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分析及对策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开发的,由于违背现行法律规定,国家房管部门没有给其颁发产权证的房屋。目前,小产权房在我国大量存在,带来了诸如非法侵占耕地、房屋质量难以保证、流转过程没有法律保障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小产权房内涵的界定、发展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结合近期相关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对小产权问题的妥善解决起到些许作用。
  关键词 小产权房 集体土地 所有权 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一、小产权房概述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地处城郊,由乡镇和村委会组织开发,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之上的,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没有国家房管部门颁发的产权证,出售给集体组织成员以外人员的商品性住宅。 在我国,小产权房在各地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存在已久,发展到今天已呈难以遏制之势。小产权房问题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激烈讨论。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有关小产权房的法律属性如何,其究竟是否合法、能否购买或转让?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其中,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小产权房本身是符合法律和宪法精神的,不存在“非法”的问题,相反,应该尽快修改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重新界定小产权房的法律地位。正如王轶教授所言:“无论是从《宪法》还是新《物权法》还是其他相关法律的角度,乡产权房都是否违规都值得商榷”,政府国土部门“叫停乡产权房建设与销售的做法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如果能使小产权房合法化,不但可以保障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二、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分析
  (一)小产权房的法理分析。
  1、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受限。
  现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主要是一种限制性物权,这种限制性主要表现为对主体的限制,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团体性、社区性,加上国家对农村土地的保护政策,使得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范围主要为集体组织的内部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拥有社员权是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必要条件,而购买小产权房的人却不具备社员权,这是小产权房问题的根源之一。
  2、集体土地所有权缺乏处分权。
  依照物权理论,所谓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所有权,即体现了与国家土地所有权所不同的地位,集体土地所有权所缺乏的核心权能,即处分权。
  (二)有关小产权房的法律冲突。
  小产权房的核心问题是集体土地上面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进入土地交易的一级市场自由流转的问题,即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权人是否对土地拥有充分的处分权能的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4条规定:农村土地转让权属于“承包方”(即“农户”),而不属于“发包方”(即“集体”),“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形式”。可见,《农村土地承包法》承认农户的农地转让权,而《土地管理法》第63条则否认农户的农地转让权,两部法律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和矛盾。依《物权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权可以依法转让,对于转承包的对象没作限制,也就是说城市居民下乡承包农村土地是不受限制的。事实上,前些年已经有了许多这样的成功例子,城市居民下乡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新的活力。 但是,下乡经营的城市居民中,有一部分人有解决居住问题的要求,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却受到了法律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两项规定在具体执行当中会遇到互相抵触的情况。承包权可以转让,应该包括可以向城市居民转让,那就应该允许他拥有置业的权利。《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这说明村民有权出售自己的房屋,但又规定不可出售给“城市居民”和只能出售(转让)给本村村民,这在法律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三) 小产权房的法律风险。
  1、土地所有权人利益受损。
  目前法律并不允许其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提条件,而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在土地收益分配中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土地收益被当地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瓜分了,这实质上是一种“打贫济富”的不合理的分配模式,在这过程中,农民受到一定安置,拿到一些补偿款,却永远失去了土地,由于土地的利用具有很大的不可逆转性,必然会带来大量耕地流失,而耕地流失之后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将会受到威胁。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来规定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之间关于土地用途改变所带来的收益增长的分配问题,从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体之间的关系来看农民个体一般处于劣势地位,其权益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由于大量开发小产权房引起耕地的流失而造成农民生活保障受到严重威胁,将成为开发小产权房带来的最为严重后果之一。
  2、购房者权利无法保障。
  因小产权房开发及买卖违反了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故小产权房买卖合同当然被定性为无效合同,这一点在大量的法院判例中已得到证实。这样一来,购买人无法获得产权登记或过户登记,不能成为房子的所有权人也无法再行转让,如果房子出现质量问题,也很难维护自身利益,若以后遇到国家征收,按规定也只补偿给所有权人即村集体和村民。此外,这些小产权房很可能因违法而被强行拆除或没收。总之购买人的利益将难以保障。可以想象,那些购买了小产权房的人,随着城乡规划的修改,将面临随时被拆迁的危险。除非他们能够通过集体投票或者集体抗争,阻止城市扩张,或者阻止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否则,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政府、集体土地所有者与购买人之间将会爆发严重的冲突,新一轮的社会矛盾将会被激化,整个社会将会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对策   (一)恢复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属性。
  所有权本有绝对性和对抗力,所有权人有权排除任何他人的不法干预和侵害,集体土地所有权当然也不例外。
  1、摒弃现行土地开发制度,完成农民开发权的回归。
  “土地一级市场的国家垄断制度”是农民地权受到损害的主要原因,这一制度侵害农民利益的“死穴”在于过分强调国家利益而忽略了农民利益,同样一块土地,当其属于农民所有或农村集体所有的时候,法律禁止其用于工业化、城市化;但同样是这块地,一到政府手里,就可以用于任何用途了。由此看来,政府禁止农民转换土地用途,恐怕不是为了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而是为了把转换土地用途,获得增值收益的利益留给自己。因此,政府查禁小产权房,是陷入一种利益冲突之中,即政府动用强制性权力,让农民作出牺牲以增加政府利益。所以应该严格限制国家的农村地权,尽量把开发土地的利益还给农民。
  2、赋予农民宅基地处分权,实现其土地财产功能。
