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近现代以来,辽西地区内的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并且没有采取有效地恢复和保护措施,而是继续破坏次生林等,所以到上世纪时森林覆盖率极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本文分析了辽西地区在恢复与保护植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以加快辽西地区植被恢复进程,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保护;策略
辽西地区范围较广,地形大部分是低山丘陵,多河流和滩地。古代时的辽西地区森林与草原密布,当时的土质也较为肥沃,所以植被生长茂密,山林蓄水能力强,但近现代人为破坏导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这种状况不仅会严重影响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影响了辽西地区经济的发展。虽然辽西地区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治,但因为在选择植被、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等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使得辽西地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依旧困难重重。
一、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树种过于单一。在遼西地区的恢复措施中,选择的树种比较单一,选种多为纯林,主要为油松、杨树等,少混交林,单一性的树种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微乎其微。
2.未适地适树。种树应遵循适地原则,即分清半阴坡、阴坡、阳坡等适宜的树种,但辽西地区在树种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实际,多看重外来树种,却没看到外来树种的“水土不服”,轻视防护作用,对灌木和一些本地特色树种视而不见,还要求效果速成,这些不从实际出发的对策更没办法恢复与保护当地水土与植被,还导致植被类型稀少。
3.在飞播造林中,没有对所播的种子进行事先处理,所以种子存活率较低;而且飞播造林区植被稀少,种子易移位流失,鸟兽危害大;有的地区密度分布不均,幼苗容易发育不良,影响树的生长;还有播期播区选择不当等都影响到飞播造林的质量。
4.没有遵循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即林草适宜原则,适合种树就种树,应该长草就不要破坏。但是在辽西地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中,破坏了该地区原有的灌草植被,还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破坏石质地而改为造林,在两旁栽种侧柏,但这样的工程造林保存率极低,还导致土壤松动,洪涝时期水土流失的状况。
5.育苗不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油松大多皆为衰弱低质林,这是因为那一批大多是在幼树中采种,所以影响了林木质量,对生态的恢复没有起到预期效果。而正是因为辽西地区人工和飞播造林的种源不精,所以在采种上多选择一些老、幼树,育出的树苗质量也大大下降。
6.退耕还林不当。辽西地区退耕还林的耕地大多是马路旁的平地,而并非是一些坡地里的耕地,这样一来,退耕还林就无法起到作用,也变成了明面上的“退路还林”。
7.林区密度过大。在造林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树林之间的距离,密度超出当地的土壤造林密度承载力,林区水分与养分不均,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8.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虽然辽西地区制定了“封山育林禁牧令”的政策,但是因为执行力度薄弱,不够重视,而且只是小范围的封禁,所以有的地区根本不重视这个政策,继续我行我素。
二、对策及建议
1.选择性封山育林。首先在植被覆盖率低、人工林生长困难的林区用人工科技手段使该地生成森林或者灌草植物;其次是封禁一些衰弱低质林、低效林地和灌木地,通过保存该地的树苗和幼树进行改造种植,因为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样就可以提升林区树的质量。最后是对有母树与幼树的林区进行保护,通过划区域、围栏、设警示牌等方法封山育林,让林区内的树木生长形成完整的植被结构。
2.栽植方法。根据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栽植方法,比如春秋季节时,可以采用裸根苗造林;而在雨季用营养钵造林可以减少育苗时间,扩大了造林面积;这些栽植方法多适宜选择油松、山杏等树种。
3.树种的选择。造林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比如在阴坡可以选择中油松、山杏等树种;半阴坡选择刺槐、沙棘等树种;阳坡可以种侧柏、山枣等树种;半阳坡选择山杏、黄榆等树种。在同一个坡面上,也要根据它的高度而选择树种,像中部选择侧柏、油松等,而上部可以选择山杏、沙棘的等树种,下部就种扁杏、大枣等树种。
4.飞播造林。在飞播造林中应让播区保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这样防止了种子的移位,避免了鸟兽之害,还为幼苗遮阴等有利作用。但也不宜植被过密过少,因为草层太厚会影响种子的光照,导致幼苗发育不良,过于弱小,更甚会枯萎,植被过少土壤比较疏松,种子酒不容易被固定,生长出来的幼苗也会因没有遮蔽而日照过久而干旱。所以,在飞播造林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增加或减少飞播区的植被,以提升飞播造林的质量。在飞播造林的树种选择上,不应过度追捧外来物种,应该通过实地实践后再根据成效决定是否引进外来物种;在一般情况下,选择当地乡土树种更为保险,因为当地的树种已经适宜当地的生态,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在飞播前,也应该对种子进行挑选和处置,品质过差的种子不可以使用,飞播的种子要经过检验;根据不同树种的特色进行处理,同一树种的使用,也要适宜生长的区域,不能乱播,以保证飞播造林的成效。
