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从教学笔记中整理出文言教学、散文教学、个性教学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激趣 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论者已经很多了,同行们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一、文言教学“迷住” 学生
中学生大多不喜欢文言文,觉得学了没用,枯燥无味,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迷”住学生呢?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传递给学生。每次给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时,我总会把文言文简约、典雅的特性大加赞赏一番,并用实例辅之诉情。例如:在教学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时,我把“复方阿胶浆”的药盒带上,让学生读药盒的文言句:“阿胶,本经上品,出东阿,故名阿胶。”这样文言文语言特性,一读便知,把生活中的实物搬上课堂,确有难登大雅之嫌,但只要能迷住学生,达到教学教果,又有何妨?
另外,文言文教学离不开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一节课上单纯的机械化的解释、翻译,学生便觉索然无味。我在教学《论语十则》时,尽可能地结合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讲一些故事,让学生不感到枯燥,又能学有所得。例如: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怎么能说必有我师呢?通过提向,激起学生思考,从而弄清了:善者为师,不善者亦为师。 因为孔子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不善者能改正自己的不善, 为什么不能为师呢? 能使自己有所提高的人即可为师。
又如, 课文中提到曾子、子路、子贡, 运在孔门七十二贤中也是卓越的人物, 讲讲有关他们的事迹, 如: 曾参杀猪、子路盛服见孔子、子贡游说五国之君, 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散文教学“打动”学生
用美妙的音乐感染学生,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用小飞蛾、瓜苗、心脏的跳动, 表态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上这课时, 配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铿锵有力、雄浑激昂的乐曲,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课堂气氛不言而喻, 学生自然情绪饱满。音乐的魅力使学生自主地探讨生命的意义。
散文教学除了用音乐奠定教学基调外,可能更多的还是用其独特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如《散步》(莫怀戚)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体味本文语言的对称美,可让学生先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谈一谈理由,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既能说出两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用文本直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个性语言“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的时候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的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样许多优秀的教师纯熟、优美的口语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许多学生都说:“听于老师的课, 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也说:“魏老师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
我在教学中也努力尝试, 如让学生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时, 我设计的语言是:“让泰戈尔那如蜻蜓翅膀般透明、清亮优美的语言飘荡中整个教室中。”又如:《夸父逐日》,学生讨论完夸父逐日的意义后, 我用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性地小结:“斯科特一行五人未能完成第一个到达南极的目标葬身冰天雪地;鲁宾孙渴望冒险而孤身一人在荒岛度余生;刘连满为把氧气筒留给战友未能凳上高山之巅;美国七名宇航员未能挑战太空而全部罹难; 夸父未能逐日渴死于路途上, 但是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 勇敢的精神,拼搏的力量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尽管他们的命运充满悲剧, 但是失败也会成就另一种英雄——真正的英雄, 悲剧也会成就另一种美丽——遗憾的悲壮!”
四、板书设计“鼓舞”学生
我不是很赞同教参上的板书设计:几个重要词语、一个括号、几条横线简单一拉,便形成了一篇课文的板书,每节课都这样,就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相信能给学生一些艺术上的享受。
如:《安塞腰鼓》一文,我把整个板书设计成腰鼓模样,鼓的两面代表文章开头和结尾,鼓身代表文章中间部分,配上文章描写方法:静——动——静。两条绸带上飘扬着本课的主旨:“生命”“力量”。又如《山中访友》,作者的用意是:只要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把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来对待,它一定会还给你一个好心情。为此我将板书设计成一张笑脸:把“亲近”“热爱”“自然”“朋友”四个关键词嵌入其中,在总结全文时勾画出“笑脸”模样,别具一格,学生看了,都会心一笑。
另外板书设计还可以交给学生,若学生设计出出色的板书,必定围绕文章的中心,那又何愁他们对文章内容不理解呢?如我在教学《麦琪的礼物》时,整体感知、赏析研读完成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板书,学生情绪高涨,交上来的板书五花八门,有的很别致新颖。
总之,激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每位老师积极去探索,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
【关键词】激趣 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论者已经很多了,同行们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一、文言教学“迷住” 学生
中学生大多不喜欢文言文,觉得学了没用,枯燥无味,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迷”住学生呢?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传递给学生。每次给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时,我总会把文言文简约、典雅的特性大加赞赏一番,并用实例辅之诉情。例如:在教学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时,我把“复方阿胶浆”的药盒带上,让学生读药盒的文言句:“阿胶,本经上品,出东阿,故名阿胶。”这样文言文语言特性,一读便知,把生活中的实物搬上课堂,确有难登大雅之嫌,但只要能迷住学生,达到教学教果,又有何妨?
