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腺胃炎在我区发病不常见,笔者现将临床上发生的一例蛋鸡传染性腺胃炎病例报道如下:
发病情况 北京市平谷区某规模蛋鸡养殖场于2014年4月6日购进6600只蛋鸡,150日龄前鸡群生长发育良好,按正常的免疫程序进行了各种疫苗的免疫,最近发现鸡群有拉白色稀粪,食欲减少,个别鸡有瘫痪症状每天死亡10多只。畜主怀疑鸡群得了白痢,曾先后用新肠康等药物治疗,见好转后又反复。遂于2014年9月5日带病死鸡到平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经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为鸡传染性腺胃炎病,用药两周后鸡群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 病鸡初期表现精神沉郁,缩头垂尾,翅下垂,羽毛蓬乱;采食及饮水减少。病鸡鸡体苍白,生长迟缓或停滞,增重停止或体重逐渐下降,轻度消瘦,有的鸡体重仅为正常鸡的50%或更低。有些鸡有流泪、肿眼及呼吸道症状,排白色稀粪。由于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常有未消化饲料。
病理变化 ①腺胃肿大,外观呈灰-白-黄色斑驳状。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按压切面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乳头肿胀出血,乳头界限融合,无界限可分;②肠道粘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有出血性病变;③后期肠道空虚。部分病鸡肾肿大,有尿酸盐,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时,肝脏肿大,有坏死点。
发病原因 ①饲料粗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等,鸡群易发生腺胃炎;②饲养密度过大,雏鸡育雏不良等可诱发本病;③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④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REV)、鸡贫血因子(CAV)等;⑤霉菌毒素等;⑥细菌(如厌氧梭状芽孢杆菌等)会导致肌胃炎发病。
流行特点 ①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该病的病原多以垂直传播或污染的疫苗而传播,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无发病诱因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较轻。当有发病诱因或强烈应激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②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最为严重,多散发。育雏室温度较低的鸡群更易发病,死亡率低,发病后其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球虫、肠炎等疾病,而引起死亡率上升;③ 该病流行较广,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5~7日龄,7~15日龄症状表现明显,25日龄以后鸡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d,长者可达35d,发病后5~8d为死亡高峰。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诊症状,剖检出现的肉眼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目前还没有血清学试验用于TVP的诊断,所以新发病地区和有混合感染的鸡群很容易误诊,要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防治体会 本病病原无同一定论,病因复杂,导致该病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一般在临床上采取调节免疫力的办法。因此,需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加强预防。①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宜,杜绝饲喂发潮发霉饲料;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注意舍内通风换气,避免室内过度潮湿;定期开展鸡群带鸡消毒;②选择从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引进雏鸡苗,如果引进的鸡苗发生腺胃炎,尽量不要再从该种鸡场引进鸡苗;③为防止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并发感染,应定期给鸡群驱虫;④加强对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控制,消除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⑤当发现鸡群有拉稀症状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肠炎,并单纯使用治疗肠炎的药物,以免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失调,使病鸡的肠粘膜受损;⑥对发病鸡群,抗菌素配合抗病毒药物、中草药、电解多维等对症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10~20日龄,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组织灭活苗,0.3~0.5ml/只;产蛋前15~20日再注射1次,每只0.5ml,能很好预防本病。
发病情况 北京市平谷区某规模蛋鸡养殖场于2014年4月6日购进6600只蛋鸡,150日龄前鸡群生长发育良好,按正常的免疫程序进行了各种疫苗的免疫,最近发现鸡群有拉白色稀粪,食欲减少,个别鸡有瘫痪症状每天死亡10多只。畜主怀疑鸡群得了白痢,曾先后用新肠康等药物治疗,见好转后又反复。遂于2014年9月5日带病死鸡到平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经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为鸡传染性腺胃炎病,用药两周后鸡群逐渐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 病鸡初期表现精神沉郁,缩头垂尾,翅下垂,羽毛蓬乱;采食及饮水减少。病鸡鸡体苍白,生长迟缓或停滞,增重停止或体重逐渐下降,轻度消瘦,有的鸡体重仅为正常鸡的50%或更低。有些鸡有流泪、肿眼及呼吸道症状,排白色稀粪。由于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常有未消化饲料。
病理变化 ①腺胃肿大,外观呈灰-白-黄色斑驳状。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按压切面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乳头肿胀出血,乳头界限融合,无界限可分;②肠道粘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有出血性病变;③后期肠道空虚。部分病鸡肾肿大,有尿酸盐,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时,肝脏肿大,有坏死点。
发病原因 ①饲料粗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等,鸡群易发生腺胃炎;②饲养密度过大,雏鸡育雏不良等可诱发本病;③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④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REV)、鸡贫血因子(CAV)等;⑤霉菌毒素等;⑥细菌(如厌氧梭状芽孢杆菌等)会导致肌胃炎发病。
流行特点 ①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该病的病原多以垂直传播或污染的疫苗而传播,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无发病诱因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较轻。当有发病诱因或强烈应激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②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最为严重,多散发。育雏室温度较低的鸡群更易发病,死亡率低,发病后其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球虫、肠炎等疾病,而引起死亡率上升;③ 该病流行较广,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5~7日龄,7~15日龄症状表现明显,25日龄以后鸡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d,长者可达35d,发病后5~8d为死亡高峰。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诊症状,剖检出现的肉眼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目前还没有血清学试验用于TVP的诊断,所以新发病地区和有混合感染的鸡群很容易误诊,要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防治体会 本病病原无同一定论,病因复杂,导致该病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一般在临床上采取调节免疫力的办法。因此,需要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加强预防。①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宜,杜绝饲喂发潮发霉饲料;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注意舍内通风换气,避免室内过度潮湿;定期开展鸡群带鸡消毒;②选择从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引进雏鸡苗,如果引进的鸡苗发生腺胃炎,尽量不要再从该种鸡场引进鸡苗;③为防止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并发感染,应定期给鸡群驱虫;④加强对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控制,消除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⑤当发现鸡群有拉稀症状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肠炎,并单纯使用治疗肠炎的药物,以免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失调,使病鸡的肠粘膜受损;⑥对发病鸡群,抗菌素配合抗病毒药物、中草药、电解多维等对症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10~20日龄,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组织灭活苗,0.3~0.5ml/只;产蛋前15~20日再注射1次,每只0.5ml,能很好预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