系统形成政府微博发布信息、政府微信群采集信息的两轮驱动模式。
据舒斌介绍,在余姚交警大队内部,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由专门的信息员发布官方微博信息。信息的采集则由微信群来搜集,全交警大队有19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来传递工作消息,形成立体的信息发布机制。
据悉,余姚交警微博平均每天回复网民有20条以上,遇到较为普遍的问题,采用回答并转发的方式,而较为个别的问题,则单独回复或者私信回复。
官方微博沟通及时,图片多,内容信息量大,与网民互动性强。舒斌向本刊记者举例,前几天刮台风,路人反映市区有一个路段积水,官方微博管理人员看到后,联系管区民警,民警到现场后就竖起警示牌,拍下现场图片,并通过微信传给官方微博发布作为反馈,提醒路人绕道行驶。
余姚特色的治水规划
2013年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的那场台风,令人记忆犹新。
从2013年10月6日开始,秋台风带来大量的降雨,整个城市交通瘫痪、停水停电、通讯中断。
本刊记者2013年10月8日在灾区采访时,沿着余姚城市的主干道南雷路一路前行,只见道路都是没过人行道的积水,从各地蜂拥而来的抢救人员和志愿者在高速路出口处集结搬用矿泉水等救援物资。
停电停水数天,包括手机等信息时代标配的高科技产品瞬间失效,整个城市陷入恐慌。
那场洪灾,成为余姚人抹不去的伤痛记忆,也让余姚市政府警醒。
2014年,余姚市出台治水的一号文件,将治水问题作为城市治理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划,余姚市将分三年投入155.9亿元,安排169个项目,打造立体的治水工程和项目。
余姚市副市长、市“五水共治”办公室主任郑桂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余姚的城市地理环境复杂,地处绍兴市上虞区下游,又是盘地地形,有天然的地理劣势,所以市政府顺势设计出“东泄、南蓄、北排(西分)、中疏、低围”的五位一体格局,在防洪水方面计划三年投入102.1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的140个项目,现已开工74个。
郑桂春介绍,在整个设计中,疏水导水作为防洪的关键之举,着眼提高东泄和北排的能力,加快建设姚江干流(中舜江闸至蜀山大闸段)防洪整治、城区堤防加高加固、下姚江地区防洪提升等工程。
“洪灾发生时,我们希望能迅速将多余的水排出,而南边要多积蓄水资源,以保证城市的日常水供应,同时还要兼顾洪水不流向城市内河,导致城区遭受洪涝侵袭。”郑桂春说。
全省县级市中设备能力排名第一
城市内涝一直是困扰盆地城市余姚的一个难题,而排水集团的排水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能否通畅。
余姚城市排水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国强告诉本刊记者,吸取了2013年水灾的教训,也为适应整个城市的发展,2014年增加了设备投入,壮大城市排水的硬件力量。
陈国强亮出排水公司的家底,“余姚有九个涵洞归市政管辖,这些涵洞基本都是交通枢纽,如果遭到水淹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影响道路畅通。2013年水灾,一些涵洞因水泵损坏无法及时排水,那时排水公司仅有泵车2台,两台车抽水量为每小时4000立方米,如今泵车增加到9台,每小时排水能力增加了10000多立方米,人员已有99人。”
此外,集团还增加应急电源车四台,改建一系列的抽水泵站,这些设备的投入让余姚在全浙江县级市中设备能力排第一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四辆强排车刚刚从因台风受灾的丽水帮忙排水归来。
城市道路快速排水对于安定人心非常重要,是整个城市救灾系统的先锋。余姚排水公司为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工作,专门成立信息保障小组,统一管理排水热线、微博微信和论坛等信息,做到最快速度的反馈和处置。
“只要市民一个电话,我们确定积水需要强排,车辆就能在20分钟内到位。” 陈国强说。
微博微信两轮驱动
在2013年的余姚大水中,作为政府官方微博的“余姚发布”在停水停电的环境下坚守岗位,及时发布各类信息,给社会各界留下深刻印象。
回忆长假值守“余姚发布”的时光,微博运营团队的成员们记忆犹新。“停电后就背着电脑,搭着部队的卡车找有电的地方,一直到网络信号中断。”余姚市委宣传部政府微博管理员孙志鹏回忆说。
一年后,以微博为核心的余姚政务发布系统日益完善。如今政务微博在余姚市全面铺开,包括下属单位和各乡镇在内建起102家官方微博,余姚还下发文件要求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部门下属单位,都要建设政务微博,做到信息最大限度公开。
余姚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舒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与传统媒体相比,政务微博有速度快、能互动等优点,围绕政务微博,余姚交警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机制。
据悉,整个余姚交警的政务信息发布系统形成政府微博发布信息、政府微信群采集信息的两轮驱动模式。
据舒斌介绍,在余姚交警大队内部,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由专门的信息员发布官方微博信息。信息的采集则由微信群来搜集,全交警大队有19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来传递工作消息,形成立体的信息发布机制。
据悉,余姚交警微博平均每天回复网民有20条以上,遇到较为普遍的问题,采用回答并转发的方式,而较为个别的问题,则单独回复或者私信回复。
官方微博沟通及时,图片多,内容信息量大,与网民互动性强。舒斌向本刊记者举例,前几天刮台风,路人反映市区有一个路段积水,官方微博管理人员看到后,联系管区民警,民警到现场后就竖起警示牌,拍下现场图片,并通过微信传给官方微博发布作为反馈,提醒路人绕道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