另外,文言文教学离不开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一节课上单纯的机械化的解释、翻译,学生便觉索然无味。我在教学《论语十则》时,尽可能地结合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讲一些故事,让学生不感到枯燥,又能学有所得。例如: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怎么能说必有我师呢?通过提向,激起学生思考,从而弄清了:善者为师,不善者亦为师。 因为孔子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不善者能改正自己的不善, 为什么不能为师呢? 能使自己有所提高的人即可为师。
又如, 课文中提到曾子、子路、子贡, 运在孔门七十二贤中也是卓越的人物, 讲讲有关他们的事迹, 如: 曾参杀猪、子路盛服见孔子、子贡游说五国之君, 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散文教学“打动”学生
用美妙的音乐感染学生,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用小飞蛾、瓜苗、心脏的跳动, 表态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上这课时, 配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铿锵有力、雄浑激昂的乐曲,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课堂气氛不言而喻, 学生自然情绪饱满。音乐的魅力使学生自主地探讨生命的意义。
散文教学除了用音乐奠定教学基调外,可能更多的还是用其独特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如《散步》(莫怀戚)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体味本文语言的对称美,可让学生先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谈一谈理由,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既能说出两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用文本直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个性语言“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的时候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的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样许多优秀的教师纯熟、优美的口语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许多学生都说:“听于老师的课, 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也说:“魏老师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
我在教学中也努力尝试, 如让学生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时, 我设计的语言是:“让泰戈尔那如蜻蜓翅膀般透明、清亮优美的语言飘荡中整个教室中。”又如:《夸父逐日》,学生讨论完夸父逐日的意义后, 我用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性地小结:“斯科特一行五人未能完成第一个到达南极的目标葬身冰天雪地;鲁宾孙渴望冒险而孤身一人在荒岛度余生;刘连满为把氧气筒留给战友未能凳上高山之巅;美国七名宇航员未能挑战太空而全部罹难; 夸父未能逐日渴死于路途上, 但是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 勇敢的精神,拼搏的力量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尽管他们的命运充满悲剧, 但是失败也会成就另一种英雄——真正的英雄, 悲剧也会成就另一种美丽——遗憾的悲壮!”
四、板书设计“鼓舞”学生
我不是很赞同教参上的板书设计:几个重要词语、一个括号、几条横线简单一拉,便形成了一篇课文的板书,每节课都这样,就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相信能给学生一些艺术上的享受。
如:《安塞腰鼓》一文,我把整个板书设计成腰鼓模样,鼓的两面代表文章开头和结尾,鼓身代表文章中间部分,配上文章描写方法:静——动——静。两条绸带上飘扬着本课的主旨:“生命”“力量”。又如《山中访友》,作者的用意是:只要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把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来对待,它一定会还给你一个好心情。为此我将板书设计成一张笑脸:把“亲近”“热爱”“自然”“朋友”四个关键词嵌入其中,在总结全文时勾画出“笑脸”模样,别具一格,学生看了,都会心一笑。
另外板书设计还可以交给学生,若学生设计出出色的板书,必定围绕文章的中心,那又何愁他们对文章内容不理解呢?如我在教学《麦琪的礼物》时,整体感知、赏析研读完成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板书,学生情绪高涨,交上来的板书五花八门,有的很别致新颖。
总之,激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每位老师积极去探索,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