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指挥棒”正确指挥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18日,由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4年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举行,主题是“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普通高中学生培养体制模式的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朱永新主持。
  严隽琪在听取与会校长、专家发言后作重要讲话。她指出,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这个品牌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生命力,是因为我们身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是社会真实的需要。
  严隽琪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定要有理念上、目标上的认同,这样改革才会有共识和基础。她认为儒学专家牟钟鉴教授总结的孔子教育理念令人深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智勇兼修,学思并重,启发式教学,教学相长”,改革的内容、方式、措施都要有利于这一理念的实现;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学会做人、责任心的培育等学生内在素质的变化,通过高考考不出来。高中不是大学的预科,高中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一切为升学考虑;任何制度都是利弊相生的,合理的制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史为鉴,考试制度过于严密,反而忘失本源,出发点是发现真人才,结果消磨了人才。我们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在标准上,在综合评价上也要相对模糊一点,不宜过于精细,否则也会消磨人才,有一个加油器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刹车器。
  罗富和说,民进是以教育界别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在14万会员中教育界会员占了70%。每年举办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就是为了听取校长在一线对教育改革的意见,了解实际情况,避免民进对教育问题的提案和意见出现偏差。去年一年,民进在教育领域提出了很多提案和建议,其中一些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新常态做了阐述,这些论断对推进教育改革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教育要为整个国家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而人才需求最核心的问题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需要广大教育界人士共同的思考和推动。
  刘利民感谢民进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他说,参加座谈会能听到许多一线校长的真实想法、真实声音,为教育部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来自安徽、浙江、陕西、上海等13个省、市的19位校长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是一个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高中校长搭建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可以直接向教育部领导建言的渠道。自2002年开始已举办14次。本次座谈会由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和北京市大峪中学承办。
  让“指挥棒”正确指挥
  卢志文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温州翔宇中学校长)
  人们普遍认为,导致应试教育的万恶之源是考试,罪魁祸首是高考。于是,很多人疾呼减少“考试”,取消“高考”,其实,这是错误的。“考试”的确是指挥棒,但指挥棒出了问题,我们不能指责指挥棒本身,要研究如何让指挥棒正确指挥,而不是简单地砸烂和取消指挥棒。为此,国家锁定高考改革,努力让指挥棒正确指挥,是正确的做法。那么,如何用好指挥棒,我主张先做起来,在改革中完善。
  今天,我们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可是考核评价的却不是“素质”,这是问题的实质。如果考试考的就是素质,那么“应试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素质教育”,两者将没有任何对立。“有考试”大家就要去“应考试”,“考素质”大家就会去“提素质”,这个机制本身没有问题。因为“素质”相对稳定,所以“考素质”一定不惧多次考试,允许多次考试就成为可能,一考定终生便可打破。
  然而,“考素质”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我们一直在憧憬,能否以多元智能、认知建构、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国家教育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融汇国际先进的评价、考试的技术和方法,创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符合“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为质量标准的新型学业人才为目的的新考试体系?它是科学高效的,是素质教育的,是值得信赖的,是经得起重复的。
  高考改革应服从于课程改革
  陈才锜
  (浙江省温岭中学校长)
  这一次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政策出台,对普通高中新课改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如取消重点大学的分类录取、不公布高考成绩等,本次高考政策真正为普通高中松绑。
  高考改革应服从于课程改革,应该回归到普通高中有效培养学生上来。只有减轻学校压力,学校才能安心进行有效教学,学生学习有了选择权,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目的性才能更加明确。为此,建议:行政部门应少干预学校,多给予学校自主权,多加强投入,保证依法治校、教学环境的改善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集中做好课改工作,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取消地区性的统考,避免太多的评比和形式主义;教育科研部门真正研究教育发展性、前瞻性的课题。
