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e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属于高职教育的特色模式,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许多高职院校纷纷结合市场的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但在实际中过于强调校方自身的监控,而对订单企业的监控作用加以忽视,继而难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就对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高校准确把握发展契机,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始终坚持教育质量提高的理念,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教育满足人们的需要[1]。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中,由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佳,不利于院校的良性发展。如何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已經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订单培养。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会认为自己是订单培养的学生,极易出现学生不够主动、被动消极接受教育的问题,这样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不能立即上手,一旦遇到挫折,则会出现那样或这样的心理问题,而企业和院校没有对其加以高度重视,更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当前校企合作仅仅局限于领导层,或者是停留于书面订单培养协议层面,这样的模式不能使教师准确了解订单企业的具体技能要求,合作企业也无法掌握院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难以全程监控人才培养过程,只能从少数细微环节进行监控,致使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不到位。同时高职院校没有通过具体的环节来加强与订单企业的合作,双方无法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人才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三是院校教学明显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实现“零过渡期”,无法很好地适应岗位需要[2]。虽然院校开设的课程与企业需求联系相对紧密,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适应行业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难以跟上企业发展步伐;同时订单企业人员不能深入到院校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时间不够了解,这些都使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不佳,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
  二、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 校外质量监控
  首先,订单企业质量反馈。订单企业可在学生就业的半年内,向院校提供订单式人才质量评价反馈表,反馈内容可涵盖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如考核评价、教育教学等;然后校企共同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适当调整质量监控系统、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等。同时院校可以构建在线信息反馈模式,成立订单人才输送库,便于订单企业从工作成绩、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思想素质、团队精神、管理能力、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评价每一位学生。其次,院校对学生实施二次培训。院校接收到订单企业所反馈的人才质量信息后,应该结合反馈的信息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安排专人深入到企业查看学生是否具备执业发展所需的潜能或是否满足企业要求。如果订单企业不满意,院校可以构建毕业生二次培训系统,成立学生培训和自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让学生在二次培训中了解自身所欠缺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
  (二)校内质量监控
  1.合理设置课程
  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结合订单需求,通过调研与订单企业开展研讨会或座谈会,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方案构建多种模式并存的课程教学模式[3]。以河北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其以订单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利用市场调研数据,根据教育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进行分析,然后设置相应地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优化整合课程结构,形成“1+3”的课程模式,在幼儿教育基础技能课程的基础上,以三个特色方向课程培养为主线,通过面试和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蒙氏教育方向、早教方向、双语方向这三个订单班,并鼓励订单企业全程参与,一起制定课程标准。
  2.加强校企合作
  订单企业可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设立校企共建的在线论坛,设置导师在线指导空间,以免对订单人才的监管流于表面;院校可以聘请订单企业的专家进行讲座或为学生提供到订单企业进行观摩的机会,在课程建设中则应注重实践课程与合作课程的建设,从考核方法、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标准等方面出发,适当拓展资源[4]。当然校企网络评价与教学平台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构建该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订单企业在参与评价和教学时存在的空间与时间障碍。另外,在实践考核环节,订单企业应与院校共同负责,其中订单企业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而院校则负责学生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能,更好地掌握订单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实现在校生到社会人的过渡。
  结束语
  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人才培养中的核心,该体系的构建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体现,有利于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时,需要从校内和校外质量监控等层面出发,加强订单企业的全面指导、参与和协作,鼓励院校积极对订单人才进行二次培训,从而使人才质量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更好地保证订单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米海敏,王淑平,郭胜.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0:30-31.
  [2]陈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思考[J].价值工程,2014,34:259-260.
  [3]刘丽.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2:88-91.
  [4]郭军权,党云萍,杜森有,张延翔,邹东雷,刘来喜,孙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0-32.
其他文献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等工业数字化新理念新技术日趋成熟,将这些新理念新技术融入智能化煤矿的建设中,能提高智能化煤矿的建设水平,进一步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传统的煤矿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化硬件设施,所配置的物理服务器和工控机数量庞大而繁杂,维修维护也很困难。煤矿私有云平台,能将煤矿的安全管理数据、生产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在云架构下进行存储、分析、统计、应用。以煤矿安全生产、高产高效、可持续
期刊
机械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到用户各方面的需求,对设计阶段的仔细程度要求非常高,这样才能够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本文根据现代行业的发展需求,对机械工程设计现代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
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起着关键作用,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工作。在现代化社会中,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被广泛应用,从根本上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的管理目标,极大方便了变电站的运维和管理。鉴于此,本文对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运维管理中的重要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具体应用。
某电厂自蒙西电网切入华北电网后,发电机无功功率较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降低,夜间甚至发生进相运行工况,因厂内无功储备较少,当启动给水泵电机等功率较大设备时,10kV厂用母线电压骤降,导致部分电气设备跳闸、双电源装置切换等事故。通过对厂用电潮流的计算和分析,在厂用电系统加入无功补偿装置,解决了启动给水泵电机10kV母线电压骤降导致电气设备跳闸的问题,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当下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改善,对人民生命健康进行保障,对提高我国经济水平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环境意识缺乏,社会生产和生活在正常运转方面也让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针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其优化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煤炭资源是我国现存最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智能化开采的实现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及智能化的普及。近年来,由于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煤炭开采已在原本机械化开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智能化开采。现已逐步在开采过程中采用人工远程控制,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提出了煤炭产业智能化开采的基本理念,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化开采煤炭现状,并对其应用成果进行阐述,简要分析智能化开采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分析了国内首批投产的1000MW四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热耗大、经济性差、部分抽汽温度偏高的原因,并基于此,设计并采用新型高效汽封体、优化叶片叶型、升级材质等技术,实现了机组的升级改造,优化了热力性能,提高了经济性。修后热力试验表明,在THA工况下,汽轮机热耗为7347.5kJ/(kW·h),较修前降低了453.46kJ/(kW·h),高、中压缸效率分别提升了9.42和5.37个百分点,安全运行稳定,环保效益显著,为后续同类型机组通流改造提供借鉴经验,对发电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一定意义。
煤矿机电运输是我国煤矿产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运转,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必然会出现故障和磨损,因此需要将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维护与维修的工作做好,使煤矿机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
配电网作为直面终端网电力用户的电网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电力建设工作的重点,根据电力行业规划设计标准,在此技术导则的引导下,指导我国电网设计规划。融合标准编制原则与思想,对当前的标准主要进行简单的阐述,以期对我国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