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士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叫黔娄的人,博学贤能,品德高尚。鲁恭公曾派使者向他赠送“粟三千钟”,并要拜他为相,黔娄推辞不受。齐王对此深表钦佩,送他“黄金百斤”,拜他为卿,而黔娄也推辞了。
《列女传》记载:黔娄死的时候,大名鼎鼎的曾子带着门徒前去吊唁,看见黔娄的尸体就在窗户下面,头下枕着蒿草,身上的衣服都不完整,用一床破被覆盖,被子太短,盖住头就把脚露出来,盖住脚就把头露出来。
曾子说:“把被子斜着盖就可以全盖住了。”黔娄的妻子严肃地回答:“就算这被子斜着盖有富余,也不如正正当当地盖着好。先生就是因为刚正不阿,才有今天的贫困,活着的时候不曾偏倚,死时要是有丝毫的不正,绝不是先生的意愿。”
曾子感慨良多,无言以对,流着泪问:“我们用什么字做先生的谥号呢?”黔娄的妻子回答:“用‘康’字吧。”
曾子倍感惊奇:“先生活着的时候,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死去没有覆敛的被子,没有祭祀的酒肉,享受过什么快乐以至于要谥号为‘康’呢?”
“先生活着的时候,君王曾封给他官职,他却没有接受,因此说有‘余贵’,君王曾赏赐他米粟,他也没有接受,因此说他有‘余富’,先生一生以粗食为美味,以贫困为安乐,在贫穷中不卑怯,在富贵面前不骄纵,追求仁爱而得到仁爱,追求气节而得到气节,这样的人,谥号为‘康’,难道还不合适吗?”曾子叹服。
陶渊明有《咏贫士》称赞黔娄: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编辑/乃清
《列女传》记载:黔娄死的时候,大名鼎鼎的曾子带着门徒前去吊唁,看见黔娄的尸体就在窗户下面,头下枕着蒿草,身上的衣服都不完整,用一床破被覆盖,被子太短,盖住头就把脚露出来,盖住脚就把头露出来。
曾子说:“把被子斜着盖就可以全盖住了。”黔娄的妻子严肃地回答:“就算这被子斜着盖有富余,也不如正正当当地盖着好。先生就是因为刚正不阿,才有今天的贫困,活着的时候不曾偏倚,死时要是有丝毫的不正,绝不是先生的意愿。”
曾子感慨良多,无言以对,流着泪问:“我们用什么字做先生的谥号呢?”黔娄的妻子回答:“用‘康’字吧。”
曾子倍感惊奇:“先生活着的时候,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死去没有覆敛的被子,没有祭祀的酒肉,享受过什么快乐以至于要谥号为‘康’呢?”
“先生活着的时候,君王曾封给他官职,他却没有接受,因此说有‘余贵’,君王曾赏赐他米粟,他也没有接受,因此说他有‘余富’,先生一生以粗食为美味,以贫困为安乐,在贫穷中不卑怯,在富贵面前不骄纵,追求仁爱而得到仁爱,追求气节而得到气节,这样的人,谥号为‘康’,难道还不合适吗?”曾子叹服。
陶渊明有《咏贫士》称赞黔娄: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编辑/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