  细化中西部招生比率
  崔永胜
  (河南省荥阳市高级中学校长)
  这次《意见》的核心价值追求有两个:一是促进社会公平;二是科学选才。《意见》提出,高校招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4个百分点,这个举措对于考生大户河南省来说相当鼓舞人心,许多寒门子弟将会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但这是毛录取率,包括各类大学。在河南省荥阳市,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能否被重点大学录取,因为考上重点大学,意味着就业的机会大,意味着家庭的付出得到的回报率高。反之,如果只考上了三本或大专,就业的机率低,所以很多学生选择复读。由此,为了让好政策落地生根,希望国家细化中西部招生比率,细化到一本、二本,有了明确路线图,就不会画饼充饥了。   明确高中价值和定位
  王 勇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校长)
  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校都有明确法规支持、规范其发展。近年又加大学前教育的投资和管理力度。唯独高中多年来没有政策法规加以保障,要说“保障”就是“三限”政策,各地方政府利用“三限”政策或制订新的地方政策,“保证”高中发展,其中有两点隐含意义:一是只能支持个别重点中学发展,导致校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择校风久禁不止。二是所谓“地方政策”多是向老百姓收费,导致乱收费现象久禁不绝。近年又逐步取消“择校生”,高中发展最“可怜”的保障也会逐步撤除,如果没有相关高中发展保障政策出台,高中将陷入更大的困境,尤其农村高中。
  高中是极其重要的教育阶段,又是特别的教育阶段。既有学段、年龄段的过度特征,又有社会角色转变的特征。高中是涉及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的重要教育阶段,对其重要价值的认定是目前高中发展最上位的决策,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强化认识。建议借助此次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的价值、地位作出明确界定,并对高中办学规模、硬件条件、师资、资金等方面给出标准或要求,大力推进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
  实行两考不宜一步到位
  刘信生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为避免“一考定终生”,分散高考压力,国家方案中提出“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特别是西部省份尚不具备相应条件,贸然推进,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一,从统计规律看,在一次正常的考试中,多数人都能正常发挥,而心理紧张、发挥失常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第二,作为一种选拔考试,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其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的一种考查。从这个角度讲,两次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未必比一次考试高出多少。第三,从同一学科的两次或多次考试中选较高成绩作为招录依据,至少要保证四个前提:多次考试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要相对稳定,或是建立高质量的标准化题库;建设标准化考场或专业考试场所,做好相关组织服务及技术保障;在命题、施测、评分、计分等环节中,做好保障工作;建立严格的监督监察机制,有效防止泄题、作弊等现象。第四,西部多数省份尚未建立教育考试院等专业教育考试机构及相关场所设施,高考等大型考试均安排在学校进行,这类考试过多,将对学校正常教学产生极大干扰。
  为此,基于西部各省实际情况,外语和选考科目实行两次考试不宜一步到位,应分步实施。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李志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校长)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学生的品德、个性、素质、潜能的综合发展和全面考核,体现了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理性转变。综合素质评价的再次细化,要求学生水平考试中的6门学科的20种可选择性,都为普通高中个性化施教、培养“个性发展”的学生提供了现实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学校,应根据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和14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安排,合理安排高中三年每个学期开设科目的数量、课时分配及教学的进度和难度。此外,还要统筹考虑各学科课程容量、学习目标分层次要求、周课时总量和学习的时长、学生部分学科两次考试安排等教学要素。作为学校校长及教学职能部门要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实质,尊重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重视和加强非高考科目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时间保障,使学生在高中三年中所学的科目达到平衡,让学生在各学段的学习轻负高效。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选课实际,在探究性学习研究、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升综合素质、某学科“专门人才”培育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将综合素质评定真正纳入录取
  娄延果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校长)
  《意见》中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为高中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提出了要求,为深化高中学校培养体制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有几个问题尚待讨论:
  一是,高中办学存在的唯分数、单纯追求分数现象的解决,除了各地教育政策的管理和引导外,更关键的是高考录取方式的实质性变化,那就是多元录取,把综合素质评定真正纳入录取,而不是分数基础上的参考,允许高校在一定高考分数范围内按综合素质表现和实践经历、所学的衔接课程、面试表现,有特色的录取适合于自己高校的学生。
