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外车谭:
北京国际车展的落幕刚刚让关心中国车市的人们放松了神经,在车展上相对低调的大众突然扔下一颗“重磅炸弹”。6月16日夜,大众中国携手在华两个合资伙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宣布对其大众品牌产品全系降价。其杀伤力之大,人们恐怕还难于预见,我以为,从此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变得血腥。
这几年,大众的高层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一听降价的问题,就断然顶住,因此“免谈降价”成了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一个“死结”。用北京话形容叫“认死理”。大众长期自恃于自己的产品好,市场大,始终高举“绝不降价”的大旗,为此在中国消费者中间特别“不受待见”。其实大众也有大众的难处:在中国的产品系列一个个台阶排得满满的,降价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上大众集团近年在全球市场盈利状况不佳,中国市场是唯一亮点,几乎支撑了赢利的全部;因此在价格方面是否“死抗”,也是两难的选择。
一条铁一样的规律让大众低了头,叫做“别跟市场过不去”。尽管大众在中国市场一度占到半壁江山,今天也还占31%的市场份额,有几分“死抗”的资本。然而,中国入世闸门打开,老百姓获得享受轿车文明的权利,这两条,让中国突然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潜在大市场,所有大厂商全涌进来了,中国汽车的生产能力暴涨,不再是当年大众一花独放的时代,别人的车便宜、质量好,老百姓自然舍你而去,“死抗”岂不必然“抗死”。大众觉悟得慢一点,但是觉悟得很及时。尤其,借与奥运会合作的契机,“回报消费者”,这个台阶也下得不错。
大众此次降价联合了两个合资伙伴,形成了集合优势,且不是单个产品的单打独斗,系列全线降价,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对市场的冲击力不可低估。恐怕其深远影响会超过今年以来一些厂家被迫的,或精明策划的降价的总和。无疑将成为2004中国汽车的一条重大新闻。从此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将在中国全面打响。
然而,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对手们从“增量上的分割”,转入“存量上的争夺”的新纪元。大众的全面降价对任何一个中国汽车企业都将是心头的一块阴云,什么叫“大鳄”,什么叫“竞争的残酷”,恐怕将会给所有中国汽车厂家上一课。更不要说那些在房地产、家电业赚了些钱,想来汽车行当捞一把的人们了。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体制上的冲击。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中方母公司都是国企的大哥大,因而不说老死不相往来,采取如此大的联合行动恐怕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看来指望行政手段想作而难于收效的事情,在市场竞争中迫于生存的压力,却会自然水到渠成。
应该看到,自主品牌轿车产品在中国车市的“鲇鱼作用”。吉利、中华、奇瑞等自主品牌近年来打破进口和合资轿车的价格神话,用低成本、低价格对国外品牌轿车的价格发起了冲击,尽管他们的成长举步维艰,中国也没有当年韩国人那种全力支持国货的氛围,但是,他们悲壮的拼搏推动中国车市价格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功不可没!衷心希望他们能积极应对,渡过难关,成长壮大。
北京国际车展的落幕刚刚让关心中国车市的人们放松了神经,在车展上相对低调的大众突然扔下一颗“重磅炸弹”。6月16日夜,大众中国携手在华两个合资伙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宣布对其大众品牌产品全系降价。其杀伤力之大,人们恐怕还难于预见,我以为,从此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变得血腥。
这几年,大众的高层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一听降价的问题,就断然顶住,因此“免谈降价”成了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一个“死结”。用北京话形容叫“认死理”。大众长期自恃于自己的产品好,市场大,始终高举“绝不降价”的大旗,为此在中国消费者中间特别“不受待见”。其实大众也有大众的难处:在中国的产品系列一个个台阶排得满满的,降价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上大众集团近年在全球市场盈利状况不佳,中国市场是唯一亮点,几乎支撑了赢利的全部;因此在价格方面是否“死抗”,也是两难的选择。
一条铁一样的规律让大众低了头,叫做“别跟市场过不去”。尽管大众在中国市场一度占到半壁江山,今天也还占31%的市场份额,有几分“死抗”的资本。然而,中国入世闸门打开,老百姓获得享受轿车文明的权利,这两条,让中国突然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潜在大市场,所有大厂商全涌进来了,中国汽车的生产能力暴涨,不再是当年大众一花独放的时代,别人的车便宜、质量好,老百姓自然舍你而去,“死抗”岂不必然“抗死”。大众觉悟得慢一点,但是觉悟得很及时。尤其,借与奥运会合作的契机,“回报消费者”,这个台阶也下得不错。
大众此次降价联合了两个合资伙伴,形成了集合优势,且不是单个产品的单打独斗,系列全线降价,如此大的市场份额,对市场的冲击力不可低估。恐怕其深远影响会超过今年以来一些厂家被迫的,或精明策划的降价的总和。无疑将成为2004中国汽车的一条重大新闻。从此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将在中国全面打响。
然而,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对手们从“增量上的分割”,转入“存量上的争夺”的新纪元。大众的全面降价对任何一个中国汽车企业都将是心头的一块阴云,什么叫“大鳄”,什么叫“竞争的残酷”,恐怕将会给所有中国汽车厂家上一课。更不要说那些在房地产、家电业赚了些钱,想来汽车行当捞一把的人们了。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体制上的冲击。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中方母公司都是国企的大哥大,因而不说老死不相往来,采取如此大的联合行动恐怕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看来指望行政手段想作而难于收效的事情,在市场竞争中迫于生存的压力,却会自然水到渠成。
应该看到,自主品牌轿车产品在中国车市的“鲇鱼作用”。吉利、中华、奇瑞等自主品牌近年来打破进口和合资轿车的价格神话,用低成本、低价格对国外品牌轿车的价格发起了冲击,尽管他们的成长举步维艰,中国也没有当年韩国人那种全力支持国货的氛围,但是,他们悲壮的拼搏推动中国车市价格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功不可没!衷心希望他们能积极应对,渡过难关,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