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高毒农药替代品种防治玉米蚜虫效果的试验,为玉米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蚜虫;高毒农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56-1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了解和展示参试药剂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地点
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东兴村,户主刘会才,玉米品种为银河33,试验地地势平坦,黑土类型,中等肥力,pH值中性,玉米生长后期灌溉一次。
2.2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为乙酰甲胺磷3%EC,每亩使用剂量为90ml,吡虫啉10%WP,每亩使用剂量为20g(对照药剂),两种药均由威远生化提供。空白对照喷清水。
2.3 试验区设置
每个药剂处理区为1亩,空白对照区为0.1亩,不设重复。
2.4 施药时间和方法
在玉米蚜始盛发期(本试验在8月10日)进行喷雾。用卫士牌手动喷雾器施药,亩喷药液量为50kg。
2.5 调查时期及方法
于施药后1天(8月11日)、3天(8月13日)、7天(8月17日)、15天(8月25日),调查对蚜虫的防治效果。采用5点取样法,每处理区按对角线取5点,每点调查5株玉米,挂牌,统计每株玉米药剂处理前后的蚜虫数量。
高毒农药替代品种防治玉米蚜虫示范田间调查结果如下:
8月10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前蚜虫数:12590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前蚜虫数:13987头;CK对照区蚜虫数:17179头。
8月11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4655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9108头;CK对照区蚜虫数:12631头。
8月13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1691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2220头;CK对照区蚜虫数:5486头。
8月17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183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349头;CK对照区蚜虫数:3524头。
8月25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55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89头;CK对照区蚜虫数:1316头。
3 结果计算
3.1 虫口减退率
3.1.1 乙酰甲胺磷
8月11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63.0%
8月13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86.6%
8月17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98.5%
8月25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99.6%
3.1.2 吡虫啉
8月11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34.9%
8月13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84.1%
8月17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97.5%
8月25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99.4%
3.1.3 空白对照区
8月11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26.5%
8月13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68.1%
8月17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79.5%
8月25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92.3%
3.2 防治结果
3.2.1 乙酰甲胺磷防治效果
8月11日防治效果(%)=×100=41.5%
8月13日防治效果(%)=×100=59.4%
8月17日防治效果(%)=×100=90.5%
8月25日防治效果(%)=×100=87.5%
3.2.2 吡虫啉防治效果
8月11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12.2%
8月13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50.0%
8月17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85.7%
8月25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87.5%
4 结果分析
从试验看,试验药剂对玉米蚜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对玉米生长无不良影响,由于玉米蚜虫多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农民田间施药有一定的困难,建议研制安全适用、高效的喷药器械。
作者简介:李耀光(1962-),男,吉林通化人,任职于吉林省公主岭市植保植检站,研究方向:农技推广;孙友萍(1963-),女,吉林公主岭人,任职于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关键词:玉米蚜虫;高毒农药;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4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56-1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了解和展示参试药剂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地点
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东兴村,户主刘会才,玉米品种为银河33,试验地地势平坦,黑土类型,中等肥力,pH值中性,玉米生长后期灌溉一次。
2.2 试验药剂
试验药剂为乙酰甲胺磷3%EC,每亩使用剂量为90ml,吡虫啉10%WP,每亩使用剂量为20g(对照药剂),两种药均由威远生化提供。空白对照喷清水。
2.3 试验区设置
每个药剂处理区为1亩,空白对照区为0.1亩,不设重复。
2.4 施药时间和方法
在玉米蚜始盛发期(本试验在8月10日)进行喷雾。用卫士牌手动喷雾器施药,亩喷药液量为50kg。
2.5 调查时期及方法
于施药后1天(8月11日)、3天(8月13日)、7天(8月17日)、15天(8月25日),调查对蚜虫的防治效果。采用5点取样法,每处理区按对角线取5点,每点调查5株玉米,挂牌,统计每株玉米药剂处理前后的蚜虫数量。
高毒农药替代品种防治玉米蚜虫示范田间调查结果如下:
8月10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前蚜虫数:12590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前蚜虫数:13987头;CK对照区蚜虫数:17179头。
8月11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4655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9108头;CK对照区蚜虫数:12631头。
8月13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1691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2220头;CK对照区蚜虫数:5486头。
8月17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183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349头;CK对照区蚜虫数:3524头。
8月25日:乙酰甲胺磷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55头;吡虫啉处理区施药后蚜虫数:89头;CK对照区蚜虫数:1316头。
3 结果计算
3.1 虫口减退率
3.1.1 乙酰甲胺磷
8月11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63.0%
8月13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86.6%
8月17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98.5%
8月25日乙酰甲胺磷虫口减退率(%)=×100=99.6%
3.1.2 吡虫啉
8月11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34.9%
8月13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84.1%
8月17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97.5%
8月25日吡虫淋虫口减退率(%)=×100=99.4%
3.1.3 空白对照区
8月11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26.5%
8月13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68.1%
8月17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79.5%
8月25日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92.3%
3.2 防治结果
3.2.1 乙酰甲胺磷防治效果
8月11日防治效果(%)=×100=41.5%
8月13日防治效果(%)=×100=59.4%
8月17日防治效果(%)=×100=90.5%
8月25日防治效果(%)=×100=87.5%
3.2.2 吡虫啉防治效果
8月11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12.2%
8月13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50.0%
8月17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85.7%
8月25日吡虫啉虫防治效果(%)=×100=87.5%
4 结果分析
从试验看,试验药剂对玉米蚜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对玉米生长无不良影响,由于玉米蚜虫多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农民田间施药有一定的困难,建议研制安全适用、高效的喷药器械。
作者简介:李耀光(1962-),男,吉林通化人,任职于吉林省公主岭市植保植检站,研究方向:农技推广;孙友萍(1963-),女,吉林公主岭人,任职于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