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秋窗无雨声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秋以后,几乎每天都要飘洒一阵淅淅沥沥的秋雨。有时早上还是响晴的天,不一会,四周的雨云便相约而来,一阵秋雨朦胧了世界。
  这样的雨天,读书便是最好的享受。泡一壶清茶,手捧一卷唐诗,眼看着诗句如窗外的雨滴般从纸上跃动活泛起来,好像要渗透到心底里去,你无法抗拒地就和诗人们一起迷醉在唐朝的秋雨里。
  静夜温柔,听巴山夜雨的悱恻和李商隐的絮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夜雨寄北》是我最喜欢的诗歌。在蜀地淅淅沥沥的雨声里,诗人的思念如池水般盈盈上涨,想起两人共剪西窗烛火的欢爱,如今何等的孤独和凄凉。“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这是白居易的《秋雨夜眠》。同样是秋雨冰凉,但对于白居易来说,心境就要平和许多了。尽管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不过对于这位整日倚红拥翠的诗人而言,能“睡美雨声中”就不足为奇了,翌日,满目“霜叶满阶红”,秋雨声俨然成为诗人耳旁的小夜曲,心境何等自若安详。
  秋常给人带来萧瑟之感,凋敝之境。文思超群的温庭筠因恃才不羁,屡举进士不第,终生不得志,郁郁在怀,在《更漏子》这阕词里,尤为突出。“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冰冷的雨滴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而是砸碎在人的心里,不免令人心生伤感。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的代表,其诗歌意境优美,诗情画意常跃然纸上。“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他的这一首《欒家濑》小诗,就勾勒出了飒飒秋雨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情景,一场秋雨,使溪水流得更急,溅起水珠惊动了白鹭,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
  细数起来,唐代的诗人们创作关于秋雨的诗歌可谓不计其数,沉醉在唐诗的秋雨中,任思绪飘洒,顿觉自己也“诗意”了许多。
其他文献
“速看,马上停播!”“内部资料,多少钱都买不到”“名人离世,原因让人震惊!”“嘘,看完这些能保命”……在微信群、搜索引擎以及各类信息平台上,时不时就会遇到这类标题夸张的文章链接,点击进入后,文章内容往往离题万里,甚至有些就是谣言。  当下,触目皆是的“标题党”,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块心病。我们当然理解注意力经济环境下“吸睛”的重要性,但如果内容都成了一惊一乍的惊悚体,都在用诱导性标题吸引大家
期刊
钱锺书先生笔下,婚姻像被围困的城堡。时下,进入“围城”的人越来越少了。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结婚率仅为7.3‰,这个数字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也越低,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为倒数第二,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  该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榜首,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自我调侃:“单身好,单身好,单身想跟谁好跟谁好。”有
期刊
這半年里,独居老家的父亲常常给我打电话或微信视频,一聊便是三四十分钟。  其实也没什么要紧事,都是一些他曾经最为不屑的家长里短:上午干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晚上和谁喝了点酒之类。偶尔他会故意忘记吃药,还时不时偷喝点酒。他似乎很享受我板着脸训斥他的样子,那一刻他像个顽劣的孩子,表情里透着有人爱有人管的安心与放松。  曾经的他给我打电话,从来都是一副速战速决的架势,有事说事,说完便挂断,决不拖泥带水。
期刊
祖母做了一辈子的饭,最让我难忘的一道菜是米粉蒸肉。这道菜看起来很简单,似乎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技巧,但要做得色香味俱全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就不容易了。祖母做的米粉蒸肉,香糯绵甜、软滑弹牙,堪称一绝。  开始之前,祖母要先把新鲜的五花肉切成大块大块的长条,然后撒入自家磨的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不断地抓匀。祖母还有一道独家秘方,那就是芋头和菜叶。先在锅底放上刨得溜光洁白的芋头,然后把圆包菜的叶子一片一片摊平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