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拣选与类比:早期中国的类概念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参照传统逻辑的种属理论,把类概念的确立视为中国古代逻辑自觉的重要标志。但有充分证据表明,类在中国思想中不是作为对象概念的逻辑种属,而是作为关系概念的特征相似。种属来自划分,主要用于下定义;代表相似关系的类则来自拣选,主要用于做类比。并且,早期中国类的概念用于类比,同样有证据表明,这是为了说明跨场合的行动的一致性,换言之,类的概念主要用于指导行动。而以之为逻辑萌芽的看法,与其说是出于文本,不如说是出于从中国文本中寻找逻辑素材的诉求。因此,反思对类概念的解释,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反思这种"找逻辑&
其他文献
政治对于媒介有着非常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在近代上海的语境中,政局变幻频繁,权力博弈掣肘,更是无法将"政治"抽象出来加以讨论,不同政治结构对媒介影响的差异可以使用政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