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城的入驻对一个城市的经济有着显著的影响,对文化、甚至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都十分巨大。本文主要根据对宜宾市现有大学城及宜宾市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大学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为城市在大学城迁入后的后续建设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对策及建议,使其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人才与技术引进来发展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文化发展以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 大学城 区域经济
一、宜宾大学城发展现状
四川省宜宾市,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之称,2200年建城史、4000年釀酒史、3000年种茶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四川视野看,宜宾是成渝经济区的第三极;从中国视野看,宜宾是上海港战略合作伙伴川滇黔出口型经济门户和重要的加工出口制造地;国际视野上看,宜宾是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门户,也是东盟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最便捷的枢纽城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在成渝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川南城市群和川滇黔结合部,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其产业基础、交通设施、港口和资源优势明显[1]。
二、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1大学城建设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以宜宾大学城为例,为保障广大师生便捷出行,现已开通智轨T1线(智轨产业园区—宜宾高铁西站)、T1支线(四川轻化工大学—长翠路站),17路(西华大学—高铁西站)、12路(电子科大—洞子口)、27路(四川轻化工大学—大观楼)、40路(高客站—广进路)等公交线路,以及四条浙商临港新天地免费公交线路。另外,为解决大学城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大学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休闲、商业、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需求的问题,临港将建设首个商住综合项目—科教·公元Π,占地约92亩,总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主要承担大学城师生的工作、生活、休闲及娱乐服务功能。
2.2大学城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2.2.1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的智力资源、创新能力需要有发挥作用的平台。产业既可以借助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优势而提高水平、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还能促进高等交易自身的完善和发展[2]。
一方面,各个高校的落地,促使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快速聚集,为各个企业注入新鲜力量。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的碰撞将萌发更多创新性思维及理论,以此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再者,随着大学城自身学术力量的壮大、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建,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科技城,他们的加入一方面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提高能力的条件,使自身能力得到发展、宜宾市科学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为使得大学城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使大学城得到更好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大学城的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共生”的良性循环[3]。
2.2.2房地产企业。大学城的建设,使得大学城人口密度加大,楼盘周边社会人文环境逐渐优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就业率增高,从而促使大学城房地产市场需求加大,市场迅速发展。以宜宾大学城为例,为强势推进“双城”建设,大学城采用“三个一”的独特规划模式:三分之一用于大学教学科研,三分之一用于公共配套,三分之一用于区域商业配套及少量优质住宅开发。在临港大学城规划中,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仅有两块居住性用地,大学路1号所在区块便是其中之一。从横向看,大学路1号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开盘后均价为8400元/㎡,而此时宜宾市平均房价处于7300元/㎡[4]。从纵向角度上看,以天立学府华庭为例,该楼盘2012年开盘时每平方米在5000元左右,而今二手房价格已涨至每平方8000多元。
2.3大学城建设助推消费增长
人口集聚产生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其拉动效应突出且平稳持续。大学生代表着城市消费发展的未来与趋势,引导周边地区形成以文化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演变,促进了大学城快速形成以教育、科研、服务、生产、居住、旅游、休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化社区。
三、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
资源共享,是大学城构建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大学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实现大学城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指在大学城内部各院校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大学城与其所属区域共享共建。
为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实行学生跨学校选择课目、老师多校教学的方案,同时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跨校举办学术交流会、高校联合探讨科学项目等。
四、总结
宜宾这座拥有大学城的川南城市,实际上是找到了一种创新驱动的新路径。通过“大学城”和“科创城”双城的建设,破解了我们所认知的传统区域经济,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过去,倘若想要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普遍都是选择从产业上去发展,而现在宜宾“双城”建设便是跳出传统,大胆尝试从人才供给方面、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创新动力方面,去另辟一种驱动的新路径。
从高校方面来看,“双城”是一个集中办学、资源共享的园地,具有传统办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政府方面来看,“双城”建设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拉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等;而对于宜宾市民来说,则能享受“双城”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收获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富足。所有的影响都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周雪兰.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研究[J],财讯.2018(22)