  土地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是农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农民个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身份与其地权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地权在农民权利中属于基础性的权利。国家、地方政府或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很多方面都是通过对地权实施影响而实现的。具体来说,赋予农民地权其实就是赋予农民对宅基地的实际处分权,而准确的说应该是把这项本属于农民的权利交还回来。
  (二)健全小产权房管理的法律法规。
  国家提出禁止小产权房主要出于保护耕地的目的,那么允许宅基地流转会不会给18亿亩耕地“红线”造成威胁?殊不知,正因为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不清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不完整,农民无法从法律上以一个合格的主体身份保护自己的土地,才导致地方政府的严重违法征地行为,这才是威胁到我国耕地保护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很多农村小产权房是在农村宅基地上建设的,而不是占用耕地。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中,部分村委会将原有的宅基地进行统一的规划、集中起来建房,不损失耕地总数又多建房,除了用于自住的以外还可以出售,其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实现农民的生活保障。再者,正当的基本的生活应当受到国家的保障,高房价造就了小产权房这一衍生物,小产权房的问题牵扯着我国最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因此,小产权房的合法化主要是解决因房价疯涨买不起大产权房的人群的利益,未来的法规应当对关系到社会保障、国计民生的问题给予倾斜,相反若把小产权房作为投资行为,则不应予以保护。因此,小产权房合法化后,出台相关合理的限制性法律条款是必要的,旨在对小产权房进行规范化管理,避免和根除其自由发展出现的土地无序占用、国家土地收益流失、物业管理混乱、违规拆迁等诸多问题,使小产权房导入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 因此,笔者建议:其一,加强对小产权房购房者的身份限定,主要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其二,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即小产权房必须是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具有保障性、经济实用性的房屋;其三,完善税收政策,小产权房交易双方要向国家补缴一定的税费,以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对于已经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村民宅基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在补办相关手续补交相关费用之后,应当给予相应的正式产权。
  (三)现有小产权房的分类管理。
  小产权房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产权,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权属保障。因此,慎重处理、规范小产权房的产权问题是重中之重。一是对在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近郊已建设或在建或未出售空置的小产权房,可将其中一部分具备基本条件的转为经济适用房或限价商品房,按照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有关政策向符合购买此房条件的居民出售;对已出售并已居住的小产权房,如果买卖双方符合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条件的,也可视为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以解决此类房屋的权属认定问题;二是对已出售并已居住多年的暂予以保留的小产权房,可按现行政策规定,转变房屋土地性质,做好土地变性和征用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将小产权房转正为“大产权房”,即国有土地上开发建设的国有产权房,做好房屋登记工作,统一现有市场上的住房交易价格,规范交易秩序,这样做有利于小产权房的彻底解决。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小产权房形成的反思,尽快通过立法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实行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统一市场”,逐步达到“同地、同权、同价”,以确保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后,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够得到基本保证,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法可依、使用有序、管理规范、农民满意。
  (作者: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书记员,法律硕士)
  注释:
  肖运来.“小产权房”的是是非非[J].检察风云,2007(20):37.
  翁文虎.小产权=无产权?[J].房地产导刊,2007(Z5):20-21.
  操小娟.土地利益中利益衡平的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李韵奕.农民住宅禁止转让的非正当性[J].农村经济,2006(3):78-81.
  钟京涛.小产权房问题现状及分析[J].国土资源,2008(3).35-37.
  李华芳.权利的不平等才是真的不平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5-28.
  童大焕.小产权房非得通过立法解决吗[J].热点观察,2007(8):21.
其他文献
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主办,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社承办,工程机械杂志社、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社、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机电商报社和HC360慧聪网工程机械行业频道联合承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烟台市一次初春暴雪天气的多普勒速度和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开始后相继出现的暖平流辐合、闭合零速度区和逆风区是本次暴雪天气过程多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动机以及制约因素等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制约中原城市群大学生体
摘 要 大陆法系国家的物权变动模式有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之分。但各国对此均采一元化的立法模式,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一国法律体系中无并存的现象。可是我国的《物权法》却一反常态,在主体上采用的是债权形式主义模式,补充采用的则是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不仅如此,还吸取了物权形式主义模式的部分规定。  关键词 物权变动模式 债权形式主义 债权意思主义 物权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3. 2
利用烟台WSR-98D雷达产品等资料,分析了2004年6月19日烟台市一次气团风暴的发展过程及其内部风场结构,结果表明:钩状回波中的中气旋是引发气团风暴的主要雷达回波特征.
深圳作为人社部批准的全国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城市,早在2007年就已经开创了公务员聘任制的先河,并要求在2010年以后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公务员的聘任制打破了之前的“终身制”,对于改进政府部门单一的用人机制,拓宽选拔人才的渠道,建立清正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聘任制的概念  公务员聘任制是相对于公务员考任制、委任制和选任制来说的,是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其实质
2012年“9·07”彝良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包括崩塌、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其中,崩塌、滚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也阻塞了救援道路,严重延缓了救援进
或春光烂漫,或夏荫清凉,或夜雨秋灯,或朔风舞狂,皆可洗一盏茶,濯一双手,捧一卷书,世界便安静下来,如一曲舒缓悠长的歌。许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止纸质书籍的阅读,即使是在各种
近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一行来青调研督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等.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副省长田锦尘分别陪同调研.rn王
期刊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