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构建骨性Ⅲ类扁桃体肥大儿童的上气道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评价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上气道内气流特性的变化,为该类患儿适宜临床疗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30例骨性Ⅲ类扁桃体肥大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前后的上气道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将扁桃体Ⅲ度肥大者纳入A组(18例)、Ⅳ度肥大者纳入B组(12例),重建其术前(T1)、术后(T2)上气道立体模型并应用CFD模拟上气道内的气体流动,评价咽部代表平面(a:后鼻孔平面;b:鼻咽最小截面;c:鼻咽与腭咽交界处;d:腭咽最小平面;e:腭咽与舌咽交
【机 构】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口腔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工程实验室,山东 济南25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骨性Ⅲ类扁桃体肥大儿童的上气道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评价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上气道内气流特性的变化,为该类患儿适宜临床疗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30例骨性Ⅲ类扁桃体肥大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前后的上气道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将扁桃体Ⅲ度肥大者纳入A组(18例)、Ⅳ度肥大者纳入B组(12例),重建其术前(T1)、术后(T2)上气道立体模型并应用CFD模拟上气道内的气体流动,评价咽部代表平面(a:后鼻孔平面;b:鼻咽最小截面;c:鼻咽与腭咽交界处;d:腭咽最小平面;e:腭咽与舌咽交界处;f:舌咽段扁桃体最大处平面;g:舌咽与喉咽交界处;h:喉咽下缘平面)的面平均压力与面平均速度、f平面的最大速度(Vmax)与最小压力(Pmin)、咽部最大气流速度(Pharynx-Vmax)、上气道最大气流速度(UA-Vmax)、咽部气流阻力(Rpharynx)、后鼻孔到f平面的压降(dP)及dP与流量比值(PQR)的变化.结果 B组受试者代表平面的面平均压力、面平均速度在T2期降低,a、b、c、d、e、f、g平面的面平均压力与d、e、f、g、h平面的面平均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截面参数在T2期也呈下降趋势,b截面的面平均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Vmax、Pmin、Pharynx-Vmax、UA-Vmax、Rpharynx、dP与PQR,B组受试者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b、c平面的面平均速度与h平面的面平均压力,A、B两组的其他所有测量指标差异在T1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流体力学角度看,扁桃体切除术可有效改善骨性Ⅲ类扁桃体Ⅳ度肥大儿童上气道内部的流体特性,而对于骨性Ⅲ类扁桃体Ⅲ度肥大儿童上气道内部的气流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一种干式荧光发光传染病四联检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性能.方法 基于免疫层析和荧光发光平台,采用夹心法原理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采用国家参考品进行评估,并与酶联免疫法平行检测临床样本,比较该技术的检测性能.结果 干式荧光发光法传染病四联检技术符合国家参考品的标准要求.在临床性能评价中,对四项指标的检测灵敏度均大于95%,特异性HBsAg、抗-HIV和抗-TP大于95%,抗-HCV检测特异
目的 探讨自然周期联合黄体期卵巢刺激(NLPS)和双重刺激方案(DuoS)助孕结局和费效比.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的376周期治疗,分为137个NLPS周期组和239个DuoS周期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治疗过程、结局变量、单周期花费和每获得一个优质胚胎的费效比,并进一步比较黄体期和卵泡期阶段结局和费效比.结果 NLPS组与DuoS组获卵数(P=0.41)、两个原核(2PN)数(P=0.74)、优质胚胎数(P=0.10)、临床妊娠率(P=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LPS组
复发性流产(RSA)的主要病因之一为合并风湿免疫病.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在RSA合并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其治疗效果也普遍得到认可.由于RSA合并风湿免疫病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目前对于免疫抑制剂的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亟待进一步规范.论文结合近年的临床指南和科学研究进展,从RSA定义、风湿病与RSA相关性、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述评,提高读者对于相关疾病及药物的认识,为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