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并发症结果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po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不同清扫范围术后上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于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乳腺癌资料完整452例患者,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完全清扫组191例,部分清扫组261例,以问卷形式对患侧上肢水肿、肩关节运动障碍等上肢并发症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2例患者中,上臂水肿65例(14.4%),前臂水肿33例(7.3%),其中完全清扫组上臂水肿发生率为14.6% (28/191),与部分清扫组的14.2% (37/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清扫组和部分清扫组组间前臂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3%(12/191)、8.0%(21/26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清扫组肩外展、旋后障碍发生率为17.8% (34/191),与部分清扫组的19.5%(51/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清扫组肩后伸、内旋障碍发生率为9.9%(19/191),与部分清扫组的8.8%(23/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较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范围虽然有所扩大,但并未增加上肢水肿、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针对牛屯河堤防工程中所采用的不同渗控措施 ,利用各堤段监测断面的测孔水位资料对堤基渗流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塑性混凝土薄型防渗墙、深层搅拌桩防渗墙及减压沟的渗控效果作
门诊流程及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其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持,对整个门诊的就诊流程进行优化组合,减少患者在门诊就诊的环节与时间,降低医患纠纷,力求在医院门诊的医疗秩序
国家的经济体系不断健全,促进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应用到以剪力墙为主要框架体系的结构性施工模式和技术方法,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简要地介绍了九江长江干堤溃口复堤段堤基渗流监测系统的布置情况 ,对渗流监测成果作了全面分析。其结果表明 :堤基渗流主要受长江水位变化的影响 ,防洪墙底板前端至末端渗透
由美国腹腔镜内镜外科医师协会(SLS)举办的“亚美多学科峰会Ⅶ-腹腔镜与微创外科”将于2016年2月17~20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会议涉及环太平洋亚太国家普通外科、妇科与泌尿
目的了解社会对医院使用电子病案的认知与心态。方法对医院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接受调查者赞同医院使用电子病案,认为使用电子病案可提高医院效率,提高医疗
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建筑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也从传统的稳固性、耐久性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每个施工
在 1999~ 2 0 0 0年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建设中 ,荆南干堤采用了水泥土防渗墙垂直截渗的方案。为了解防渗墙的截渗效果及大堤可能出现的险情 ,从公安埠河镇至斗湖堤镇 (全长 40 k
目的 观察外剥内扎术保留内括约肌筋膜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13例混合痔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200)和观察组(n=213),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留内括约肌筋膜外剥内扎法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96/213)比75.0% (150/200)](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
通过对岳阳长江干堤隐蔽工程安全监测所采取的不同渗控措施以及监测孔的不同布设分析 ,结合取得的实测资料 ,进行时间特性、浸润线特性分析 ,初步评价了该堤段的截渗效果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