  二是,高考命题需要改革。高考题目缺乏创新,使得近几年的高考题目更多集中于考查学生对识记、重述内容的掌握,考查学科知识在特定范围内的应用,而对于学生真正能力的考查不够。
  三是,存在潜在的更加单纯开课和应试的可能。“3 3”模式,有可能被办学行为不端正的学校演化为从高一开始,强迫学生做出选择,只学6门课,一贯到底。这是比改革前更加偏离高中教育轨道的局面,会使改革事与愿违。需要配套政策和措施,坚决予以防止和杜绝。
  四是,随着高中办学的小班化、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与高校衔接课程的增加,必然带来师生比例的变化,需要协调人事部门调整学校人员结构。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趋势加剧,这势必会导致农村地区学龄人口的下降,农村地区大量分布小规模学校的局面将长期继续存在。现行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方式已无法适应农村教育需求,教师编制标准调整势在必行。  《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规定,农村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工之比是23∶1,各地以此为参照标准制定具体的教师编制标准。这种基于学生数量的核算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年级跨度和班级跨度
支部简介  民进上海交通大学基层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现有3个支部,其中大学支部2个,附中支部1个。目前委员会共有会员70人,在职会员占74%。委员会2013年获“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4年获“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在民进上海市委会2014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评选中被评为先进单位;2011-2014年,连续4年在民进上海市委会宣传报道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提出以“制度 科技”的方式来防范腐败风险。而以电子政务为载体,将信息技术更广地引入内控与反腐体系中,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监管困难的问题,从而使党政机关步入信息化监督轨道,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控和制约。目前,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依靠电子政务来防止腐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电子政务构建党政机关信息化内控与反腐体系现状  电子政务有“实时化、全天候”的
摘要:《河岸》可谓近些年苏童小说创作中最为优秀的作品,它汲取了作者原来创作的诸多优点而又有所拓展,带着一种青春成长期的本色痕迹,即是以关于历史劫难的“一些模糊而奇异的记忆”的灰暗色调为生存底色、以对自身青春期寂寞成长的原发体验为基础、以对当时新潮流行的先锋主题接纳和转化为主导、以对人类隐秘欲望的发掘和对复杂人性的窥探为旨归、以想象为主要艺术手段的个人化叙述。尽管集成了自己创作里的许多优秀元素并将它
“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是民进的优良传统。民进的优良传统是民进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与经济形势下,在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追述民进优良传统的历史底蕴,解读民进优良传统的思想内涵,认识民进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对于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对于民进未来的发
【摘要】政府投入对公众环保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江西省的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政府投入效应感知、环境知识、环境意识与生态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政府投入效应感知通过影响公众的环境知识与环境意识而间接影响公众的生态行为,影响路径系数为0.603。为此,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注重提高公众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关键词】政府投入效应 生态文明 环保行为  
编者按:陈子善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多年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及文献史料的研究和教学。从参加1981年版《鲁迅全集》注释、整理工作走上学术道路,先后编订出版了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台静农、叶灵凤、张爱玲等一大批现当代重要作家文集、研究资料集和回忆录,发表了大量的专题研究论文和文史考证、札记,已结集出版有《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中国现代文学史实发微》《双子星座:管窥鲁迅与
摘 要:北野是“燕赵七子”中创作个性最为鲜明的诗人之一,在其三十年的诗歌创作中燕山是意涵多元的文化地理观念,它承载着诗人的精神气场,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怀和磅礴的文化创造力。在真实的燕山场域中,北野以悲悯的情怀格外关注游离其中的虚构元素,以再现生活的“实际性”、真实性、复杂性。在虚构与真实交错中,他笔下的空间富有历史感,时光投射着不尽的诗意。北野创设了富有标识性的志怪诗写笔法,神秘的氛围与现实的隐喻
最近,管斌出版了一部《成德之道》,很多知名专家参加了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召集的座谈会和新书发行会。管斌何许人也,得到如此重视?新书到底写的什么呢?  网上搜索,得知,管斌,山东人也,《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济南记者站站长。先于大学习中文,后在研究生阶段学管理。喜欢新闻,乐此不疲。业余演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乐在其中。出版有《黑色的魅力》、《家政谋略》、《有感而发》等专著,与人合作《山东古代书法论》、
“我的爸爸去年生意失败,家里债台高筑……正当我们感到无助和绝望之时,家乡的爱心企业家们向我们伸出了援手,资助我上学,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我学有所成,也一定像他们那样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梦,将爱心传递下去!”受助的王同学几度哽咽,诉说着自己的心声。  8月16日,由民进福建福州连江总支、连江县工商联等联合牵头组织的2016年“金秋助学