5.针对性选择造林树种。辽西地区的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中,因为前期造林的树种选择过于单一,植被也没有考虑适地适树的原则,所以对生态改善不大,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应该对辽西地区的林地地形分析才确定应该种的树种草种。例如在低山山地适宜华北落叶林、樟子松、山杨等;缓丘坡地沟谷地形适宜的树种、草种是白榆、大果沙棘、苹果、核桃等;河滩地形适宜种锦县小钻杨、旱柳、群众杨等;飞播造林的类型更适合油松和侧柏。
6.保护原生植被。辽西地区原有的天然植被是天然次生阔叶林和油松林,这些天然原生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很大影响,保护好原生林不仅可以恢复植被,更可以间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对这些原生天然林更要重视及加强保护。
7.充分利用技术。在对辽西地区的植被恢复与保护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具备长远的目光,提高自己的科技意识,不能依靠旧有的、过时的一套来恢复植被,如今科技在造林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领导应该依靠科学技术,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更好恢复和保护辽西植被的手段与技术。
8.实行责任制。过去多有分工不明的情况,导致林地保护不严而遭受破坏,建立责任制,把每片林地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制定目标,并且保质保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地质量,恢复植被。
三、结语
辽西地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应先根据地区的实际,再分析该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再基于长期的恢复与保护政策中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逐个突破,分析类型实施对策,探索出属于辽西地区植被恢复的技术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景学,王世忠. 辽西地区荒山植被恢复途径探讨[J]. 陕西林业科技,2012,(1):44-46.
[2]吴德东,迟琳琳,安宇宁,张莉莉,杨海艳,李亚辉. 辽西北沙地植被恢复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2):97-101.
[3]姚志远,任丽华. 辽西半干旱区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2,(4):32-33,51.
[4]曾光,田向华. 辽西地区植被恢复及现有林经营问题与对策[J]. 防护林科技,2013,(1):52-54.
关键词: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保护;策略
辽西地区范围较广,地形大部分是低山丘陵,多河流和滩地。古代时的辽西地区森林与草原密布,当时的土质也较为肥沃,所以植被生长茂密,山林蓄水能力强,但近现代人为破坏导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这种状况不仅会严重影响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影响了辽西地区经济的发展。虽然辽西地区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治,但因为在选择植被、结构不合理、综合效益等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使得辽西地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依旧困难重重。
一、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树种过于单一。在遼西地区的恢复措施中,选择的树种比较单一,选种多为纯林,主要为油松、杨树等,少混交林,单一性的树种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微乎其微。
2.未适地适树。种树应遵循适地原则,即分清半阴坡、阴坡、阳坡等适宜的树种,但辽西地区在树种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实际,多看重外来树种,却没看到外来树种的“水土不服”,轻视防护作用,对灌木和一些本地特色树种视而不见,还要求效果速成,这些不从实际出发的对策更没办法恢复与保护当地水土与植被,还导致植被类型稀少。
3.在飞播造林中,没有对所播的种子进行事先处理,所以种子存活率较低;而且飞播造林区植被稀少,种子易移位流失,鸟兽危害大;有的地区密度分布不均,幼苗容易发育不良,影响树的生长;还有播期播区选择不当等都影响到飞播造林的质量。
4.没有遵循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基本原则,即林草适宜原则,适合种树就种树,应该长草就不要破坏。但是在辽西地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中,破坏了该地区原有的灌草植被,还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破坏石质地而改为造林,在两旁栽种侧柏,但这样的工程造林保存率极低,还导致土壤松动,洪涝时期水土流失的状况。
5.育苗不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油松大多皆为衰弱低质林,这是因为那一批大多是在幼树中采种,所以影响了林木质量,对生态的恢复没有起到预期效果。而正是因为辽西地区人工和飞播造林的种源不精,所以在采种上多选择一些老、幼树,育出的树苗质量也大大下降。
