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新世纪,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国民的素质却没有得到对等的提升。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滑坡特别要引起人们注意。我们不能忽视对青少年道德素质滑坡的原因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学校责任;家庭教育;缺失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80-1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有些年头了,可效果如何呢?当然,成绩是有的,但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须引起我们重视:那就是公民素质滑坡。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一个整体性问题。其中,尤以青少年道德品质不高引人注意。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公民道德素质滑坡原因何在。
面对公民道德素质滑坡现象,学校确实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学校是学生后天智慧和品质培养的主要承担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的素质教育虽已提了许多年,但真正落实起来却非常困难。学校、教师也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正在努力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做。但难的是,教育制度不改革,高考制度不改变,想做到不惟分数论是很难的。因为,学校确实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的,可是,面对高考的竞争压力,学校就不能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家长就不能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地方政府也不可能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为此,在各种压力之下,学校就不得不多排课,多讲课。所以,为了教学进度,为了应付高考,也为了对得起家长的要求,教师们不得不抓紧时间讲知识,做训练,哪里还有时间给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甚至有人反感认为老师“废话”太多了,耽误孩子学习。正是由于家长、政府只注重升学率,才导致了学校教育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学生思想教育的问题出现。
造成青少年道德品质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个人的成长确实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也是最先影响他的是他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可是,有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的成才主要取决于先天智力和后期学校的教育两个方面,而把自身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忽略了。所以,就有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认为自己完成任务万事大吉了,什么事都不问了。现在,我们学校就有许多学生都是“留守”或“半留守”学生。父母去外地挣钱去了,孩子来到学校后,他们的父母除了每月按时给寄钱外,基本不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甚至很多家长从不联系老师,孩子上几年高中一次都未跟老师联系交流过(基本上都是老师联系父母的)。即使有联系,也大多问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考多少分,占多少名次而已,从不问孩子思想表现如何。乃至有些家长,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受到批评,还会护着孩子。例如,某班有同学拒绝做值日,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不但不起作用,还引起家长不满说:“我们家孩子在家从来不让干一点活的”。试想,有这样溺爱的家长,孩子如何自立?更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根本就是错误的:孩子有你们老师教就行了,不然我们把孩子送你们学校干吗?
另外,有些家庭不但自身忽视了自己的教育责任,甚至对学校教育起了阻碍作用。例如,前一段时间,某两位同学发生了矛盾,导致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后其中一方纠集了一些校外人员在晚自习时间到学校寻衅,遭到任课教师阻止后,这些人竟把老师控制住,在教室门口把该班一学生打了。当学校报警,准备严肃处理此事件后,该滋事学生家长找到当晚上课的老师,请求不予追究时,家长是这样说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就算了罢,我们当面给你道歉,你就别抓住不放了。”试想,有这样的家长,孩子在家庭中父母会好好地教育他吗?
甚至,还有学生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对父母连起码的尊重都不懂得,这些人在学校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吗?所以,这些年接连出现孩子打伤打死父母的恶性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对学校教育构成了巨大阻碍,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导致公民道德素质滑坡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教育”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前条件下,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都对人们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这些都对青少年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盛行,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又说,“舍生而取义也”。可见中国传统的利义观要求人们谋利以义为前提。可是市场经济追求的却是实利、实效,它要求通过市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思想必然强化人们的功利意识,导致很少有人再去追求义。甚至有人为了谋利而不择手段,不顾道义。这就导致了人们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消极思想的产生,于是,社会上许多假恶丑的现象就出现了。而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也必然会给青少年的思想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确立时期,不加以正确思想的引导,极易被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导致价值趋向的偏离。因此,如何协调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内容,克服社会功利主义影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任务,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國民素质,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校教育大半天,不及校外一支烟。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协调,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民素质提高。
关键词:学校责任;家庭教育;缺失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80-1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有些年头了,可效果如何呢?当然,成绩是有的,但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须引起我们重视:那就是公民素质滑坡。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一个整体性问题。其中,尤以青少年道德品质不高引人注意。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公民道德素质滑坡原因何在。
面对公民道德素质滑坡现象,学校确实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学校是学生后天智慧和品质培养的主要承担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的素质教育虽已提了许多年,但真正落实起来却非常困难。学校、教师也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正在努力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做。但难的是,教育制度不改革,高考制度不改变,想做到不惟分数论是很难的。因为,学校确实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教育学生的,可是,面对高考的竞争压力,学校就不能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家长就不能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地方政府也不可能不考虑升学率的问题。为此,在各种压力之下,学校就不得不多排课,多讲课。所以,为了教学进度,为了应付高考,也为了对得起家长的要求,教师们不得不抓紧时间讲知识,做训练,哪里还有时间给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甚至有人反感认为老师“废话”太多了,耽误孩子学习。正是由于家长、政府只注重升学率,才导致了学校教育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学生思想教育的问题出现。
造成青少年道德品质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个人的成长确实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也是最先影响他的是他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可是,有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的成才主要取决于先天智力和后期学校的教育两个方面,而把自身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忽略了。所以,就有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认为自己完成任务万事大吉了,什么事都不问了。现在,我们学校就有许多学生都是“留守”或“半留守”学生。父母去外地挣钱去了,孩子来到学校后,他们的父母除了每月按时给寄钱外,基本不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甚至很多家长从不联系老师,孩子上几年高中一次都未跟老师联系交流过(基本上都是老师联系父母的)。即使有联系,也大多问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考多少分,占多少名次而已,从不问孩子思想表现如何。乃至有些家长,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受到批评,还会护着孩子。例如,某班有同学拒绝做值日,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不但不起作用,还引起家长不满说:“我们家孩子在家从来不让干一点活的”。试想,有这样溺爱的家长,孩子如何自立?更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根本就是错误的:孩子有你们老师教就行了,不然我们把孩子送你们学校干吗?
另外,有些家庭不但自身忽视了自己的教育责任,甚至对学校教育起了阻碍作用。例如,前一段时间,某两位同学发生了矛盾,导致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后其中一方纠集了一些校外人员在晚自习时间到学校寻衅,遭到任课教师阻止后,这些人竟把老师控制住,在教室门口把该班一学生打了。当学校报警,准备严肃处理此事件后,该滋事学生家长找到当晚上课的老师,请求不予追究时,家长是这样说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就算了罢,我们当面给你道歉,你就别抓住不放了。”试想,有这样的家长,孩子在家庭中父母会好好地教育他吗?
甚至,还有学生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对父母连起码的尊重都不懂得,这些人在学校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吗?所以,这些年接连出现孩子打伤打死父母的恶性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对学校教育构成了巨大阻碍,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导致公民道德素质滑坡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教育”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前条件下,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都对人们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这些都对青少年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盛行,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又说,“舍生而取义也”。可见中国传统的利义观要求人们谋利以义为前提。可是市场经济追求的却是实利、实效,它要求通过市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思想必然强化人们的功利意识,导致很少有人再去追求义。甚至有人为了谋利而不择手段,不顾道义。这就导致了人们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消极思想的产生,于是,社会上许多假恶丑的现象就出现了。而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也必然会给青少年的思想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确立时期,不加以正确思想的引导,极易被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导致价值趋向的偏离。因此,如何协调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内容,克服社会功利主义影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艰巨任务,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國民素质,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校教育大半天,不及校外一支烟。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协调,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民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