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创新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认真掌握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发教育资源,革新教学手段,鼓励标新立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实达到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创新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学;途径和方法;转变观念;学生主体;革新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全社会要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群众基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人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实际,就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仁共勉。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修养,社会和学校要与时俱进,定期举行教师进修培训,听领导专家讲座,举行问题研讨,观摩榜样学习,推荐典型引路......一切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理论到实践,将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创新观。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教之以创新,引之以创新,导之以创新,学生则会创新的学、创新的思、创新的悟,创新得以发展。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一份尊重,一份关怀。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创造性的、宽容的、理解的教育氛围,以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表现。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民主,尊重人格,平易近人,热情教学,树立服务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灵感,完成创新思维实践。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促进智能发展
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生活化,结构开放,教师要积极开发教育资源,"用活"教材,创造性教学。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貼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只要是符合课标要求、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课本内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空间,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调查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生活,激发求知欲,自由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独立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得到不断发展。
四、打破常规教学,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们在学习途中忘我无畏,可以产生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人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从表现来看,就是突破原来的观点和定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让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观点,学生学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想,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们要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会"津津有味"。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学生标新立异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创新意识的一种萌芽。但是,标新立异必须坚持求"真"的态度,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只有遵循"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六、创新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是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努力的目标。当今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努力发掘校本资源,通过生活观察、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创新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鼓励合作参与,积极启发思考,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
教书是我们的事业,育人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只要掌握了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就会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达到新课标创新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学;途径和方法;转变观念;学生主体;革新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全社会要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群众基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人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实际,就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仁共勉。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修养,社会和学校要与时俱进,定期举行教师进修培训,听领导专家讲座,举行问题研讨,观摩榜样学习,推荐典型引路......一切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理论到实践,将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创新观。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教之以创新,引之以创新,导之以创新,学生则会创新的学、创新的思、创新的悟,创新得以发展。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一份尊重,一份关怀。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创造性的、宽容的、理解的教育氛围,以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表现。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民主,尊重人格,平易近人,热情教学,树立服务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灵感,完成创新思维实践。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促进智能发展
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生活化,结构开放,教师要积极开发教育资源,"用活"教材,创造性教学。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貼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只要是符合课标要求、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课本内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空间,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调查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生活,激发求知欲,自由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独立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得到不断发展。
四、打破常规教学,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们在学习途中忘我无畏,可以产生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人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从表现来看,就是突破原来的观点和定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让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观点,学生学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想,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们要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会"津津有味"。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学生标新立异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创新意识的一种萌芽。但是,标新立异必须坚持求"真"的态度,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只有遵循"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六、创新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是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努力的目标。当今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努力发掘校本资源,通过生活观察、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创新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鼓励合作参与,积极启发思考,尽可能地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
教书是我们的事业,育人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只要掌握了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就会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达到新课标创新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