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越语研究质疑汉语中古音有舌面音韵尾

来源 :中国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k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音梗、曾两摄韵尾,大多数人认为它们跟通、江、宕等三个韵摄韵尾相同,都收[-η](阳声)与[-k](入声)韵尾。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1970)认为梗摄中有部分韵类是收舌面音韵尾,另一部分和曾摄一样仍收舌根音韵尾。他从“内部构拟”的结构观点出发,认为声母既有“明、泥、日、疑”,则韵尾亦当有相对的四个鼻音韵尾,他以客家话等方言为旁证。薛凤生(1999)的观点则不一样,他从音位学的角度认为梗、曾两摄都收舌面音韵尾,他的理由是:
其他文献
期刊
两种不同的独立的语言在深度接触的条件下,也就是当相关的民族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中的条件下能不能混合或融合成为第三种具备全部社会交际功能的,既不同于原来的两种语言的任何一种;又跟原来的两种语言都有密切关系的独立的语言,也就是长期以来国内外有争议的所谓“混合语”,一直是一个语言学界没有解决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期刊
江蓝生先生《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一文,用语言学的方法,考定八卷本《搜神记》应是晚唐五代或北宋的作品,与题名干宝所撰二十卷本《搜神记》分属不同的系统。文章用了六条语法方面的鉴定词和四条词汇方面的鉴定词,逐条详加比勘,结论翔实可信。作者认为“词汇方面的现象难以与语法方面的同等对待”,因而只举了四条作为参考,未免稍感不足。其实有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语,对鉴定作品的语言年代也是相当有效的。汪维辉先生《从词汇史看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一文,举出“阿娘”等十九个词语证明该书“绝不可能是晋代干宝作,而应
2005年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杭州师范学院语言研究所暨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承办的“纪念《周礼正义》出版百年暨陆宗达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12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期刊
首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4日至7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承办,商务印书馆协办,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及新加坡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