[2] 高璐敏.聚集、辐射与创新:大学城对其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个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3] 陆艺文,徐耀文.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究[J],产业与科技坛.2013.12(16)
[4] 数据来源:安居客官方网站:www.anjuke.com
【关键词】 大学城 区域经济
一、宜宾大学城发展现状
四川省宜宾市,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之称,2200年建城史、4000年釀酒史、3000年种茶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四川视野看,宜宾是成渝经济区的第三极;从中国视野看,宜宾是上海港战略合作伙伴川滇黔出口型经济门户和重要的加工出口制造地;国际视野上看,宜宾是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门户,也是东盟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最便捷的枢纽城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在成渝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川南城市群和川滇黔结合部,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其产业基础、交通设施、港口和资源优势明显[1]。
二、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1大学城建设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以宜宾大学城为例,为保障广大师生便捷出行,现已开通智轨T1线(智轨产业园区—宜宾高铁西站)、T1支线(四川轻化工大学—长翠路站),17路(西华大学—高铁西站)、12路(电子科大—洞子口)、27路(四川轻化工大学—大观楼)、40路(高客站—广进路)等公交线路,以及四条浙商临港新天地免费公交线路。另外,为解决大学城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大学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休闲、商业、精神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需求的问题,临港将建设首个商住综合项目—科教·公元Π,占地约92亩,总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主要承担大学城师生的工作、生活、休闲及娱乐服务功能。
2.2大学城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2.2.1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的智力资源、创新能力需要有发挥作用的平台。产业既可以借助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优势而提高水平、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还能促进高等交易自身的完善和发展[2]。
一方面,各个高校的落地,促使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快速聚集,为各个企业注入新鲜力量。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的碰撞将萌发更多创新性思维及理论,以此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再者,随着大学城自身学术力量的壮大、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建,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科技城,他们的加入一方面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提高能力的条件,使自身能力得到发展、宜宾市科学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也为使得大学城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使大学城得到更好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大学城的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共生”的良性循环[3]。
2.2.2房地产企业。大学城的建设,使得大学城人口密度加大,楼盘周边社会人文环境逐渐优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就业率增高,从而促使大学城房地产市场需求加大,市场迅速发展。以宜宾大学城为例,为强势推进“双城”建设,大学城采用“三个一”的独特规划模式:三分之一用于大学教学科研,三分之一用于公共配套,三分之一用于区域商业配套及少量优质住宅开发。在临港大学城规划中,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仅有两块居住性用地,大学路1号所在区块便是其中之一。从横向看,大学路1号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开盘后均价为8400元/㎡,而此时宜宾市平均房价处于7300元/㎡[4]。从纵向角度上看,以天立学府华庭为例,该楼盘2012年开盘时每平方米在5000元左右,而今二手房价格已涨至每平方8000多元。
2.3大学城建设助推消费增长
人口集聚产生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其拉动效应突出且平稳持续。大学生代表着城市消费发展的未来与趋势,引导周边地区形成以文化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演变,促进了大学城快速形成以教育、科研、服务、生产、居住、旅游、休闲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化社区。
三、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
资源共享,是大学城构建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大学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实现大学城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指在大学城内部各院校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大学城与其所属区域共享共建。
为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实行学生跨学校选择课目、老师多校教学的方案,同时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跨校举办学术交流会、高校联合探讨科学项目等。
四、总结
宜宾这座拥有大学城的川南城市,实际上是找到了一种创新驱动的新路径。通过“大学城”和“科创城”双城的建设,破解了我们所认知的传统区域经济,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过去,倘若想要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普遍都是选择从产业上去发展,而现在宜宾“双城”建设便是跳出传统,大胆尝试从人才供给方面、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创新动力方面,去另辟一种驱动的新路径。
从高校方面来看,“双城”是一个集中办学、资源共享的园地,具有传统办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政府方面来看,“双城”建设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拉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等;而对于宜宾市民来说,则能享受“双城”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收获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富足。所有的影响都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周雪兰.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研究[J],财讯.2018(22)
[2] 高璐敏.聚集、辐射与创新:大学城对其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个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3] 陆艺文,徐耀文.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究[J],产业与科技坛.2013.12(16)
[4] 数据来源:安居客官方网站:www.anju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