6.退耕还林不当。辽西地区退耕还林的耕地大多是马路旁的平地,而并非是一些坡地里的耕地,这样一来,退耕还林就无法起到作用,也变成了明面上的“退路还林”。
7.林区密度过大。在造林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树林之间的距离,密度超出当地的土壤造林密度承载力,林区水分与养分不均,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8.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虽然辽西地区制定了“封山育林禁牧令”的政策,但是因为执行力度薄弱,不够重视,而且只是小范围的封禁,所以有的地区根本不重视这个政策,继续我行我素。
二、对策及建议
1.选择性封山育林。首先在植被覆盖率低、人工林生长困难的林区用人工科技手段使该地生成森林或者灌草植物;其次是封禁一些衰弱低质林、低效林地和灌木地,通过保存该地的树苗和幼树进行改造种植,因为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这样就可以提升林区树的质量。最后是对有母树与幼树的林区进行保护,通过划区域、围栏、设警示牌等方法封山育林,让林区内的树木生长形成完整的植被结构。
2.栽植方法。根据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栽植方法,比如春秋季节时,可以采用裸根苗造林;而在雨季用营养钵造林可以减少育苗时间,扩大了造林面积;这些栽植方法多适宜选择油松、山杏等树种。
3.树种的选择。造林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比如在阴坡可以选择中油松、山杏等树种;半阴坡选择刺槐、沙棘等树种;阳坡可以种侧柏、山枣等树种;半阳坡选择山杏、黄榆等树种。在同一个坡面上,也要根据它的高度而选择树种,像中部选择侧柏、油松等,而上部可以选择山杏、沙棘的等树种,下部就种扁杏、大枣等树种。
4.飞播造林。在飞播造林中应让播区保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这样防止了种子的移位,避免了鸟兽之害,还为幼苗遮阴等有利作用。但也不宜植被过密过少,因为草层太厚会影响种子的光照,导致幼苗发育不良,过于弱小,更甚会枯萎,植被过少土壤比较疏松,种子酒不容易被固定,生长出来的幼苗也会因没有遮蔽而日照过久而干旱。所以,在飞播造林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增加或减少飞播区的植被,以提升飞播造林的质量。在飞播造林的树种选择上,不应过度追捧外来物种,应该通过实地实践后再根据成效决定是否引进外来物种;在一般情况下,选择当地乡土树种更为保险,因为当地的树种已经适宜当地的生态,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在飞播前,也应该对种子进行挑选和处置,品质过差的种子不可以使用,飞播的种子要经过检验;根据不同树种的特色进行处理,同一树种的使用,也要适宜生长的区域,不能乱播,以保证飞播造林的成效。
5.针对性选择造林树种。辽西地区的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中,因为前期造林的树种选择过于单一,植被也没有考虑适地适树的原则,所以对生态改善不大,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应该对辽西地区的林地地形分析才确定应该种的树种草种。例如在低山山地适宜华北落叶林、樟子松、山杨等;缓丘坡地沟谷地形适宜的树种、草种是白榆、大果沙棘、苹果、核桃等;河滩地形适宜种锦县小钻杨、旱柳、群众杨等;飞播造林的类型更适合油松和侧柏。
6.保护原生植被。辽西地区原有的天然植被是天然次生阔叶林和油松林,这些天然原生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很大影响,保护好原生林不仅可以恢复植被,更可以间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对这些原生天然林更要重视及加强保护。
7.充分利用技术。在对辽西地区的植被恢复与保护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具备长远的目光,提高自己的科技意识,不能依靠旧有的、过时的一套来恢复植被,如今科技在造林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领导应该依靠科学技术,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更好恢复和保护辽西植被的手段与技术。
8.实行责任制。过去多有分工不明的情况,导致林地保护不严而遭受破坏,建立责任制,把每片林地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制定目标,并且保质保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地质量,恢复植被。
三、结语
辽西地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应先根据地区的实际,再分析该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再基于长期的恢复与保护政策中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逐个突破,分析类型实施对策,探索出属于辽西地区植被恢复的技术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景学,王世忠. 辽西地区荒山植被恢复途径探讨[J]. 陕西林业科技,2012,(1):44-46.
[2]吴德东,迟琳琳,安宇宁,张莉莉,杨海艳,李亚辉. 辽西北沙地植被恢复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2):97-101.
[3]姚志远,任丽华. 辽西半干旱区尾矿废弃地不覆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2,(4):32-33,51.
[4]曾光,田向华. 辽西地区植被恢复及现有林经营问题与对策[J]. 防护林科技,2013,(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